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

来源:知库网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师正音:“垂、斩”为翘舌音;“遵”为平舌音;“铭、汤”为后鼻音。“竿”读第一声。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涟漪  铭刻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允许 必须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4、读课文,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个别长句。

  5、汇报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

  1、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2、提出问题。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汤、钓、钩、拖、规、竿、毫”。

  2、说说记忆方法。

  ①以旧代新法:如“豪”代“毫”。

  ②部件1﹢1法:如左边是“夫”右边是“见”合起来就是“规”。

  ③儿歌会意法:如区别“钓”和“钩”:一点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

  记忆“竿、拖、汤、规”:长竹用来当鱼竿,手儿拖起大鲈鱼,汤儿莫忘三点水,规定未见也执行。

  3、生字开花。(扩词)

  4、指导书写。

  ①师范写。

  ②生试写,描红。

  ③师巡视指导。

  (中年级的写字,应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这一环节中,老师把学生零散的记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甚至编成儿歌,从而让学生产生满足、愉快、成功的体验。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词语。(出示)

  2、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①指名朗读课题,齐读。

  ②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导学课文

  一)自学课文

  围绕以上问题,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自学课文”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新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巩固,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

  二)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让学生由“画外人”“辩”成“画中人”,在辩论过程中发展认知和情感,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进而激起情感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让学生的心灵进行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学写生字:“垂、未、允”

  重点指导“垂”的笔顺。

  四、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