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个儿子教案

来源:知库网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    具:红心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    型:综合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教学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儿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    线, 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 初读感知

  (一)、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三)、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

  注意“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红心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桶、聪、拎、既、甸、嗓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 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易写错,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要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段落教学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平时在家里都帮爸爸妈妈做过那些事情呢?

  生:……

  生:……

  师:老师知道了,同学们都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那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来了三位小朋友,大家想不想  知道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揭示课题:三个儿子

  二、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生:……

  师:概括课文内容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会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课文2—6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自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你有什么发现?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你能用朗读的语气把它读出来吗?

  3、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三个儿子看见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仔细阅读课文9—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三个孩子,你有什么体会?想说些什么?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当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指名一个组来表演。

  3、提出问题: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1、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

  3、总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通过学习课文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既聪明能干、又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倡议:从现在起,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八、课外延伸

  《三字经》中的几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谨记于心。

  九、板书设计

  聪明、有力气好嗓子 没什么特别

  翻跟头    唱着歌   提水桶

  ?   ?    (孝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