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四

来源:知库网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13 动手做做看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时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第一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 动手做做看》,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 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第一场比赛,比 谁课文字音读的最准确。自己先看一次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然后听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一)先学1.听录音 2.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后教 3.指名读(后进生) 4.指名纠错,老师板书出错的字词; 5.齐读出错的生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地认识10个生 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给大家找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 幕,一会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不会读了。 (一)先学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lǎng zhì màn lín yī lín nà āi hǒng pi àn 明朗 志向 漫出来 鱼鳞 伊琳娜 哎呀 哄骗 (二)后教2.去掉拼音读词语3.单个生字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好,我们刚刚把课文中小小的“拦路虎”给解决了,我相信大 家课文一定会读的很棒,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最流利。 (一)先学1.学生自由读 (二)后教2.指名分小节读 3.男女赛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再认真写意写,5分钟后咱们比一比,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 (一)先学1.学生观察、临摹。 (二)后教 2.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 3.师生评议,同种互改 4.听写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3 动手做做看 时间 1.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1.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第二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同学们伸出手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 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读课文1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去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 去的是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讨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和身边的伙伴交流。在全班发表意 见。) 小结: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 的,谁的答案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读课文2-7思考: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想想她为什么生 气?后来为什么又笑了?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1)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 全不同,以为郎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很生气。 郎志万说:“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 2)(理解朗志万的用意,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应动手实践。) 3)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课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4) 小结:“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气地问朗志万——(生读问话),朗志万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说——(生读朗志万的话)。”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想一想,她会说什么?思考后自由发言。 五、作业 练习写话: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教学反思: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时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第一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 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谁课文 字音读的最准确。自己先看一次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听 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一)先学1.听录音 2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后教3.指名读(后进生) 4.指名纠错,老师板书出错的字词; 5.齐读出错的生字 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地认识13个生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给大家找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 会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不会读了。 (一)先学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chǐ mãi dāo cái lún dūn jiǔ biàn sī yán jiū zhâng rãng 齿孔 一枚 小刀 裁开 伦敦 喝酒 方便 撕开 研究 邮政 仍然 (二)后教 2.去掉拼音读词语3.单个生字读 第三次“先学后教” 好,我们刚刚把课文中小小的“拦路虎”给解决了,我相信大家课文 一定会读的很棒,下面 们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最流利。 (一)先学1.学生自由读 (二)后教2.指名分小节读3.男女赛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注意 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再认真写意写,5分钟后咱们比一比, 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 (一)先学 1.学生观察、临摹。 (二)后教 2.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 3.师生评议,同种互改 4.听写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时间 1.理解课文,能做到默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2.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1.理解课文,能做到默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2.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第二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请同学们伸 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能做到默读课文,从带齿孔 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 于探究。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读课文1自然段, 思考:大家见过邮票吗?那大家知道以前的邮票是什么样子的?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每枚邮票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 撕开。 思考: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着这 样的邮票。这样的方便是谁给我们带来的?接下来我们继续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 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酒馆中一位先生再贴邮票时候,发现忘带小刀了,所以就别针, 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就被撕开了,而且撕得 很整齐,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研制出邮票打孔机。 从西服领带上取下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反映灵敏, 聪明手巧;阿切尔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邮票打孔机。 过渡:阿切尔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研究, 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让我们能轻松地撕开邮票。可是,邮票撕下来后,身边没有胶水,邮票没法贴到信封上。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已解决:邮票背面贴上特制胶水,用时只要用水将邮票背面打湿,就可以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方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不方便如何解决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并动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现一番。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板书设计 备课人:曾丽珍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一位先生 启发 阿切尔 别针刺小孔 发明打孔机 (动脑筋、想办法) (观察、思考) 发明 教学反思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15 画风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时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画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 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谁课文字 音读的最准确。自己先看一次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听 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一)先学1.听录音2.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后教 3.指名读(后进生4.指名纠错,老师板书出错的字词; 5.齐读出错的生字 四二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地认识7个生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给大家找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一会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不会读了。 (一)先学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sîng tāo chãn dān zhào yì gān xiǎn 姓宋 波涛 姓陈 红丹丹 姓赵 艺术 旗杆 显示 (二)后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单个生字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好,我们刚刚把课文中小小的“拦路虎”给解决了,我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很棒,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最流利。 (一)先学1.学生自由读 (二)后教 2.指名分小节读3.男女赛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再认真写意写,5分钟后咱们比 一比,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 (一)先学1.学生观察、临摹。 (二)后教 2.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 3.师生评议,同种互改 4.听写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5 画风 时间 1.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1.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二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画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 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读课文1自然段,思考: 你从课文中你知道些什么? (二)后教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三个小朋友在画画。(用高兴的语气)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读课文2-8自然段,思考: 小朋友们是怎么画这看不见、 摸不着的风的? (二)后教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呆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风车 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下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却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读课文9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3分钟左右,比谁爱动脑筋。)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这句话写三个小朋友由于风的吹来,对画中的景象产生想象,真切地感受风中景物动态的美。 那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因为课文中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动脑) 那你会怎么表现风的?(泛着波纹的湖水,吹开的门窗,人顶着风向前走......) 备课人:曾丽珍

