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之欧阳地创编

来源:知库网
欧阳地创编

中班语言《月亮》活动设计

时间:2021.03.04

创作:欧阳地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郭远玉

活动名称:诗歌《月亮》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月亮》,会运用诗歌中的对话表达月亮与小鸟、青蛙、宝宝间的友情。

2.通过回忆、想象、观察、讨论和诵读,理解挂、漂、盛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体验夜晚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活动重点:会运用诗歌中的对话表达月亮与小鸟、青蛙、宝宝间的友情。

活动难点:理解挂、漂、盛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活动准备:PPT图片、音乐《月光曲》、《月亮船》伴奏、小鸟、青蛙、宝宝、树梢、池塘、脸盆图片、挂、漂、盛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贝多芬《月光曲》。师:很高兴认识中二班的小朋友,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想象一下,然后睁开眼睛。

2.夜晚静悄悄,在漆黑的天空中会有什么?(星星、月亮)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3.夜空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示?月亮的朋友会是谁呢?(星星)

4.星星会对月亮说什么?月亮还有哪些好朋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2.诗歌中月亮的好朋友都有谁?(小鸟、青蛙、宝宝。出示图片)

3.小鸟、青蛙、宝宝是怎么和月亮说的?

4.老师请出主人公,幼儿说出主人公的话,小鸟说……青蛙说……宝宝说……

5.月亮的朋友小鸟、青蛙、宝宝在哪儿看到了月亮?(再朗诵一遍)

(1)小鸟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树梢)什么是树梢呢?(孩子自由说、教师讲解树枝的顶端,尖尖端。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教师扮演月亮挂在树梢上)

(2)青蛙为什么会在池塘里看见月亮?

(3)宝宝在什么地方看到月亮?为什么会在脸盆里?(可以抱抱月亮)

6.出示PPT图片,引入:到底有几个月亮?在哪里?为什么会在池塘里、脸盆里?(倒影)设置情境:一阵风吹来,月亮会怎样?(教师吹风,幼儿扮演月亮)

7.教师朗诵前半段,幼儿朗诵后半段。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8.理解挂、漂、盛的含义。并将字卡对应放在树梢、池塘、脸盆的图片位置。

·树梢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在哪儿用过挂? ·池塘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

·脸盆为什么是盛一个月亮呢?(像碗一样)什么时候用过盛?

9.教师朗诵前半部分,幼儿朗诵后半部分。 10.配乐完整朗诵。(提示用好听的声音) 三、结束部分。

1.你喜欢诗歌中什么地方的月亮?为什么? 2.月亮还会和谁好?

中班语言《月亮》活动反思

《月亮》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趣的散文诗,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绘月夜,以幼儿的心灵去体味月亮的欢乐,充满了美丽的想像。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月亮与小鸟、青蛙、宝宝之间的关系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不但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而且将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描绘得有声有色,使作品画面感增强,想像丰富,韵律和谐,富有童趣。整首诗歌洋溢着快乐开朗的感情,同时这首散文诗中还蕴含了一个科学现象“倒影”,是一篇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的作品。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把握得好,设计合理。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目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标:欣赏诗歌《月亮》,会运用诗歌中的对话表达月亮与小鸟、青蛙、宝宝间的友情;通过回忆、想象、观察、讨论和诵读,理解挂、漂、盛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验夜晚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活动中目标都完成。

2.提问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很有成效。先问“诗歌中月亮的好朋友都有谁?”再问“他们在哪儿看到的月亮?”“月亮都是怎样在上面的”等,一步一步,引导的好。

3.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4.及时鼓励评价幼儿。 二、不足:

1.氛围营造不够,教师缺乏激情,语言不够美。 2.语速有点快。

今后还要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时间:2021.03.04

创作:欧阳地 欧阳地创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