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传统课堂授课向网络在线教学的发展演化,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潮的兴起,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精品课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为学校实施网络教学和促进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导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五个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软件技术基础”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师生交流。
采用HTML与CSS技术结合对网站进行布局,以Apache作为Web服务器,采用PHP和MySQL技术进行网站动态部分的开发,使用Photoshop对网站进行美工。
本论文论述了“软件技术基础”网站建设过程,首先对“软件技术基础”网站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网站包括:课程背景、课程特色、在线测试、在线答疑、课后习题、资料下载、后台管理等模块。“课程背景”和“课程特色”模块对网站做了简要介绍,“在线测试”使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做试题测试,“在线答疑”可以使师生得到很好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便。“课后习题”和“资料下载”方便学生搜集学习资料。最后进行网站的测试,完成整个网站的建设工作。
网站促进了师生在“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学习上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品课程;PHP;MySQL;在线考试
I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evolution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teaching to the online-learning,and the rising idea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the website of excellent course in internet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school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build a platform for exchange from teachers to students, th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s will used, and teaching source are effective used and integrated.
The Basi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includes five parts that are introduction, data structure, operating, database, software engineering. It „s a important course for none-computer majo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aborate Course of The Basi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Using HTML and CSS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site layout, with Apache as the Web server, using PHP and MySQL technology for dynamic portions of the Web site development, using Photoshop art on websit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Basi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deeply analyz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website of the Elaborate Course of the Basis of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The website includes: course setting, course feature, online testing, online F&A, after-school exercise,data download and other modules. The “curriculum” and “course features” modul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ite. The “online testing ” enable students to do the test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situation. \"The online FAQ\" can make the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olve the inconvenience of time and space. \"After-school exercises\" and \"Download\" facilitate students collecting study materials. Finally, the testing site, completes the 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e website promotes the interaction of teacher and student,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Excellent course; PHP; MySQL;Online examination
II
目 录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 论 ........................................................................................................................ - 1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 1 - 1.2 发展及现状 .................................................................................................................. - 2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 4 - 第2章 网站开发相关技术 ...................................................................................................... - 5 -
2.1 Web应用开发 ............................................................................................................... - 5 - 2.2 HTML语言 ................................................................................................................... - 5 - 2.3 CSS样式 ....................................................................................................................... - 5 - 2.4 PHP语言的特点........................................................................................................... - 6 - 2.5 MySQL技术 ................................................................................................................. - 6 - 2.4 Apache服务器 .............................................................................................................. - 7 - 2.5 B/S体系结构 ................................................................................................................ - 7 - 第3章 网站系统的设计 .......................................................................................................... - 9 -
3.1 网站的需求分析 .......................................................................................................... - 9 - 3.2 网站的功能分析 .......................................................................................................... - 9 -
3.2.1 前台页面 .......................................................................................................... - 10 - 3.2.2 在线测试系统 ................................................................................................... - 11 - 3.2.3 在线答疑系统 ................................................................................................... - 11 - 3.2.4 后台管理系统 ................................................................................................... - 11 - 3.3 本章小结 ..................................................................................................................... - 11 - 第4章 网站的具体实现 ........................................................................................................ - 12 -
