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有对方故意造谣、歪曲事实,恶意诽谤,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或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宣扬他人隐私,造成重大后果。
一、侵犯个人隐私起诉还是报警
侵犯个人隐私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可以直接报警处理,若想起诉也可起诉。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侵犯名誉权可以报警,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用以下的方式来侵犯公民权利的,情节较轻的会被拘留五日以下,或者会被罚款五百元以下;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会被拘留五日到十日,还可能被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具体情形有:
1、行为人用写恐吓信或者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的;
2、以公开的方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的;
3、用捏造的事实来诬陷他人,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受到治安处罚或是刑事处罚;
4、以威胁、侮辱或是打击 报复证人的;
5、以发送恐吓、侮辱或淫秽信息等,次数较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6、行为人有偷窥、偷 拍、窃听或是散布他人的隐私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