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来源:知库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教学难点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预习,查工具书理解字词,查找资料扫清障碍。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诵后的体会。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

  4、学生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环节

  交流: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

  自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难读好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标出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互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2、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品读: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第1自然段:希望

  (1)诗中描述了哪些情境?

  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山丹丹

  (2)你想到了什么?

  “雪莲”喻指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四位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3、4自然段:养育

  放声朗读。

  (1)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除了书上的,你还有哪些?学生试着说一说。

  (2)谈对千年文化、中华精神的理解。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四位合作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三、四段诗句。

  第5自然段:历程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你读出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你读出了什么?改革开放。

  四位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五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誓言

  交流不明白的诗句。指导朗读。

  四位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6、7、8自然段诗句。

  美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播放课件,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延伸:收集、朗诵爱国诗歌,课外小组以“祖国在我心中” 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8* 中华少年

  赞美

  自豪         爱国

  决心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在教师有效地指导下,学生有效地读书;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

  1、学生有效地读书

  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地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

  在美读:体会诗人的情感环节,播放课件,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多媒体课件在本课起烘托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下,很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与作者、与文本合二为一。

  学情表现:

  绝大部分学生学情高,调动一切积极性投入到课堂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