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课时)

来源:知库网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的“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两个小点, 与上节课的“技术与人”构成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整体。
  《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设计案例
  
  一、 技术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辨证关系。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能力目标:使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去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通过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的“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两个小点, 与上节课的“技术与人”构成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整体。 “技术与社会”包括: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和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三个方面。“技术与自然”着重是技术对自然的改造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教师要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引领学生在技术世界里,进一步体会到技术的运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激起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极大兴趣,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通过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通过演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重大影响,此外,运用多媒体投影手段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较难理解。本课时除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之外还有能力目标,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对学习成绩较好的3班、4班在能力目标的要求可以更高一些。而其它5个班在能力目标上的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但是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上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教学策略:
  以更多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重大作用和技术的两面性。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他们身边,技术不断地在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和个人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技术,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道练习题,完成得怎么样?
  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对上节课布置的科技小论文进行点评。
  3、检查“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的筛选结果。
  下面,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份网上看到的资料,这份资料说的是美国科学家对技术价值的认识。他们经过严格的筛选,选出了10项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技术。
  现在,我请同学们来猜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和美国科学家们的认识相同。
   第一项:眼镜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来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摧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
7页,当前第112345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