4.1 网站界面的设计 ........................................................................................................ - 12 -
4.1.1 界面设计思想 .................................................................................................. - 12 - 4.1.2 首页设计 .......................................................................................................... - 12 - 4.1.3 材料下载 .......................................................................................................... - 15 - 4.2 数据库的连接 ............................................................................................................ - 16 - 4.3 在线测试模块 ............................................................................................................ - 17 -
III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3.1 在线测试数据表的设计 .................................................................................. - 17 - 4.3.2 在线测试答题页面的设计 .............................................................................. - 18 - 4.3.3后台登录模块 ................................................................................................... - 19 - 4.3.4 登录操作的处理 .............................................................................................. - 20 - 4.3.5 添加选择题模块 .............................................................................................. - 21 - 4.3.6 选择题题库管理 .............................................................................................. - 22 - 4.3.7 添加判断题 ...................................................................................................... - 24 - 4.3.8 判断题题库管理 .............................................................................................. - 25 - 4.4 在线答疑模块 ............................................................................................................ - 26 -
4.4.1在线答疑数据表 ............................................................................................... - 26 - 4.4.2在线答疑提问模块 ........................................................................................... - 27 - 4.4.3问答列表 ........................................................................................................... - 28 - 4.4.4查看提问的回复 ............................................................................................... - 29 - 4.5 管理员用户管理 ........................................................................................................ - 30 -
4.5.1 管理员列表数据表 .......................................................................................... - 30 - 4.5.2 管理员用户操作 .............................................................................................. - 30 -
结 论 ...................................................................................................................................... - 32 - 参考文献 .................................................................................................................................. - 33 - 致 谢 ...................................................................................................................................... - 35 -
IV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也使高等教育的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满足,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同时希望得到科学的评价;老师希望有效地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授课效率;教育机构也希望给网上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灵活的服务,同时希望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价[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的一个教育热点。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做出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为教学提供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无疑推动了网络辅助教学的发展[2]。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较,网络教育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一,是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教育资源不仅与国家的经济水平、教育体质、文化水平等密切相关,而且受到政府和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与的,借助于互联网把各国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供全球分享,这样就可以使生活在教育贫乏国家的人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二,为学习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传统的学校教学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而使得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教师在同时面对数十个学生、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致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互联网的建立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一个汇集世界各地先进学校、研究所、图书馆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庞大资料库。这便于学习者学习、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的最新知识,同时还可以得到专家们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在网上,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手段以及考试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自主选择性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其三,有助于实现交互学习。互联网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比拟的,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师生无需见面,利用网络讲座、网络辅导与答疑、E-mail和BBS等信息技术便能进行课程教学;学习者在网络课堂上可以随时发表见解而不影响他人听课,同一时间内还可以接受两门或多门学科的教育,达到学习的
- 1 -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的。其四,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仅靠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供学习者终身享用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3]。网络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将教育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农村和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提高教育社会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根据自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通过上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不仅可以存在于学校或类似机构中,而且可以出现在办公室;娱乐场所、家庭和社会活动中,从而促使“学习即生活”的理想成为现实,帮助人们把生活的学习化作为一种生活状态,从而最终达到学习社会化[4]。
