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来源:知库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事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文。它想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也是作者的观点,请你理直气壮地读读。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分别举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事例?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二、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司马光勤奋成才”的故事说得具体一些。(司马光小时候就很勤奋,长大之后更加勤奋,所以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学生练说,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分步讲读。

  (1)从司马光小时侯砸缸救人的故事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天资聪颖)

  (2)自小就很聪明的司马光要想获得成功需不需要勤奋?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交流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a“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记得非常牢,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直)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无数遍)——这就是“勤奋”!

  b而这时,哥哥、弟弟在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c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司马光的勤奋呢?

  d指导朗读。(读出勤奋)

  过渡:小时候的司马光读书是那样勤奋,那长大后呢?

  交流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感悟:司马光的枕头是什么样的?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司马光小时候勤奋,长大也很勤奋,他这是——“一生勤奋”。

  (3)勤奋学习的司马光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读读第二小节,找一找。

  (4)(多媒体出示《资治通鉴》并简介)

  (5)让我们捧起书,再次感受一下司马光勤奋成才的故事。齐读第2小节。

  小结过渡:司马光的事例真切地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也同样需要——“勤奋”。那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想说明的道理。

  2、交流。(出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指名读,说说“勤”和“拙”的意思。

  4、再读第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现童第周的“拙”“勤”的句子。

  5、*感悟:从“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6、板书: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讲解青蛙卵剥离手术:青蛙卵剥离手术是一项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一些外国学生不敢问津,但童第周本着为国争光的思想,通过勤奋努力,圆满完成,在欧洲生物界产生很大影响,荣誉给了这个成功者。)

  (引读感悟童第周的勤奋。)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也是——。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7、你能试着找找生活中、身边的事来说明这个观点吗?(爱迪生、梅兰芳学艺……)

  小结:学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或者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一写。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同学们,勤奋是一剂良药。因此,无论是谁,无论生活条件怎样变化,我们都不能忘记“勤奋”。听,作者也向我们发出了号召——

  (多媒体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齐读。

  四、回顾板书,总结。

  比较这两位名人,你有什么发现?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师:是呀,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一个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关于“勤奋”的格言成语或古诗。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