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0330000 A(43)申请公布日 2019.10.15
(21)申请号 201910256271.6(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复旦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72)发明人 余学斌 刘伟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陆飞 陆尤(51)Int.Cl.
C01B 25/023(2006.01)B82Y 40/00(2011.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红磷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制备磷的胺溶液;制备纳米红磷。其中,通过调节稀盐酸的浓度,控制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稀盐酸浓度为0-1.0 mol/L,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为20-50 nm。本发明工艺简单,合成方便;反应过程产生的杂质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很容易被除去;能耗低、可持续、时间短、成本低;产率高,易规模化;可以用作红磷基复合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
CN 110330000 ACN 110330000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制备磷的胺溶液:将红磷加入到胺中,然后在25~150 ℃温度下搅拌2~36 h;所述红磷在胺溶液中的浓度为0.001g/ml~10g/ml;(2)制备纳米红磷:量取一定体积的磷的胺溶液,向其中滴加浓度为0~1.0 mol/L的稀盐酸,滴加速度为0.5~1000 ml/h,磷的胺溶液与稀盐酸体积比为1~1/50;最后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再冷冻干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稀盐酸的浓度,控制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稀盐酸浓度为0~1.0 mol/L,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为20~50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剂采用乙二胺、丁胺或三乙胺。
2
CN 110330000 A
说 明 书
一种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与碳相比,磷有相似的结构,如层状黑磷、磷烯、红磷、磷烯纳米管和磷烯基富勒烯
[1]
与石墨、石墨烯、非晶碳、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分别相似。 因此,磷是碳材料最好的替代者。而且磷含量丰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磷有三种同素异构体,即白磷、红磷、黑磷和蓝磷。白磷具有剧毒,且在空气中易自燃,不宜应用。红磷和黑磷均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PETs和光电设备、电催化、热电设备、电池、光催化、柔性电子、超级电容器及其他应用领域。但是黑磷的制备大多需要高温高压,而红磷不仅具有化学稳定性,且商业可购买到,资源丰富,因此红磷在很多应用中被广泛研究。在大多数应用中,均需红磷纳米化。红磷纳米化的方法通常是球磨法和蒸发冷凝法。这两种方法简单,可以作为磷基材料的通用制
[2, 3]
备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能耗高,不持续,且制备的磷的颗粒尺寸不均匀,蒸发冷凝法在相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白磷。
[0003]湿化学法制备红磷可以有效控制磷的粒径尺寸,如Zhu等人[4] 通过NaN3 与 PCl5间的溶剂热反应 (10 NaN3+ 2PCl5→2P+10NaCl+15N2)制备了颗粒均匀的红磷空心纳米球;Bian等人[5] 在CTAB作为添加剂通过PI3与乙二醇氧化还原反应和后期沸腾过程制备了红磷空心多孔纳米球。但是以上两种方法中,反应产生的杂质很难除去,反应用的试剂都是高易燃易爆物质,且剧毒,不适合红磷基纳米材料的实际生产。[0004]较理想的合成纳米红磷的湿化学法应是简单,且在室温条件下完成。反应用的化学试剂应是商业红磷或其他环境友好、低成本安全的材料,合成纳米红磷过程中应无杂质产生或杂质极易除去。
[0005]本发明开创性的制备了纳米红磷,采用商业红磷作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且反应过程产生的杂质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很容易被除去。与球磨、蒸发冷凝法相比,该方法能耗低、可持续、时间短、成本低。与上述两种湿化学法相比,该方法产率高,易规模化。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以用作红磷基复合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0006]参考文献:
[1] Y. Segawa, H. Ito, K. Itami, Nat. Rev. Mater. 2016, 1, 15002.[2] Y. Q. Fu, Q. L. Wei, G. X. Zhang, S. H. Sun. Adv. Energy Mater.2018, 1702849.
[3] W. L. Liu, H. Q. Zhi, X. B. Yu, Energy Storage Mater.2019, 16, 290-322.
