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薄芝糖肽注射液应用的优化方案

薄芝糖肽注射液应用的优化方案

来源:知库网
52 内蒙古中医药 浅谈氨茶碱不良反应 张书华 关键词:氨茶碱;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6—0052—01 观察本科2010年7月~2011年11月170例静脉滴注以及 使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增加,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在正常人体内, 口服氨茶碱患者,有2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用药患者的15%,报 氨茶碱的半衰期为3-9小时左右,有效血药浓度为10 2O g,IIll, 告如下。 但是氨茶碱的治疗剂量的“安全窗”比较狭窄,个体差异较大。 l临床资 3.2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①用药途径及剂型:部分病人静脉 1.1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7月一2011年11月住院患者相关病 用药时有剧烈的胃肠道反应,而口服用药,尤其是使用缓释制剂 历170份,其中男128例、女42例,年龄32~8l岁,平均年龄62 时胃肠道反应相对少,反应较轻,能够耐受。氨茶碱注射液静脉用 岁;其中单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5例,支气管扩张20例,肺间 药时吸收快,起效快,但半衰期短,代谢也快,血药浓度不稳定,不 质纤维化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9例;合并I型呼吸衰竭14 良反应发生率高。而茶碱缓释片吸收慢,半衰期长,血药浓度波动 例,Ⅱ型呼吸衰竭28例,合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10例。 小,易控制较佳浓度,不良反应小。②氨茶碱的中枢作用:动物实 1.2给药方法以及用法用量:人院初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140例, 验证实,治疗浓度的氨茶碱能使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其机制可能 首负荷量0.25g入液静脉滴注,1 ,速度为2-3ml/min,儿童以 是通过抑制腺苷的作用,使脑血管收缩,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每次2~3mg/kg剂量计算 ;茶碱缓释片28例,0.1g/次,2次,d;日 可出现精神症状;③氨茶碱的对心肌兴奋作用:促进局部释放内 总量不超过0.5g。根据病情需要加用抗生素、激素、B一受体激动 源性儿茶酚胺,一过性降低外周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故可引起 剂,补充电解质,部分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出现 ;④用药浓度、 2结果 剂量大小:本组中静脉注射的病人、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剂量偏大 2.1不良反应的表现:①症状:16例心悸、胸闷症状有所加重,18 的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⑤个体差异:因为本组病人 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2例出现腹部疼痛,2例出现血压 发生的不良反应大部分在首次用药后出现,所用剂量大部分为常 下降,l例出现轻度躁烦状态,1例出现皮肤发红,l例出现全身 规用量,故与个体敏感性相关;⑥患者的年龄:年龄5O岁以上、合 弥漫性药物疹;②心电图:频发房性早搏5例,窦性心动过速1O 并低氧和电解质紊乱者则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与茶碱清除率密切 相关:一般是女.陛低于男性,老年人低于年轻人。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其中1例有T波低平。 2.2处理方法:一旦发现以上症状,立即停药,及时做心电图,并给 4经验总结 因此,在应用氨茶碱前一定要询问用药史,既往对氨茶碱有反 予相应处理: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复安或苯海拉明;血压低、晕厥 者给予多巴胺、地塞米松;心衰者给予西地兰;皮疹者给予非那 应者尽量不用。对初次给药者半小时内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 根、维生素C以及激素类药物。经及时处理后所有病人最后都抢 化,必要时可做心电监护。初始剂量应偏小,慢速滴注,逐渐加量。 救成功,无死亡病例。 有条件的可以监测血药浓度。选用不良反应小的用药途径及剂型。 3讨论 严格适应证,对高危的病人尽量少用,能不用就不用。一旦发生反 3.1氨茶碱的作用机制:氨茶碱是由茶碱和乙三胺组成的治疗哮 应,应立即停药,依据不良反应的症状、心电图变化,给予相应的处 喘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它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慢平滑肌细胞 理。同时需要加强管理,严格查对制度,防止配药环节出现差错。 内环磷腺苷的水解,使环磷腺苷的浓度增加,促使支气管平滑肌 参考文献 1】陈孝治,肖平田,王钟林.新编实用药物手Nr[M].第3版,长沙:湖 扩张松弛;氨茶碱对冠状动脉也有扩张作用,可用于心原性哮喘 【和心绞痛的治疗;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有直接兴奋作用,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3—404. 金坛市中医医院(213200) f21叶艳平,刘羽翔.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合理使用 中国 2012年1月15日收稿 医刊,2003,38(11):58—59. 薄芝糖肽注射液应用的优化方案 刘瑞琦 闵旭东 摘要:通过查g7相关文献,检索整理薄芝糖肽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案例及不良反应,表明本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中枢 抑制、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皮肤病、顽固性头痛、乙型肝炎、辅助抗肿瘤等疾病中不良反应较少,可根据病情科学用药,优化用药。 