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金还原后液中提取金、钯的工艺研究

来源:知库网
2013年11月 第34卷第Sl期 贵金属 Precious Metals NOV.2013 Vl01.34.NO.S1 从金还原后液中提取金、钯的工艺研究 陈大林 ,马玉天 一,张燕 一,杨万虎 ,陈治毓 (1.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厂,甘肃金昌,737104; 2.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金属研究中心,甘肃金昌,7371041 摘要:以黄金化学还原过程中的还原后液为原料,采用萃取及钯提纯工艺从金还原后液中提取黄 金及海绵钯产品。实验考察了萃取酸度、相比、还原时间、温度等参数对萃取过程的影响情况,结 果表明:采用该工艺从金还原后液中提取金、钯产品,具有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生 产成本低等优点,工业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冶金技术;金还原;萃取;提纯 中图分类号:T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76(2013)S1-0008—05 Research of Extracting Gold and Palladium from Golden Reduced Solution CHEN Dalin ,MAYutian 一,ZHANG Yan ’。,YANG Wanhu ,CHEN Zhiyu (1.Precious Metal Smelter ofJinchuan Group Co.Ltd.,Jinchang 737104,Gansu,China; 2.Precious Metal Research Center ofJinchuan Group Co.Ltd.,Jinchang 737104,Gansu,China) Abstract:The golden reduced solution was selected as the raw materia1.Using extra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alladium refining process to extract gold from gold liquid after a reduction and palladium products.The acidity,temperature,reduction time to the influence of gold extrac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the new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gold,palladium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the product with high yield,stable quality,the operation was simple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was low,the new technology with hig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metallurgical technology;gold reduction;extraction;puriication f近年来,随着外购铜原料不断增多,铜阳极泥 稳定了金产品质量。同时从萃取后液中回收钯,实 现了原料中贵金属的综合回收。 中钯含量持续上升,这给以铜阳极泥为原料的黄金 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带来较大困难。为确保产品质 量,化学还原过程中金的一次还原效率仅能控制在 80%左右,金还原后液还需通过二次还原来回收其 中的黄金产品。由于还原后液中钯含量较高,在二 次还原过程中大量钯进入二次金粉,在重复返工处 理过程中循环富集,无法有效开路,影响了金的产 品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作者采用萃取法代替 还原沉淀法处理金还原后液,实现了金还原后液中 钯的集中开路,避免了钯对黄金产品质量的影响, 1 实验 1.1实验原料 本实验的原料为金还原后液,其化学成分如表 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还原后液中除金含量 较高外,杂质元素Ag、Bi、Sb、Pb、Ni含量也较 高。因此萃取过程中,需考察杂质元素对萃取过程 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3-08.2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E06B05)资助。 第一作者:陈大林,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贵金属冶炼。E-mail:chendalin@jrime.com 第S1期 陈大林等:从金还原后液中提取金、钯的工艺研究 9 表1金还原后液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g/L) 2.2萃取过程相比的影响 萃取时的相比直接决定萃取效率,若相比较小, 料液中金的浓度较大,负载有机相中的金达到饱和, 不能将料液中金完全萃取干净,降低金的直收率; 若相比较大,每批次料液处理能力降低,生产周期 延长,同时大量的负载有机相循环流动,增加能源 ab.T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olden reduced solution/(g/L) Au Ni Cu Ag Pb Bi Sb Pd H ‘ 3 1.6 0.07 0.048 0.34 0.0084 0.0054 0.0196 9.08 2.55 H十浓度单位为mol/L。 1.2实验方案 针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 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确定金还原后液 消耗,因此,应当根据料液中金离子浓度准确确定 相比。为考察相比对金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金还 DBC萃取、萃取余液提取钯的工艺流程。