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5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摘要 对支气管哮喘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支气管哮喘过敏原种类较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哮喘发作的关键。早期应积极采取吸氧、平喘、激素治疗,重症病人可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其中吸入表面激素加用β
2受
体激动剂的方法可获得极佳的抗炎和平喘作用。避免了过多的激素应用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诊断 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接触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包括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发病,春秋多发,有家族过敏史,小儿在发作前常有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症状。为I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多无已知过敏原,在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少有过敏史,可能有体内感染灶引起。目前世界上拥有哮喘病人1.6亿。我国患病率接近1%,半数在12岁以前发病,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本文对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15~55岁,平均35岁,其中日常生活中(吸入花粉、尘埃、冷空气、药物等)39例。工作中(沥青、氨气、甲醛、光气)总计8例。肺内感染因素3例。
临床症状与体征: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不能平卧31例,伴有明显咳嗽44例,口唇发绀34例,出现三凹征10例,呼吸增快>30次/分28例,意识障碍1例,两肺布满哮鸣音34例,呼吸音减弱,心率>130次/分15例。
辅助检查:WBC>10.0×109/L 26例,中性粒细胞>80%者16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有感染10例,右房增大4例,右心室增大1例。电解质紊乱11例(以低钾、低氯、低钠较多见)。血清IgE明显增高28例。血清IgE正常2例。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人入院后经吸氧治疗,静脉使用氨茶碱、氨溴索、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祛痰平喘,脱敏,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35例明显好转,肺功能大致正常10例,其余患者经扩冠,强心利尿后症状处于缓解状态。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轻中度哮喘避免或消除变应原后,或应用支气管解痉剂,可得以缓解。重度哮喘发作时病情急,症状重,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系统治疗极为关键。
近年来气道炎症学说的建立,使我们对哮喘的认识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对于哮喘病的治疗,不仅仅要重视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缓解哮喘持续状态,更重视减轻消除气道内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介导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吸入性的表面激素因此成为第一线药物,目前比较推崇的方法是吸入表面激素加用β
2受体激动剂,如丙酸
倍氟米松加丙卡特罗,此法可获得两者所具有的抗炎和平喘作用,收到双倍吸入糖皮质激素时的疗效,从而减少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仍是救治重度哮喘的首选药物,它可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水肿,黏液分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茶碱类:包括氨茶碱、二羟丙基茶碱等。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阻止环磷酸腺苷(cAMP)的失活,使细胞内cAMP的浓度增高,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其被誉为解痉良药,平缓效果佳,发挥作用快。积极运用拟肾上腺素类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扩张支气管,强心利尿,纠正脱水及呼吸性酸中毒。静滴祛痰剂氨溴索,及酚妥拉明减轻支气管痉挛,对降低肺循环阻力有一定疗效。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多伴有气道感染,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当PaO22>60mmHg,如仍不能改善,严重缺氧,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意识模糊,PaO2>6.67KPa(50mmHg),PaO2<7.98kPa(60mmHg)。则应用压力支持机通气给氧。
合理治疗可减轻哮喘或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部分病人可治愈,据统计约有25%~78%儿童,经治疗或到成年期可完全缓解。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祛除各种诱发因素。同時增强体质,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改善肺功能,也是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键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