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作者:梁琛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年第01期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俨然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行业的热词,涌现出各种不同观点、微视频资源、网站应用等,营造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对于微课如何深植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探讨并不多。本文根据小学常规课堂中观察到的微课实践情况,选取两个案例来分享微课教学实践与学习效果的一点感受。 【关键词】微课;微视频;案例;电子书包
时下,“慕课”“微课”是教育行业热词,涌现出的各种观点、微视频资源、网站应用等营造了一片繁荣景象,但对于微课如何深植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探讨并不多。
长沙市雨花区井圭路小学2014年启动微课的实践探索,经过理念培训、组建研究小组、全体制作,最后到课堂实践探索,形成良好的氛围,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本文就井圭路小学常规课堂中观察到的微课实践情况,选取两个案例来分享微课教学实践与学习效果的一点感受。
一、 微课教学实践环境
井圭路小学现有一个可供60名学生使用的电子书包公共教室,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此外还开设了两个电子书包课题班,学生自购硬件(平板电脑),学校提供网络环境,并要求课题班家庭均开通无线网络。微课在课前和课中的使用我们都有尝试,非课题班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在公共教室进行自主的微课学习;课题班学生可以利用课前推送的微课资源在家或在课前自主学习。
二、 微课教学实践案例
(一) 微视频内容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
1.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复习》,是本册的难点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梳理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由冯紫微老师执教。 2.教学实践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冯老师随机选取一个五年级教学班,该班已完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教学任务,还没有进行梳理和复习。该班在此之前没有尝试过微课教学。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一共进行了三次试教,情况如下:
第一次试教:首先让教师制作复习微视频,在上课时播出,然后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自主复习旧知,并通过电子书包完成习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讲解难点,全班一起听并再次解题。
微视频描述:
(1)集中列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紧接着讲解三个应用题,分别是求棱长、求表面积、求容积。 试教情况:
很快我们发现制作的微视频并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复习,导致第二步学生自主练习时只有一半学生能正确完成习题,这个完成比例在复习课中明显太低。所以课上到一半喊停,第一次试教失败。
第二次试教:基于第一次的失败,我们把微课化整为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对微视频进行了修改。
微视频描述:微视频的结构变成了四部分:
(1)罗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棱长、表面积概念和计算公式。 (2)讲解一个关于表面积的应用题例题。
(3)罗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容积概念和计算公式. (4)讲解一个关于容积的应用题例题。 试教情况:
微课看完后,针对单个内容的练习,学生的反馈情况较好;但在做综合练习时,学生的答题情况还是不能让人满意,这说明学生在综合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三次试教:在课堂结构和微视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对视频的细节进行修改,加入了可视化的动画图像,如下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希望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没有对教学程序做大修改的情况下,教学效果能有较明显的提升。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看微视频自学能够解题;在综合运用阶段,已有超过3/4的学生能完成解题目标;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掉队。如果在可视化方面做得更清晰、更细致,效果可能会更好。
案例一结论:综合三次试教,我们总结了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一个微课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多个问题时要分开制作、分别使用,让学生分别练习;
(2)微课视频要关注知识的“可视化”,可通过结构图或动画来实现。动画过程要细致,让学生可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内化成自己的理解;
(3)微课视频设计要关注学的过程,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或者说站在最低水平的学生的角度设计。知识点一定要讲细讲透,要把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考虑进去;
(4)如果说目标明确是微课的基本标准,那趣味性和幽默感就是微课视频的高阶标准,需要学生一再观看的微课没有了趣味性,学生没有观看的主观意愿,学习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二) 应用手段与方式对微课学习效果的影响
1.教学分析:本课是英语绘本教学《Rosie’s Walk》,本内容不是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知识目标包括需要学生学会认读九个词组,其中13个新单词,并学会介词+名词表动向的介词短语这一语法形式,还要朗读并表演绘本。
本课教学有两个难点:单词方面,对于四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学6个左右的单词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要学13个单词,在常规课堂中两节课完成都很勉强;词组方面,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基本的介词+名词表位置的介词短语,这个知识可以迁移,但表动向的词组理解起来有点困难。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通过微课的方式看看是否能突破认读关。
2.微视频描述:微课视频主要展现Rosie出现的几个场景,首先利用自然拼读法使学生跟读新单词,然后利用动画表现Rosie移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短语含义,最后利用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关注了主题鲜明、画面美观、解读细腻和语言幽默几个点。如下图: 3.试教情况:
因为知识量太大,我们在不改变微视频的前提下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微课尝试学习,以检测学习效果,并对观看效果进行了记录,结果如下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案例二结论:首先从效果上来看,毋庸置疑,肯定是大大超过常规课堂的效果的。但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微课使用效果不同的几个方面:
(1)从微课的受众面来看,平时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相比,成绩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更好。
(2)从微课的观看人数来看,学生单独看和一起看相比,单独看的由于佩戴耳机,不受其他声音和视线的干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更好。
(3)从微课的使用时间来看,学生课前看和课中看相比,课前看的时间可以自由决定,学会了的可以快进,没有学会的可以多看几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更好。
(4)从微课的学习效果来看,英语单词的认知和朗读相比,认知的效果明显比朗读效果好,这个也跟微课的特点有关。朗读得好不好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更需要反馈评价,而微课除了利用后期评价软件外,是无法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学生也就无法通过反馈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而改进。 (三)案例反思
第一个案例是在课中使用,是复习类微课;而第二个案例则是在课前和课中使用,为新授类微课。在这些尝试中,我们总结了微课制作和微课使用方面的一些经验,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比如:课堂人数对微课学习有没有影响?课前学习单的应用怎样更加规范?课后练习的设计对微课学习有什么影响?如果课堂上使用,怎样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能同步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这些问题定会一一解决。 三、微课教学实践结论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同时基于小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就笔者个人而言,我认为微课教学应该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具体怎么做、怎么用?我们虽然总结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多多尝试。
现在有很多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专家和教师们在进行各种教研试验,希望能找出一个突破困境的方法。展望未来,移动学习和快餐式学习将会成为主流学习类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最高效地进行学习;同时要关注个性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能不能在未来的教与学中产生新的震荡,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王继新. 非线性学习: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吕瑶.【独家报道】胡铁生:什么样的微课视频受欢迎?——MOOC学习数据分析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2014. 7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4 作者简介:
梁琛,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现为小学英语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打造高效常规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