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来源:知库网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