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法集资罪可以申请民事诉讼吗

来源:知库网

非法集资属于刑事案件,一般需要通过刑事诉讼解决,在审理结束后,若需要得到民事赔偿,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其认定依据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一、非法集资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非法集资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如下:

1、行为的目的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的目的,包括据为已有、据为单位或者他人所有。而非法集资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而用于营利活动,以牟取暴利。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

2、行为方式不尽相同,前者是使用诈骗方法,即使用捏造事实、编造谎言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众财物;而后者则不要求必须使用诈骗方法,哪怕是以真实的方法来吸收公众存款,也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主要侵犯的是公司财产的所有权,而后者主要侵犯的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诈骗的数额并不是量刑的唯一依据。

二、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要件有:

1、对象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利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

3、主要部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是故意构成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有以非法聚集资金为己有的目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