通过实验 考察萃取酸度、相比、还原时间、温度等参数对产 品质量的影响情况,确定出最佳技术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萃取过程酸度的影响 金还原后液DBC萃取过程中酸度、相LL(O:A 和还原条件直接决定萃取效果。在料液酸度为l~7 mol/L,相比O:A=I:1,萃取时间为1 min时,改变 水相酸度及金离子浓度,观察有机相对金的萃取效 率,如图1所示。 图1盐酸浓度与萃取金属萃取率的关系(o:A=1:1)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HCI concentration and metal extraction rate(O:A=l: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金萃取效率随酸度变化不 大,从1 mol/L到6 mol/L基本稳定,水相酸度从1 mol/L提高到6 mol/L,金萃取率降低并不明显,在 确保萃取效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生产,选取萃取 酸度为1~2 mol/L。 从图1还可以看出,酸度为1~2mol/L时,铜、 镍、铁等杂质金属基本不萃取,随着水相酸度的增 大,铁、砷的萃取率随之增大,因此,需将料液的 酸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原后液萃取的相比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相比下萃余 液中金含量,确定金还原后液萃取最佳相比。 量取一次还原后液200 mL,测料液酸度为2 mol/L。实验在常温下进行,量取有机相1600 mL, 使用分液漏斗4级萃取,每级400 mL,O:A=f1~3 :1, 搅拌15 rain后静止,混合澄清时间为5 rain,转入 第二级萃取,依次4级萃取。表2为萃取逐级取样 结果,表3为不同相比条件下萃金余液化学成分分 析结果。 表2萃取逐级有机相中金离子的取样结果 /(g/L) Tab.2 Gold ions analysis results in extraction process/(g/L) 表3不同相比下萃余液化学成分分析 /(g/L) Tab.3 Extraction liquid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O/A ratio O/A Au Ni CU Ag Pb Bi Sb Pd 1 0.65 0.003 1 0.04 0.23 0.0055 0.003 0.0 1 2 9.03 2 0.0047 0.0022 0.03 0.2 1 0.0078 0.005 0.0 1 7 8.58 3 0.0034 0.0049 0.037 0.20 0.0048 0.004 1 0.0 l 9 8-3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相比的增大,萃余液中 金的含量逐渐降低。当O:A=I:1时萃余液中的金为 0.65 L,说明O:A=I:l时相比过小,负载有机相达 到饱和,没有将料液中的金萃取干净,需增大相比。 当o:A=2:1时萃余液中的金为0.0047 g/L,说明已将 料液中金萃取干净,当0:A:3:1时萃余液中的金为 0.0034 g/L,这与O:A=2:1时萃余液中金含量相差不 大,从节约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最佳的相比为2:1。 从表3可以看到萃取过程少量杂质金属会共萃,载 金有机相中的杂质可以用稀盐酸溶液洗涤除去。 10 贵金属 第34卷 2.3反萃过程温度对还原率的影响 采用O:A=2:1所得载金有机相,将实验所得 1600 mL载金有机相平均分为5份f每份320 mL), 在还原过程中添加同等体积水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还 原剂C2的加入量,反萃0.5 h完成,过滤、酒精和 表4为不同温度下载金有机相的反萃率,从表 4看到在同等反应时间和还原剂C2加入量下,温度 为81~85℃时金的反萃率最高为99.92%。 表4不同温度下反萃效率 Tab.4 The extraction eficifency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水洗涤。在上述条件下,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对反萃 过程的影响情况。 图2为不同温度下反萃效率,从图2可以看到 随着温度的增加,金粉的还原效率逐渐提高。 将洗涤好的金粉取样化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5所示。 60~6 5 66~7 0 71~7 5 76~8 0 81—8 5 从表5中可以看到经上述工艺提取的金可以达 到GB/T 4134—2003中IC.Au99.99的质量要求。由 于Si、Mg、As、Sn、Cr、Ni、Mn等元素对黄金产 品质量影响较小且全部达标,表5中不再列出。 ,% /% 反应温度/℃ 图2不同温度下反萃效率 Fig.2 The extraction eficiency f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表5成品金的分析结果 Tab.5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gold 2.4萃取余液中钯提纯过程酸度的影响 通常萃取余液中钯的含量高达6~13 g/L,提取 其中的钯将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常使用 二氯二氨络亚钯沉淀法提取萃取余液中的钯,再经 煅烧、氢还原后得到合格的海绵钯产品。 实际生产过程中,煅烧.氢还原过程中海绵钯损 失较大,主要原因是员工从坩埚中取产品时不可避 免的造成海绵钯的夹带损失,降低钯的直收率;煅 烧使用煅烧炉,电能消耗大,煅烧过程产生大量酸 气与氯化铵气体,操作环境恶劣。 针对上述问题,优化钯精炼生产工艺,将煅烧、 氢还原的方式优化为水合肼还原,简化生产流程, 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避免使用氢气等危险气 体,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还原过程中,还原酸度对钯的回收率、纯度有 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酸度下钯的收率指 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标情况,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还原出的海绵钯产 第sl期 陈大林等:从金还原后液中提取金、钯的工艺研究 表6不同酸度下水合肼还原过程实验数据 Tab.6 Hydrazine hydrate reduction process with different 3 结论 aciditv 表7水合肼还原钯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 Tab.7 Palladium product analysis results /% 从表6、7中可以看出:不同浓度及酸度下,钯 酸化铵盐中的钯都能被还原且能一次还原完全。