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检察院取保候审后对方会怎么样

来源:知库网

1、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停止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理活动;

2、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检察机关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者直接下达《不起诉决定书》,同时撤销取保候审;

3、如果检察机关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嫌疑人继续取保候审。

一、非法拘禁罪的判刑程序怎么走

法拘禁罪的判刑程序:1、立案。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就立案;2、侦查。检察院、公安等机关对非法拘禁罪案件进行侦查;3、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4、审判阶段;5、执行

二、取保候审一年到期后怎么办

取保候审一年到期后的处理如下:

1、如果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就需要解除取保候审;

2、如果要继续调查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要起诉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一、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如下:

1、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可以取保候审;

2、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可以取保候审;

3、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4、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5、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期限内、审查起诉期限内、一审和二审期限内办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7、持有有效护照和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可以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如下: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伪造、毁灭证据或者串供。

总之,取保候审一年到期后,不追究刑事责任需要解除取保候审,需要追究应变更强制措施。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拘留、需要复议、复核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应注意不得随意离开居住地、及时到案、不得干扰证人、不得伪造证据。

三、没有批捕取保后还会被判刑吗?

有可能还会被收押服刑的。

取保候审只是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与最后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当事人因检察院不批准逮捕而被取保候审后,侦查机关仍应进行侦查,如果经侦查,确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侦查机关应撤销立案,当事人也就不会坐牢;如果侦查后仍认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会向检察院移送起诉。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认为符合不起诉条件,可对当事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也就不会坐牢;如果认为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会向法院提起公诉。而法院在审理后,如果认为当事人不构成犯罪的,则会作出无罪判决;如果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对当事人进行社区矫正,当事人也不会坐牢。如果法院在判刑时没有适用缓刑的,则当事人虽然被取保候审,但仍然会被收押服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