关键词: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应用;优化 中图分类号:11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6-0052—02 薄芝糖肽注射液是由GC 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制得的灵芝 属薄树芝干燥菌丝体粉末中提取的灭菌水溶液,其有效成分是多 糖和多肽,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范围。本文通过文献 检索、整理其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案例及不良反应,拟探讨其 临床应用的优化方案,为临床安全用药、科学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1药理作用 1.1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自由基的增多是产生 衰老的重要因素,薄芝糖肽具有抗氧自由基能力,能抑制O。自由 基的产生,清除OH一,明显抑制脂质的过氧化作用。林永奇等Ⅲ发 现薄芝糖肽可明显抑制Ccl4所致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增 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增多,表明薄芝糖肽有较好的抗 氧化作用。 1.2免疫调节作用:薄芝糖肽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 贵州航天医院药剂科(563ooo) 2012年1月22日收稿 DNA、RNA含量增加,促进淋巴细胞培养液中脾细胞对蛋白质的 摄取,激活脾细胞中DNA多种酶的活性,促使由同种异型抗原刺 激的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表明薄芝糖肽既可诱导脾细胞DNA 和蛋白质合成,同时可促进细胞增殖,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且本品 对T细胞及IL一2的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1_3中枢抑制作用:本品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李佐刚等发现本品能 增强氯丙嗪、利血平的中枢镇静作用,拮抗苯丙胺所致中枢兴奋, 延长戊巴比妥钠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有拮抗烟碱及戊四氮引 起的惊厥死亡,而对脊髓兴奋药士的宁中毒无效,提示本品有中 枢抑制作用,且不在脊髓部。 1.4益智、抗缺氧作用:本品具有一定的益智和耐受缺氧作用,动 物实验发现给药后,小鼠正确反应率增高,对小鼠记忆力似有一 定的增强作用,同时可延长缺氧死亡时间,提高缺氧耐受能力。 1.5抗肿瘤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TNF— 及TNF—B两种肿 瘤坏死因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疗效关系,可降低肿 2012年3月 53 HBeAg、HBV DNA转阴率达50%以上,无不良反应,提示该法治疗乙 肝安全有效。马文洁等证实薄芝糖肽对乙型肝炎有确切的治疗效 果。李柏刚等发现薄芝糖肽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2.4辅助治疗癌症:研究表明,薄芝糖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胃癌、 食管癌患者的NK、IL一2等含量,减轻化疗药物对患者的骨髓抑 制,提高免疫能力,延长存活时间;本品对直肠癌癌痛也有明显的 抑制效果,止痛明显。 2.5其他:相关研究表明,薄芝糖肽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反复呼吸道 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带状疱疹、儿童肾病综合征、糖尿 瘤坏死因子的活性。 2临床应用 2.1皮肤病 2.1.1银屑病: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曹广金等用本品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 疗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达91.1%,疗效显著。 2.1.2白癜风:白癜风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治愈率低。杜宇等采 用肌肉注射薄芝糖肽,外用消白酊和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总有 效率达83.67%,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薄芝糖肽对人体双向免疫调 节和抗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2.1.3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 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儿健康。 有文献称,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 42例,总有效率90.5%,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4其他:研究表明,薄芝糖肽注射液对掌跖脓包病、湿疹、痤 疮、斑秃等常见皮肤病及烧伤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局限性 硬皮病、慢性天胞疮、特发性斑状萎缩、白塞氏综合征等少见皮肤 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2顽固性失眠:薄芝糖肽注射液可以缓解失眠症状,尤其靠长期 服用抗焦虑药物维持少量睡眠的神经衰弱性的顽固性睡眠。有文 献称,在顽固性失眠中,给药治疗3疗程后,有效率为85.71%,治 愈率占52.38%,且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2.3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薄芝糖肽注射液可以用于慢性乙型肝 炎的辅助治疗,以及预防药物所致肝细胞损伤。徐国栋采用异甘草 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现ALT、AST均显著下降, 病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3不良反应 薄芝糖肽注射液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易吸收,不良反应较 少,少数患者偶有发热、皮疹等,患者为高敏体质,随着用药的停 止此不良反应自动消失,因此对高敏体质患者使用此药前要严格 三查七对,确保用药安全进行。 