[4] J. B. Zhou, X. Y. Liu, W. L. Cai, Y. C. Zhu, J. W. Liang, K. L. Zhang, Y. Lan, Z. H. Jiang, G. M. Wang, Y. T. Qian, Adv. Mater. 2017, 1700214.
[5] S. Liu, H. Xu, X. F. Bian, J. K. Feng, J. Liu, Y. H. Yang, C. Yuan,
3
CN 110330000 A
说 明 书
2/3页
Y. L. An, R. H. Fan, L. J. Ci. ACS Nano 2018, 12 (7), 7380-7387。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规模化的纳米红磷制备方法,以满足实际生产科研需求。
[0008]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其反应的原理是:
R-CH2-CH2-NH2+Pn→(R-CH2-CH2-NH3+)( R-CH2-CH2-NH-Pn-) (1)
(2)。
制备的具体步骤为:(1)磷的胺溶液的制备:将红磷加入到乙二胺中,红磷在胺溶液中浓度可为0.001 g/ml-10 g/ml,然后在25-150 ℃温度下搅拌2-36 h;
(2)纳米红磷的制备:量取一定体积的磷的胺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稀盐酸,滴加速度为0.5-1000 ml/h,磷的胺溶液与稀盐酸容积比为1-1/50;最后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再冷冻干燥。[0010]本发明中,通过调节稀盐酸的浓度,控制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大小:稀盐酸浓度为0-1 mol/L,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为20-50 nm。[0011]本发明中,所述溶剂可以采用乙二胺、丁胺、三乙胺等胺类溶剂。[0012]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显著优点:
(1)采用商业红磷作为原料;(2)在室温条件下,工艺简单,合成方便;(3)反应过程产生的杂质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很容易被除去;(4)相比球磨和蒸发法,该方法能耗降低70%-90%、可持续、时间由几十小时缩短至1-60分钟、成本低;
(5)相比另两种湿化学法,该方法产率提高到80-100%,易规模化;(6)可以用作红磷基复合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1所得样品的SEM图。[0014]图2为实施例1所得样品的XRD谱图。[0015]图3 为实施例2所得样品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粒径为50 nm纳米红磷的制备
将红磷加入到乙二胺溶液中,红磷在乙二胺溶液中浓度为10 g/ml,然后在25 ℃温度下搅拌36 h。然后量取一定容积的磷的乙二胺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稀盐酸,滴加速度为1000 ml/h磷的乙二胺溶液与稀盐酸容积比为1。最后去离子水离心清洗,再冷冻干燥。相比球磨和蒸发法,该方法能耗降低90%、可持续、时间由几十小时缩短至1分钟、成本低;相比另两种湿化学法,该方法产率提高到100%,易规模化。
[0009]
4
CN 110330000 A[0017]
说 明 书
3/3页
实施例2. 粒径为20 nm纳米红磷的制备将红磷加入到丁胺溶液中,红磷在丁胺溶液中浓度为0.1g/ml,然后在100 ℃温度下搅拌36 h。然后量取一定容积的磷的丁胺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浓度为0 mol/L的稀盐酸,滴加速度为100 ml/h磷的丁胺溶液与稀盐酸容积比为1/25。最后去离子水离心清洗,然后冷冻干燥。相比球磨和蒸发法,该方法能耗降低80%、可持续、时间由几十小时缩短至30分钟、成本低;相比另两种湿化学法,该方法产率提高到90%,易规模化。[0018]实施例3. 粒径为35 nm纳米红磷的制备
将红磷加入到三乙胺溶液中,红磷在三乙胺溶液中浓度为0.001g/ml,然后在150 ℃温度下搅拌36 h。然后量取一定容积的磷的乙二胺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浓度为0.05 mol/L的稀盐酸,滴加速度为10 ml/h磷的乙二胺溶液与稀盐酸容积比为1/50。最后去离子水离心清洗,然后冷冻干燥。相比球磨和蒸发法,该方法能耗降低70%、可持续、时间由几十小时缩短至60分钟、成本低;相比另两种湿化学法,该方法产率提高到90%,易规模化。
5
CN 110330000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110330000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