当 pH<l时,酸度越低,钯的还原率越高。介质酸度 在4 mol/L以上时,消耗的还原剂显著增多,酸度 越高,消耗的还原剂越多。同样还原1 g钯,酸度 在2 mol/L时需消耗8 mL以上的还原剂,酸度在2 mol/L以下,只消耗1~2 mL。因此,根据实验数据, 还原过程选择pH=4~5,这时少量的铁、镍等杂质 不被还原,产品质量全部符合GB/T 1420—2004中 IC—Pd 99.99的质量要求。 (1)DBC萃取金过程中,相比对萃取效率有一 定影响,综合技术指标与经济成本考虑,选择酸度 1-2 mol/L、相比2:1,通过4萃取后,萃余液中金 含量为0.0047 g/L,萃取效率99.99%,且萃取分相 快,无第三相产生。 (2)采用c2反萃过程中,反应温度对反萃率 影响较大,当反萃温度在8l~85℃时,金粉还原效 率最高为99.92%。 (3)采用萃取.反萃工艺可以从金还原后液中 提取金,得到的金粉质量符合GB/T 4134—2003中 99.99%牌号黄金标准要求,金直收率约为99.5%。 (4)采用水合肼还原二氯二氨络亚钯,可直接 得到符合GB/T 1420.2004中99.99%牌号标准的钯 产品,还原率可达99%以上。 参考文献: [1] 陈景.铂族金属化学冶金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 科技出版社,1995. [2] 杨天足.贵金属冶金及产品深加工[M】.长沙:中南大 学出版社。2000. ’ [3] 苏昌学.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及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Su Changxue.The research of Jinchuan copper and nickel sulifde ore deposits ofpge geochemical characteri— stics and metallogeny[D】.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 , 【4】 Gao Y Tj Wang Distribution behaviors of Pd(II)in PrOH-・(NH4)SO4 aqueous biphasic system and its appli-- cation in determination of Pd(II)[J].Precious Metals, 2006,27(3):45-49. 【5] 余建明.贵金属萃取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6】 余建明.贵金属分离与精炼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6. [7] 付绸林.铅阳极泥全湿法提取金银的研究[J].湿法冶 金,1996(3):27—31. Fu Choulin.Study on lead anode slime wet extraction of gold nad silver[J].Journal of Hydrometallurgy,1996(3): 27—31. 【8】 刘振升.萃取法精炼黄金的研究和工业实践[J].黄金, 2004,25(1):35—39. Liu Zhensheng.Study on gold refining by extraction 贵金属 第34卷 process and its industrial practice[J].Gold,2004,25(1): 35.39. [9] Shamsa K,Goodarzi F.Improved and selective platinum recovery from spent“-alumina supported catalysts using pretreated anionic ion exchange resin[J].Joum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 1(1/3):229—237. 【10]Suhas Carrott P J M,Ribeiro CarrottM M L.Lignin from natural adsorbent to activated carbon:A review[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7,98(12):2301—2312. [1 1]Parajuli D,Adhikari C R,Kawakita H,et a1. Reductionand accumulation of Au(ni)by grape waste:A kineticapp roach[J].Reactive&Functional Polymers. 2008,68(8):1 194—1 199. [12】 Parajuli D,Adhikari C R,Kawakita H,et a1.Chestnut pellicle for the recovery of gold[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2):1000—1002. [13] Godlewska-Zytkiewicz B.Biosorption of pl ̄inum and palladium for their separation/preconcentration prior to graphite fum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deter- mination[J].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Atomic Spec ̄o— scopy,2003,58(8):1531—1540. 【14] Creamer N J,Baxter-Plant V S,Henderson J,et a1. Palladium and gold removal and recovery from precious metal solutions and electronic scrap leachates by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J].Biotechnology Le ̄ers, 2006.28(181:1475—14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