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地缘政治角逐及地理环境影响的思考

来源:知库网
2013焦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第3O卷第3期 V01.3O No.3 文章编号:1673—6338(2013)03—0299—05 关于地缘政治角逐及地理环境影 响的思 考 张世涛 ,张浚哲 ,刘铁娃。 (1.总参测绘导航局,北京100088;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3.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 摘要: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条件(受地理因素影响)下的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及对世界政 治力量影响的科学。地缘政治角逐最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地缘环境透明。因为地缘政治角逐受地理因素影 响且需要具体的地理环境信息作为主要依据,而测绘保障的理论与方法的实践目的是提供静态、动态地理 环境服务以及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影像信息等服务,所以实现地缘环境透明的技术基 础是测绘保障。本文重点阐述了地缘政治角逐的基本内涵范畴,提出了地缘政治角逐的主要制衡要素,分 析了地缘政治角逐的战略枢纽,探讨了基于地缘政治角逐的地理参数解析以及测绘保障等内容。 关键词:地缘政治角逐;核心地带;地理因素;积极防御;测绘保障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673—6338.2013.03.018 中图分类号:P208 Research on Contended of Geopolitics and Impact on Environment of Geography ZHANG Shitao ,ZHANG Junzhe ,LIU Tiewa f 1.Bureau ofSurveying,Mapping and Navigation,The General StaffHeadquarters,Beijing 100088,China; 2.Beijing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3.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Geopolitics researches on the interaction,tendency and influence of variety of politics power underlying geographical conditions(the impact on geographical factor).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contended of geopol itics is the transparent of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The transparent of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pport for two reasons.One is that contended of geopolitics is impacted on geographical factor and it needs the specific geographic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 the main support.Other i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pport is to provide statics and dynamic state geographic environmental service,and position,time and image information service which relate with geographic environment。The basic domain of contended of geopolitics was eliminated,the main balance factor of contended of geopolitics was presented,the strategic hub of contended of geopolitics was analyzed.At last,the analysis of geo— graphic parameter of contended of geopolitics and the weight,construction strategy,normal servi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pport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ontended of geopolitics;core area;geographic factor;active defense;surveying and mapping support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影响处于过渡时期。这 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明 1地缘政治基础 1.1地缘政治学内涵 显,合作与角逐错综复杂,单极与多极之间斗争激 烈,全球问题与区域问题并存。通常,“心脏地 地缘政治学产生于哲学与地理学的相互作 用,是研究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因素影响下的相 互关系、变化趋势及对世界政治力量影响的科学。 地理因素的概念范畴,既包涵领土面积、边界 带”是多种因素集成对全球战略产生影响的国家 或地区。然而,现实的地缘政治影响已经呈现出 多元性、多维性,所以无论是全球稳定还是区域稳 定都需要地缘政治影响由世界岛、单一性“心脏 地带”研究向区域性、多元化“核心地带”研究拓 展。 收稿日期:2012—10—20;修回日期:2013—04—22。 长度和形状、地貌、气象、水文、生物等等定量地理 参数,也包涵民族、文化、精神以及社会制度等等 不定量地理参数。 通常,地缘政治思想进程分以下3个阶段。 作者简介:张世涛(1960一),男,辽宁营口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图文化、地缘战略及测绘保障。 300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3正 第l阶段是哲学阶段,形成了地理决定论的 哲学构想。