板书设计 旗子飘 画 风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教学反思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16 充气雨衣 1.会认16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时间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16个生字。 第一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充气雨衣》,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谁课文 字音读的最准确。自己先看一次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听 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一)先学1.听录音2.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后教3.指名读(后进生)4.指名纠错,老师板书出错的字词; 5.齐读出错的生字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地认识16个生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给大家找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 会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不会读了。 (一)先学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chōng xī lián xuán shǔ yǒng náng 充气 膝盖 联欢会 旋转 暑假 游泳 气囊 jiǎn mï tāi chà zhān hēi bàng 剪刀 塑料膜 内胎 差不多 粘在 嘿 真棒 (二)后教 2.去掉拼音读词语3.单个生字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好,我们刚刚把课文中小小的“拦路虎”给解决了,我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很棒,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最流利。 (一)先学1.学生自由读 (二)后教 2.指名分小节读 3.男女赛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注意 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再认真写意写,5分钟后咱们比一比, 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 (一)先学 1.学生观察、临摹。 (二)后教 2.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 3.师生评议,同种互改 4.听写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6 充气雨衣 1.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1.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时间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第二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充气雨衣》,请同学们伸出手和 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小林在下雨天,穿雨衣时遇 到了什么难题?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 冷极了。怎样把雨衣改一改,才能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 (二)后教 1.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2.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普通雨衣 旋转地裙子 塑料救生圈 充气雨衣 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 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勾出小林想办 法的句子读一读。) 遇到雨衣带来的苦恼,别人没想出办法,小林却发明了充气雨衣,你 想对小林说什么? 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 16 充气雨衣 看 想 做 普通雨衣 旋转地裙子 充气雨衣 塑料救生圈 教学反思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语文园地四 1.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奥秘; 时间 2.认识8个生字,积累有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填写“我会填”,能默读《鲁班造伞》。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奥秘; 2.认识8个生字,积累有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填写“我会填”,能默读《鲁班造伞》。 第一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四,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首先来看《我的发现》,仔细观察,一定能发现些什么?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2.指名读; 3.你有什么发现?(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知识前后顺序不同; 第一组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但表达的意思不同,第二组的第一竖行 表示的是食物的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 作的词语。) 4.类似的词语你还能写几组? 算盘 盘算 领带 带领 喜报 报喜 到达 达到 展开 开展 喜欢 欢喜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的字、词,看你有什么而发现? 1.学生自己读2.指名读 3.同桌互读 4.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前面的两个字组成了后面的字。) 5.说一说,你能记住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6.用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第三次“先学后教” 大家都能很好的识记生字,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填写“我会填”。 1. 结合句子的意思,自己动手填; 2. 指名回答 第四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鲁班造伞》。 学生自己默读; 指名读;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手到了什么启发? 七、作业 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制作。 教学反思: 备课人:曾丽珍

课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语文园地四 时间 1.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说一说自己做的小制作,并写下来; 2.能展示一下自己在这一单元里积累的邮票或名人名言; 1.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说一说自己做的小制作,并写下来; 2.能展示一下自己在这一单元里积累的邮票或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讨论栏 二次备课 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一共有三个学习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说一说自己做的小 制作,并写下来;能展示一下自己在这一单元里积累的邮票或名人名 言。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2.小组交流 要求: 每个人在小组内接受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一人介绍完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问题,介绍的同学作解释;小组内评出做得做好,介绍得最好的同学。 ㈠学生自己组织语言 ㈡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介绍 ㈢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学生补充 ㈣ 评出最佳作品、最佳解说员。 展示台 回想一下大家这个单元收集的邮票或名然名言给大家展示一下。 1.自己回想一下; 2.指名展示。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