“软件技术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网站的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5]。“软件技术基础”网站的开发,旨在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为学校营造一种新的教与学的环境,是管理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与指导,提升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水平。
1.2 发展及现状
目前,网络教育因为信息化的发展而与网络平台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产生了一批新兴的网络教育社区、校园课程网站等平台,并将教育资源进行了网上共享,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教育。随着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资源将不断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以教育为主题的现有教育网、校园网不断升级,同时将大量的教育资源整合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教育网络系统[6]。为了迎接信息化社会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国内外的学者作了很多的探索,从CAI、卫星电视、多媒体到教育网络,努力运用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成就。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像美国、英国等国家已经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重大改革项目予以落实。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机构都可以使用网络教育,他们的网络教学机构产业基本上完成,全美有100多所著名大学正在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网络教学系统,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平台有WEB CT,Blackboard和IBM的E-Learning等。在国内,对于非实时的网络教学系统采用视频点播来实现,如浪潮集团的视频点播服务器及软件系统;对于实时的网络直播教学,有的采用电子白板方式实现,有的采用配合专用的硬件方式实现,如佳讯科技的班班通则采用了数字双向交互教学系统,需要专用的宽带IP数字机顶盒的支持[7]。我国的远程教育平台发展比较晚,国家从1995年开始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2001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速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网络信息化改善教育的现代化。在高校网络教育方面,从刚刚开始1998年
- 2 -
第1章 绪 论
引进的四所大学,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7所大学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历教育[8]。现今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网上教学环境已经形成规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网络应用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大多数网络教学平台都在网上提供答案、网上交流等学习支持服务,从而加强了教师与分布在各地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增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我国利用网络的学习进入了新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学生基于互联网的多层次学习;第二是适合自主学习的网上教学平台正在丰富和完善,网上自主学习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和应用,一些学校在实时授课的同时,积极探索和鼓励学生采用网上自主学习方式学习。一些能够突出网上教学优势的功能得到采用,如学习自测管理、网上作业提交、作业评分管理、网上选课、课程的答疑等。这些功能的应用,使网络教育不仅能够发挥信息技术在知识传播方面准确、快捷、交互性强、易于存储等优势,而且能够发挥信息技术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为精品课程不断地提高质量和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9]。
总揽国内外的课程网站建设标准,发现网站并没有局限于课程的范围,而是从模拟环境的角度进行建设,实际上网络课程应不只局限于课程的内容。
与传统的面对面的应试教育相比,网络的在线教育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使更多的学习者同时学习知识、分享成果、在线锻炼,并通过共享优秀教育资源而得到共同的提高。这种在线教育既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同时也具有实时性、广泛性、互动性、集成性、开放性等优势。因此在教育系统的网络建设中,只是单纯将各种功能单一的组织构建的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在线教育内容建设的要求,而是需要将所有的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进行有效地组织,并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系统,才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作用。采用网络来辅助教学与单纯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发生了以下变化:(1)教学观念由以前的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改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变化,树立了开放式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2)教学环境由以前的课堂为主的教学环境改变为以课堂、电脑、网络等多种融合的教学环境。(3)教学手段由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手段改变为以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网络交互教学的多种方式。(4)教学方法由以前以讲授为主,现在真正变成了主动式、协作式、资源型、探索型、研究型的方式[10]。尽管我国的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平台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但一些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仍然存在着“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学习平台的功能不是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结果是,技术上实现了,但可能没有学习者使用。(2)现在的网络教学平台基本上是发放教学材料,只能起到展示的效果,缺乏对学生教学实验的设计和指导,缺乏师生互动的交互性。(3)基本上不能跨平台共享和利用网络资源。(4)平台重复开发率较高,造成浪费。因为大家用的平台无法
- 3 -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共享,各个平台的专业知识不同,有些平台重点讲授计算机知识、有些平台重点讲授化学专业知识。两个专业之间差别很大,无法定制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统一规范或标准[11]。由此可见,面对当今网络普及以及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服务,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软件技术基础”网站的开发,改进了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以外通过网络也可以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了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开发该网站的目标主要是改进教学管理信息服务;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 4 -
第2章 网络开发相关技术
第2章 网站开发相关技术
2.1 Web应用开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普通的静态网页已经不能满足网上信息交流的需求,具有交互功能的动态网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eb程序设计技术就是用于实现动态交互式功能的网页制作技术,通过Web程序语言(PHP、ASP、JSP、ASP.NET等)设计的动态网页可以根据用户的即时操作和即时请求,网页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功能强大的交互式操作[12]。
2.2 HTML语言
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st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结构化标题、段落和列表等信息,同时也可以用于描述文档的外观和语义。由伯纳斯-李给出原始定义,由IETF用简化的SGML(标准通用置标语言)语法进行进一步发展的HTML,后来成为国际标准,由万维网联盟(W3C)维护。
在所有的HTML语法中,最重要的是元素和标签。元素用于结构化HTML文档,并告知游览器如何呈现网页。一般来说,元素由首标签、内容和尾标签构成。标签指示元素的起始与结束。所有的标签都具有相同的格式:以小于号开头,以大于号结尾。HTML中常用的标签有表示HTML文档的标签,标明HTML头部的
标签,标明文档主体的标签,标明文档标题的标签,插入回车换行符的
标签,插入水平线的
标签,用于跳转的超文本连接标签,用于列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