这一阶段持续的世纪最长,从史前绵 延至l9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各种自然因素对社会 活动尤其是对政治态势的影响n 。 第2阶段是地理学阶段,形成了地缘政治学 的科学方向。这一阶段经历了从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人们研究空间环境不仅仅是地理现象,而 且包括政治力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3阶段是地缘政治学阶段,形成了地缘要 素影响全球政治的结论。这一阶段主要在20世 纪。1904年1月25日,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 kinder)在《历史的地理枢纽》讲稿中第1次系统 地阐述了地缘政治学观点,剖析了地理与战略之 间的相互关系,得出著名的论点:谁统治东欧,谁 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 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 界。他视欧亚大陆和非洲是“世界岛” J。 1.2地缘政治影响 所谓地缘政治影响,就是包括定量地理参数 和不定量地理参数等诸多地理参数的集成,由此 而构建了作为地缘政治主体的国家的力量聚合的 基础 。这些地理参数通过在具体历史发展阶 段所形成的利益体系对地缘政治主体在全球(地 区、局部)社会活动进程中的地位、利益等产生影 响。 地缘政治影响的制衡要素主要有:“利益平 衡”、“力量平衡”、“责任平衡”。其中“力量平 衡”属于硬性制衡要素。“力量平衡”是指双方战 略力量的对比关系,作为标志性的结果是战略稳 定。战略稳定的形势表现为全球级战略稳定、地 区级战略稳定、核遏制、信息遏制等。遏制是最为 有效的战略稳定。核遏制是战略稳定的硬实力, 信息遏制是战略稳定的软实力。 可以肯定,地缘政治角逐的3种平衡因素同 时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很小。 20世纪最大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的不平衡因素主要是利益不平 衡和责任不平衡。当时的列强都在争夺各自企图 的利益空间,无论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还是苏 联,概莫能外。若英国、法国、美国坚决地宣示联 手参战的态度,若苏联及时揭露阴谋,希特勒不可 能顺利地疯狂地发动战争。因为缺少责任意识, 各列强的心怀叵测、袖手旁观,致使在法西斯德国 挑起战事相继得手的同时,制约地缘政治影响的 责任平衡失控。事实上,当时能够制约德国法西 斯的力量平衡是具备的。 目前,世界各国都期待着利益平衡、力量平衡 和责任平衡。但是,各国对这3种平衡的追求和 理解不同,因此结果也不一样 ,这就必然地存 在战争的危险。当然,完美的利益平衡、力量平衡 和责任平衡是不存在的,所以,战争不可避免,局 部武装冲突很可能增加。因此,准备战争的任务 是长期的。 1.3中国地缘政治思考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是地理因素对政治态势的 影响,地缘政治学应该研究、发现和说明社会发展 和人类进步中的地缘政治均衡模式,遏制危机,促 进和谐。因此,地缘政治学的透镜作用对于研究 国家安全战略具有前瞻性影响。当今社会,无论 呈现的是单极世界格局、两极世界格局还是多级 世界格局,中国在扎实建设的基础上,逐渐显现了 定量地理参数的版图优势——亚太地区地缘枢纽 以及不定量地理参数的政治影响——致力于维护 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以对人类社会进 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在世界地缘政治角 逐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制衡作用。当然,在地缘 政治角逐中首当其冲的是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 13关系和中印关系。 1.3.1全球制衡的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虽然没有地理接壤,但存在地缘政 治平衡支点,对全球地缘政治制衡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制定地缘政治构想强调国家利益是全球性 的,就是确保美国在世界各地“捍卫”自己的利 益,所以美国既有长期的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地缘 战略影响(鼓动日本干扰中国发展),更有直接的 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地缘政治角逐(台湾问 题、南海问题)。 1.3.2地缘倚重的中俄关系 俄罗斯横跨亚欧,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在地 缘政治角逐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J。因 为有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合作,俄罗斯需要中国帮 助拉动经济;因为有漫长的边界及陆路地理接壤, 中国需要稳定的北方战略伙伴,将国家安全威胁 降到最低。 1.3.3战略互惠的中13关系 日本地缘环境呈南北狭长之形态,其地缘政 治角逐的直接目的是期望空间膨胀,故向欧亚大 陆拓展陆上空间是其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中日 两国在空间上毗邻而在文化上源远流长,地缘政 治角逐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影响突出_5 J。 第30卷第3期 张世涛,等:关于地缘政治角逐及地理环境影响的思考 301 1.3.4和平共处的中印关系 长地区霸权主义思想,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国家 印度,踞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背靠喜马拉 战略目标,并将发展核武器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 雅山脉,濒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储备 重要途径。因此,印度会对地区的地缘政治态势 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未来20年内人口老龄化问 产生影响。 题尚不棘手;秉持高技术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角逐中,力量制衡为单极 末在全球软件市场上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 (美国)制衡,利益制衡为多级共享,责任制衡为 家软件公司成为美国华尔街的高价宠儿。