综上所述,薄芝糖肽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 疗多种疾病,正确规范的用药方式可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命 质量。有关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 完善,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永奇,李佐刚,姜桂英.薄芝糖肽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 作用fJ].生物技术,2004,14(5):42_44. 『21陈小君,冯翠萍,梅承恩,等.萌动激活赤灵芝孢子粉对小鼠细 胞IL一2的分泌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 源,2001,23(1):45—47.’ 环丙沙星不同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 王颖彬’吴俊杰 摘要: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在不同的给药方案下其在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与临床治疗效果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9例淋茵 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三组,第一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为O.25g,12h,服用3—7天;第二组患者共23,&-,给予药量为O.5 ̄12h,服用3~7 天;第三组患者共23A,,,给予药量为0.75 ̄12h,服用3 ̄7天。环丙沙星片(国药准字H31020451,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250mgx6 ̄)。在 用药第3天口服药物2小时和12d、时分别抽取静脉血,处理后测定血药浓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69例患者在不同盼环丙沙星给药方 案下临床疗效显示,O.75g,12h组的23例患者稳定时血药浓度最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5.65%,其次为O.5O 12h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78.26%,最低的是0.25g,12h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17%。结论:环丙沙星使用剂量在0.75 12h时,稳定时血药浓度最高,临床治疗的 有效率也是在三组不同给药方案中最高的,建议临床使用。 关键词:环丙沙星;疗效;血药浓度 中图分类号:R96 1绪论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6—0053—02 未检出淋球菌为中效,在5~7天内未检出淋球菌为低效,若超过 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具 7天以上仍可以在前列腺液中检出淋球菌者为无效。 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环丙沙星的抗菌谱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 2.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数值以(均值±标 药物较为相似,但其抗菌活性比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要高,并有较 准差)来表示,疗效以频数及频率来表示。 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n】。临床使用发现,环丙沙星在不同的给药方 3结果 式下,在体内的药效作用有所差异,本文观察环丙沙星治疗淋菌 69例患者在不同的环丙沙星给药方案下临床疗效显示, 感染前列腺炎的病例,分析不同方案下环丙沙星达到的血药浓度 0.75 ̄12h组的23例患者稳定时血药浓度最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合适依据。 达95.65%,其次为O.50 12h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26%,最低 2临床资料 的是0.25 12h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17%。具体见表1。 表1环丙沙星不同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与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2.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我院2008年3月一2009年3年间收 治的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共69例,年龄最大者为64岁,年龄最 小者为23岁,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淋菌性前列腺炎,其他检查如肝 肾功能等未见异常。 2.2方法:将69例患者分成三组,第一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 为0.25 ̄12h,服用3—7天;第二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为0.5 12h,服用3—7天;第三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为0.75 ̄12h,服 4讨论 用3—7天。环丙沙星片(国药准字H31020451,上海三维制药有限 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杀菌效果好, 公司,250mg ̄6片)在用药第3天口服药物2小时和12小时分别 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 抽取静脉血,处理后测定血药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具有抗菌作用。环丙沙星联合使用的药物很 2.3疗效标准:经过治疗后,患者自觉前列腺触痛消失,在前列腺 多,健康人群在口服盐酸环丙沙星0.25g或0.50g,1 ̄2个小时后 液中未检查出淋球菌,在3d内未检出淋球菌为高效,在3 5天内 血药浓度平均分别为1.5 ̄rrd和2.5 Tn1,半衰期约为4小时, 天津市医院(300042) 2012年1月2日收稿 本品主要分布于胆汁、黏液、唾液、骨骼以及前列腺中,但在脑脊 髓中浓度较低,本品可在肝脏部分被代谢,并经肾脏排泄于尿中, (下转4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