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省种猪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来源:知库网
2015年第4期 浙江畜牧兽医 13 浙江省种猪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章晓炜。马敏彪,刘雅丽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310021) 中图分类号:¥8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307(2015)04—0013—002 种猪产业是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浙江 省地方猪种资源较为丰富。浙江省有关部门十分注 重种业发展,在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开发等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种猪产业的发展现状 1.3畜禽种业政策和质监措施近年来,浙江省先 后出台或修订了《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浙江 省种畜禽场和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管理规范》、《浙 江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审验评分标准》, 《浙江省种猪性能测定办法》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 种畜禽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体系,为规范畜 1.1种猪产业现状 据调查,2014年12月底,浙 江全省现有种猪场84家,其中原种猪场11家、一级 种猪场2l家、二级种猪场52家,组成了较为完善的 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提供了法律 依据。 自2000年开始,该省先后开展了18次全省种 猪质量监测工作,测定种猪1500多头,对测定结果 优秀的种猪组织竞卖,同时在全国率先探讨协议保 种制度和组织实施种猪原种场场内测定监测工作等 质监措施。 种猪生产体系,存栏母猪约6.5万头,每年可供种猪 30万头。 长白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种猪群约占全省种猪 数的94.4%,地方品种(金华猪、嘉兴黑猪和嵊县花 猪)占3.2%,配套系(斯格和PIC)占2.4%。共有 一级供精站9家,二级供精站40家。 2种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偏弱 浙江省种猪企业 较早引入了市场机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机制相 对灵活。但因受限于土地、环保、地理环境等原因, 企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和 1.2地方猪种现状 浙江省的畜禽遗传资源十分 丰富,2013年省农业厅以第8号公告形式公告了33 个畜禽遗传资源省级保护名录,其中猪10个,金华 猪、嵊县花猪、嘉兴黑猪等3个品种被纳入国家畜禽 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育种能力较弱。加上种畜禽场遗传基因难以进行场 间交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联合育种工作的开展,著 名的种畜禽品牌少,总体竞争力不强。 据调查,截止2014年12月底,浙江省只有1家 国家核心育种场和1家资产超亿元的种畜禽场,全 省1 1家原种场原种级基础母猪存栏数不到1万头, 通过制定保种利用规划,建立保种场、保护区、 活体基因库和运用现代育种技术等方式加强对地方 品种的保护和开发。 收稿日期:2015-03-30 参考文献 [1]Pospisil J,Katolicky J,Jicha M.2004.A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and CFD model predictions for pollutant ofammonia emissions from UK livestock production[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38(2004):2163—2176. [4]Ruihong Zhang,Thomas R.Rumsey,James G.Fade1.A Process—Based Ammonia Emission Model for C0nfinement dispersion in citi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34—335(2O04):185—195.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s—Model Development[D].2005 ASAE Annual Internation Meeting. [2]B.A.Sheridan,E.T.Hayes,T.P.Cuban,V.A.Dodd.A dispersion modelling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odour [5』X.J.Zhou,Q.Zhang.Measuring Odor Plumes in Two Swine Farrowing Operations[D].2005 ASA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impact of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units in Ireland[J], Bioresource Technology,91(2004):145—152. 『3]J.Webba,T.H.Misselbrookb.A mass.lfow model 14 浙江畜牧兽医 2015年第4期 公猪300多头,与相临的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相比 差距较大。 究机构,围绕基因定位、胚胎移植等新的育种手段, 开展联合育种工作,把省级各畜禽原种场逐步建设 成畜禽良种研发基地,开发或培育新品种,提升畜禽 品种质量和种业层次。 2.2遗传资源保护和品种开发能力有待加强 据 2006年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列入1983 年《浙江省畜禽品种志》的34个畜禽遗传资源中, 雅阳猪、潘郎猪、虹桥猪、北港猪等4个地方猪品种 已经灭绝。 有关部门要引导种业企业组建集育、繁、推和生 产于一体的现代畜禽种业集团。 3.2 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大型养殖场开辟省 外养猪基地由于地理位置和现状,在本省发展养 猪产业的空间余地不大,应积极引导养猪企业“走 据调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的地方 猪品种,尚有部分未建立或刚建立保种场,保种基础 比较脆弱,且资金与项目扶持分散,缺乏年度间的连 续性,既不适应畜禽遗传资源持续保种的要求,也很 难有效开展遗传资源核心种群的优良基因筛选、提 纯与新品种(品系)培育。 2.3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 委、省政府先后提出在全省范围开展“三改一拆” (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 “双清”(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五水共治”(治污 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行动计划。 截止2014年6月,全省禁养区内关停搬迁养殖场户 7.46万家,调减生猪存栏565.88万头。 受限于养殖户的减少,与2012年相比,部分以 省内销售为主的种猪场种猪销售量呈断崖式下降, 全省31家一级及以上种猪场有20%销量减少2/3 以上,不少种猪场被迫改养商品肉猪。 2.4科研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种猪场科技人员严 重不足,从业人员学历低、年龄老化和专业知识欠 缺,基本上没有自己培养的育种专业技术人员,普遍 缺乏创新创业能力。 据调查,至今全省种猪产业方面尚无国家畜禽 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商用 组合),种猪生产性能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畜 牧生产中使用的大部分良种仍依赖国外引进,大部 分种畜禽企业从事的主要是扩繁生产,难以适应现 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种猪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新型主体培育,引导种猪企业抱团做强做 大企业是现代畜禽种业体系的主体。建议有关部 门按照“做优主导畜种、做大特色畜种”的思路,以 现有重点种畜禽场为基础,通过抱团重组,整合资金 予以重点扶持等措施,依托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 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力量,成立畜禽育种研 出去”养殖,开辟省外养猪基地。 目前,浙江企业已在苏北、江西、安徽等周边地 区建立生猪养殖基地50余家,年出栏生猪200多万 头。依托省外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积极拓展外省种 猪市场。 3.3 强化保种和开发,做优做精地方特色品种建 议有关部门设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对列 入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按照原产地 保护的原则和多点布局、多途径保护要求,对已有的 保种场进行设施改造,提升种业档次,推进转型升 级;对至今尚未建立保种场并确需保种的畜禽遗传 资源,应督促所在地政府尽快建立相应的保种机构、 保种场,落实保种方案和保种经费,确保畜禽品种资 源在市场化大潮中不流失、不消亡。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敢闯优势,重点扶 持以金华猪等地方品种为重点的核心种业和特色产 业,在保种基础上拓展开发领域,以赢得效益并进一 步促进保种工作。 3.4加强监管和扶持,努力营造有序竞争氛围 有 关部门应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校专家,强化种畜禽性 能动态测定和评估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级种猪场 开展场内性能测定,尽快启动浙江省种畜禽质量监 测中心迁建项目,实现法律赋予的种畜禽质量监测 任务,不断提高畜禽品种的质量安全监管。在此基 础上,充分发挥全省种畜禽信息平台功能。 有关部门应依托省“三农六方”等科技项目,以 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突 破,新建重点育种实验室和种畜禽科技研发中心。 凡列为省级原种场的种畜禽企业,要制订长期的育 种计划和目标,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拥有自己的育 种专业技术团队和一支高素质的育种与技术推广 队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