凡此种 有限奉献,如表l所示。 种的“资源优势”加之“核魔”的出生,印度必然滋 表1主要国家与中国地缘战略均衡关系 而且将积极防御前沿延伸至敌方攻击的站立点。 2区域地缘战略策略 即:敌方于本土对我侵略,我们的防御前沿就要延 2.1积极防御前沿前延形成战略威慑 伸到敌方的本土;敌方于海上对我侵略,我们的防 通常认为,国家实力主要取决于:地理(位 御前沿就要延伸到敌方所处的海域;敌方于无形 置)、资源、精神(文化)、科技等要素以及这些要 空间对我侵略,我们的防御前沿就要延伸到敌方 素的集合。 所为的无形空间。因此,积极防御前沿延伸就是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是推 战略威慑,这样才能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倡导者、实践者,是现行地缘政 2.2台湾、南海是区域地缘战略枢纽 治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合作者。无论是所处的 通常,战略价值取决于3个基本条件,即位 特殊位置、蕴藏的特别资源,还是强劲的文化感 置、力量、资源。其中位置最为重要,位置决定资 召,随着中国国际作为的增强,其在世界地缘政治 源,资源制约力量。因此,战略价值的重要内涵是 的影响必然权重更大,尤其是中国当今的科学技 地缘关系,也就是定量地理参数。 术已经刷新了人类图景。凡此种种,中国影响必 台湾、南海的地缘政治影响主要在于它的地 然地促进世界平衡。 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资源对政治、军事、经济的潜在 然而,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始终受到威胁,其 影响极其重大,尤其是对我国的利益拓展影响深 战略空间正在被“满月形遏制圈”包围,对世界和 远。 平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与其大国形象相匹配。这里 台湾的地缘战略价值在于它扼西太平洋南北 所说的国家安全环境是泛义概念,它既包含军事 航线之要冲,既是欧亚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 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也包括文化安全等等。 也是西进欧亚大陆的跳板,加之台湾东外缘有世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对和谐的追求, 界最长的、最多的岛链环绕,且北端是日本列岛、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积极防御的 南面是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岛(包括马来西亚、印 国防政策。当然,为保证国家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度尼西亚),显然台湾是地缘战略枢纽。台湾这 积极防御的空间必然是全方位的,积极防御的时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必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间必然是全天时的,积极防御的内涵必然是大纵 其结果是:谁控制台湾这个“棋子”,谁就控 深的 J。 制了亚太地区的大棋盘。 因此,积极防御要求我们必须准备多层防御, 无论是东海、南海还是它们周边,不仅仅对地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缘政治角逐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触动中国国家 核心利益。因此,捍卫我们的领土主权成为现实 的、区域的地缘政治角逐的头等大事。 2.3战场透明是一种威慑战略 “非接触”、“非对称”、“全维防御”等概念运 用于战略指导与战争遂行,促使战争筹划的空间 上和时间上的非线性化。就战场而言,双方条件 对等时,要么相互透明,要么相互黑暗;双方条件 不对等时,一方透明,一方黑暗。显然,前者有交 战的对等环境,后者基本无交战的条件。战场透 明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强国全球 战略的威慑能力。 通俗讲,地缘政治是政治家在地图上分配版 图利益的哲学。数字地球就是实施全球战略的技 术基础 。 3地缘政治角逐的地理参数 3.1影响地缘政治角逐时空制权 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地理信息是国家最为重 要的战略资源,是固然的政治参数 J,地理环境 是不动的战略财富。因此,军事地理研究奠定地 缘政治决策的基础。因为,无论是定量地理参数 还是不定量地理参数,其最为重要的属性参数是 时空基准。所以,时间基准、空间基准直接关乎着 地缘政治角逐的结果。 无可置疑,人类社会所有活动都受到地理环 境的影响。其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对 于地缘战略思想和地缘战略作为能够产生重大影 响。如以色列,其定量地理参数中领土面积很小、 地势无制高点等等,不定量地理参数中周边强邻 窥视、民族纠纷积怨等等,为达成地缘政治均衡, 必须预先进行地缘战略评估、战场地理分析等等, 随之必然形成先机制人、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 再如美国,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它是 典型的利用定量地理参数优势提升不定量地理参 数价值进而实施地缘政治影响的国家。“9.11”是 不定量地理因素极限运用的结果,当然,这一事件 进一步说明地缘政治要向区域性、多元化(诸如 意识形态领域)“核心地带”研究拓展。其二,地 理因素的影响既有空间上的也有时间上。当缺乏 对时间参数及空间参数等地理因素的认知而产生 误差时,这种影响很可能桎梏了决策者的思维空 间,使得军队在战场上无法实施指挥与控制。事 实上,即使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复杂、陌 生的地理环境仍然是复杂电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 素。因此,地理因素尤其是位置、距离、天候及时 间等仍然是地缘政治角逐中的重要研究要素。 3.2地理参数解析 所谓地缘政治角逐,就是国家或国家集团为 了争夺世界上的主导权和影响力以达到由地理态 势所决定的政治经济目标,因此而产生的利益冲 突和碰撞。 区域地缘政治角逐中的区域是指国家(国家 集团)能够遂行地缘政治均衡战略行动的一部分 大陆(几个大陆)、大洋(几个大洋)水域及其上面 的空间和空天,区域的地理参数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区域的战场容量。