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检测方法总结
双缩脲法:
将两分子尿素分子加热脱去一分子氨而形成的就是双缩脲
(NH2-CO-NH-CO-NH2)。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这样的呈色反应,称之为双缩脲反应。因为蛋白质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与CU2+进行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这个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双缩脲法灵敏度较低1~20mg,实验时间20~30min,干扰物质有硫酸铵,TRIS,部分氨基酸。主要用于快速测定,但是不太灵敏,不同的蛋白质显色相似。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此法的显色原理与双缩脲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加入了第二种试剂,即Folin—酚试剂,以增加显色量,从而提高了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这两种显色反应产生深兰色的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兰色(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兰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
Lowry法是较早发展的一种灵敏的检测方法,最低灵敏度为5μg,通常测定范围20~250μg。优点是灵敏度高,缺点是费时较长,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标准曲线不是严格的直线形式,且专一性差,干扰物质较多。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brilliantblue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88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有最大光吸收。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该法是19__年Bradford建立,试剂配制简单,
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Lowry法还高4倍,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浓度范围为0~1000μg/mL,是一种常用的微量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
Bradford法是灵敏度更高的一种方法,优点有:灵敏度高,比lowry法高4倍左右,最低检测达1~5μg;测定快速、简便,染色稳定;干扰物质少。缺点是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仍有干扰,如SDS、去污剂、Triton_100等;标准曲线有轻微的非线性。BCA法:
其原理与Lowery法蛋白定量相似,即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与Cu2+络合并将Cu2+还原成Cu1+。BCA与Cu1+结合形成稳定的紫蓝色复合物,在562nm处有高的光吸收值并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据此可测定蛋白质浓度。
与Lowery法相比,BCA蛋白测定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试剂及其形成的颜色复合物稳定性俱佳,并且受干扰物质影响小。与Bradford法(考马XX)相比,BCA法的显著优点是不受去垢剂的影响。
凯氏定氮法:
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这种测算方法本质是测出氮的含量,再作蛋白质含量的估算。操作复杂,但较准确,只有在被测物的组成是蛋白质时才能用此方法来估算蛋白质含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