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p72—73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渗透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简案)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不信,你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式子.
3,组织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a: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b: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c:谁家离体育场近,近多少
d:他们两家相隔多远
……
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中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把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a和b为下面的新课探索笔算方法服务,c可以帮助学生渗透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有的问题,比如d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这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产生亲近感.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计算方法,有的是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可以留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
活动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简案)
1,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探究4×152的算法.
自己尝试列出竖式,先独立试做探索笔算方法.
小组交流各自的竖式和算法.(强调:一般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结合板书,集体交流,重点讨论:"积的百位上为什么要写6 "
联系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想一想,比一比在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有什么发现
2,解决提出第二个问题:探究4×248的算法.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计算过程.
对比黑板上的两道竖式,找一找不同点在哪里
以下为练习设计参评的一部分
3,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谁家离体育馆近呢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a: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知道小华家离体育馆近.
b:不用计算也可以知道的,小华是跑的,每分钟只跑152米,大生是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48米,而他们用的时间都是4分钟,那么肯定是小华家离体育馆近.
c:估计时候根据刚才笔算的经验,还看了十位,估计的结果跟结果比就更准确了.
……
对于a充分肯定学生的方法,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如果不计算有办法知道吗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对于b的想法的出现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中的乘数,一个是100多,一个是200多,都是乘4,也就是看百位上的数去跟乘数乘进行估计.
根据笔算的经验,除了看百位还想十位,这样估算可以更为准确.教师小结:在笔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估算帮助自己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算法小结.
【设计意图】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教学新课,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尝试——小组交流和分享 ——集体讨论和反思——对比小结和内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建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对估算的安排是在练习课中结合题目具体提出的,我认为在这里可以充分挖掘主题情境的潜在因素,结合实际问题有机渗透估算意识,我认为这样安排比练习中教师规定学生先估计效果更好,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是为了估算去估算的,有了这样的实际情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更能使学生主动运用估算,真正将估算,口算与笔算三算融为一体,使学生意识到通过估算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笔算,笔算又可以对估算,口算进行检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