正面和纵深、地理态 势、地形条件以及战略力量能够遂行行动的容许 程度。 2)地缘战略空间。即确定的边界及影响范 围内的国家所在的地球一部分陆地、水域、近地空 天,该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 体制及其他社会条件。 3)区域与区域的联系。区域泛指地球的一 个区域、一个大洲或大洲的一部分,还包括与陆地 相邻的海洋水域及海洋上的岛屿,其特征属性主 要包括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宗教信仰、 历史文明及民族文化方面的特点。 基于地缘政治角逐的地理环境影响,首先应 关注区域概况,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 1)确定的边界及周边安全环境; 2)区域的战场容量(战略纵深); 3)地理态势(时一空基准)及地形条件; 4)区域的陆地、海洋情况; 5)区域的人文特点及人口状况。 研究要点为: 1)对该地区地缘政治影响的地幅及特点; 2)该地区的主要地理因素; 3)该地区的地缘战略角逐与周边地区联系。 基于地缘政治角逐的地理环境影响,还应重 点关注研究区域的定量地理(自然)参数,包括5 个方面,分别为: 1)自然结构,包括地理位置、范围、形状、走 向、宽度、长度等; 2)地形要点,包括地貌、居民地、道路、水系、 植被等; 3)岛礁分布,包括岛屿、群岛、海岸特征、水 深、航道、锚点、港口、暗礁、底质等; 4)海水特性,包括温度、盐度、密度、水色、透 第3O卷第3期 张世涛,等:关于地缘政治角逐及地理环境影响的思考 303 明度等; 建了力量平衡的棋盘,为政治家提供透明地理环 境的技术基础(也是战场制权)!因此地缘政治 角逐的测绘保障大有作为。它从地缘政治影响的 全局上统筹考虑运用测绘文化、科技、经济等成 果,主动、友谊地为周边国家人民服务,诸如“北 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天绘”卫星影像服务等 5)气象环境,包括风、雨、雾、潮汐等。 研究要点分别为: 1)可能的战略行动的地幅及特点; 2)降低地形对地缘战略角逐的负面影响; 3)在区域地缘战略角逐总体系中发挥自然 和人工等定量地理参数作为; 4)该地区的地理状况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5)可能的冲突。 当然,必须同步分析战场准备情况、区域的战 略意义、经济能力、武装力量等等不定量地理参 数,才能准确地制定地缘政治角逐策略。 3.3形成体系性能力至关重要 概括讲,测绘保障的实质就是提供精确的、实 时的、可视的地理环境分析结论。静态条件下的 测绘保障提供的是单点位置服务;动态条件下的 测绘保障,不仅仅提供单点位置( ,y, ),而且要 提供点与点之间随时间(t)变化( ,△y, , ) 的规律,即导航。由此,形成测绘导航核心保障能 力F(C,eo)表示如下: Ax Ay △ At 因此,形成测绘保障力的最为重要的参数是 位置、时序、影像。这些地理参数恰好是地缘政治 角逐中的必要条件,故测绘保障的战略建设就是 地缘政治均衡的砝码。 实现联合作战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共用的战场 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eolS.Geo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其体系要素主要包涵:地理空间域 访问服务GDAS(Geospatial Domain Access Serv— ices)、要素分析服务FAS(Feature Analysis Serv. ices)、图像认知服务IUS(Image Understanding Service)、定位显示服务PDS(Position Display Service)、时间合成服务TSS(Time Synthesis Serv. ice),等等。 显然,实现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测绘保障,是诸 多服务因子的综合作用,即GeolSa, ̄:[(GDAS), (FAS),(IUS),(PDS),(TSS),…]。由此达成最 佳保障效果,为“打赢”提供技术支撑。 测绘保障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就是为政治家搭 等,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潜能,形成儒家文化圈, 建立和谐的区域地缘环境。由此必然提升中国在 全球的地缘政治角逐、国际利益制衡、人类社会进 步等方面的影响。 4结论 地缘政治学说产生于地理学与哲学的研究。 但当今的地缘政治研究似乎过于强调政治而轻于 研究地理,这无疑产生地理环境因素对地缘政治 角逐的负能量影响。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现代地缘政治研究 应更为强调时代性、时一空观。基于时一空观的 “心脏地带”可以称为“核心地带”,“核心地带” 就是多因素集中在一起形成重大影响的国家和地 区。 无可置疑,无论地缘政治研究的因素如何变 化,地理因素仍然是地缘政治研究的最为重要的 因素,测绘保障可以发展地缘政治理论、增效地缘 政治决策、拓展地缘政治影响。 参考文献: [1]PAUL cLAVA L_地理学思想史[M].郑胜华,译.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7:91—98. [2] 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R].英国: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l904. [3] 张世涛.关于位置服务与地缘战略影响的思考[R].第十次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议.武汉,2012. [4]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 欧研究,2005(4):19—25. [5]LIU TIEWA.China and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Maintenance and Change of Its Policy for Intervention[J].The Pacific Re— view,2012,25(1):153-173. [6] 颜锋,张世涛.科技文明探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205—211. [7] 王家耀,安敏.地图演化论及其启示[J].测绘科学技术学 报,2012,29(3):157-161. [8] 张世涛.战场地理空间信息的知识表示[M].北京:解放军 出版社,20o5:146—157. 责任编辑安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