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阐述了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收入标准和赔偿年限的相关规定。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赔偿年限可以计算死亡赔偿金。若赔偿权利人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则可按照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赔偿年限的计算方式如下:六十周岁(含六十)以下的,赔偿年限为二十年;六十周岁以上七十五周岁以下的,年龄每增加一岁,赔偿年限在二十
法律分析
1. 死亡赔偿金 = 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 x 赔偿年限
2. 收入标准:
A. 选择收入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原则上,应选择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
2) 如果赔偿权利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那么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来计算。
B.收入标准的确定
1)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2)收入标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准;
3)收入标准以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的标准问准。
3.赔偿年限
A.六十周岁(含六十)以下的,赔偿年限为20年;
B.六十周岁以上七十五周岁以下的,年龄每增加一岁,赔偿年限在20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年;
C.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拓展延伸
死亡赔偿金是一种民事责任形式,主要用于弥补受害人家属因人身损害而遭受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为死者生前扶养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亲属的丧葬费、死亡补助费和生前遭受的伤害抚恤金的总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即死亡赔偿金=死亡时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死亡人数×月数。
需要注意的是,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人仅限于死者生前扶养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亲属,不包括死者生前扶养的有劳动能力且没有生活来源的亲属。同时,被扶养人有多个扶养人的,赔偿金应按照被扶养人最近的年均收入确定分配方式。
在实际司法审判中,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往往会根据不同案件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如老年人和残疾人等,我国法律还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
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 x 赔偿年限。在确定收入标准时,应遵循选择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和证明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原则。而赔偿年限的计算则根据受害人的年龄进行区分,六十周岁以下的为20年,六十周岁以上七十五周岁以下的为19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为18年。因此,在计算死亡赔偿金时,需要根据受害人的年龄和收入标准进行正确的计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一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四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四条本解释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本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