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几点思考
摘要: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大力投入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文化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然而,近几年来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结果,却不得不让我们承认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滑的现状。肥胖率、近视率、脊柱侧弯率,高血压等一组组数据带给我们该是怎样的思考呢?在全国上下倡导素质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情况下,我们该怎样去平衡学生的学习与锻炼,使学生的锻炼时间真正得以保证,锻炼效果得以保证,我想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
健康、制约、思考、提高
正文:
一、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必将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还是家庭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都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一些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上面,甚至有的时候,一些小科课程要给主科课程让路,毕业班学生则取消一切非考试科目课程等,应有的体育课、健康课都被挤占他用或者取消,严重影
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休息,无形中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社会方面,各类补习班,提升班遍布大街小巷,而相反的全民健身设施场所少之又少,可供学生免费健身活动的场所就更难寻觅。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更是将学习成绩看做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别无选择地将孩子推上了升学的独木桥,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
二、学校领导者的教育理念制约着学生体质的提高
很多地方学校执行的是校长交流制,在这种体制下,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想到的则是在自己的任期内如何提高政绩,而升学率则是学校成绩最直接乃至最有力的说服力。上级领导要看升学率,学生家长也将升学率视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诸多方面的舆论压力,造成了这种唯有学习至上的氛围。
虽然政策法规始终在强调素质教育,相继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倡导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丰富大课间生活,落实学生 “体艺2+1”活动等措施,但基层领导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政策法规变成一句没有执行力的空话。体育课内容空洞,体育器材少的可怜,场地更不用说。这些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没有强健的体魄哪来祖国的强大。 “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这些领导应站在更高层次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观点,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体为代价来抓政绩。
三、体育教师的责任影响学生体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现在有一种现象:“宁可不上,不能出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体质能力下降导致了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在很多学校都有摔个跟头,崴个脚都骨折的情况发生,使得家长怕孩子运动时受伤,学校怕担风险,体育教师怕担责任。为了避免所谓的“体育安全事故”,所以就不断取消一些竞技性、对抗
性项目。学生在校稍有个磕磕碰碰,家长就不依不饶。为了安全起见,教师不敢给学生安排强度稍大或安全系数较小的运动项目。 “稳稳当当”地上体育课,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也许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吧。体育教学改革多少年,体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确立了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管什么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忽略技与能的教学和正确的评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完全放开就是放羊式教学,统的过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每节课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体育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体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条经验是万万不能丢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之需要,民族之需要。实际上体育不仅强壮了身体,而且也健康了心理,和谐了关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自然要以健康体质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把“身体好”确定为教育的第一目标。
四、学生的片面认识影响自身体质的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喜欢体育课。然而,他们的喜欢仅仅体现在体育课的随意性上,把体育课作为学习之余的一种完全放松的场所。他们通常认为自己“体质不错”没有锻炼的必要,或有的只喜欢某一项运动,对其他内容不感兴趣;有的认为体育课“毫无意思”不想上等等。另外,现在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
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综上所诉,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形式上的,而应该落到实处。首先,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其次,要改善办学条件,师资能力,提高保障水平。从实际出发,完善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使专职的体育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才能得到发展与创新,才会使体育教育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最后,应该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教师网/学生体质
【2】 中国学术网/关于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性的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