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三个走向

来源:知库网
201 2年 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 201 2-NO・2 ~ _~ - --——一 ~ ~ …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三个走向 陈文海 摘要:杜威从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探讨职业和职业教育,反对狭隘的职业教育计划,主张把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大职业教育观。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 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杜威;职业教育;改革;走向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 不断的活动”,不论是政治家还是雇佣劳动者,无论 育家,在其著述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 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从事的都是职 校》等书中,都有对职业教育的众多论述,形成了独 业活动。杜威反对把职业的概念局限于生产有形的 特的职业教育思想。他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 产品的职业,他认为,职业“既包括专业性的和事务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来 性的职业,也包括任何一种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 探讨职业与职业教育,并提出了“综合教育计划”, 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品德的发展,更不必说机械劳 主张把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 动或从事有收益的工作了”。在职业的价值上,他认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整合起来,体现了其视野的前瞻 为职业是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 性和进步性。当前,在国家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建 平衡的唯一手段。在适当的职业中,个人的才能可 设和经济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在我国职业 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最佳的服 教育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再度审视杜威的 务。 职业教育观,借鉴其先进的思想成果,对我国当前 与这种大职业观相联系,杜威批判了人们对职 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业教育就是商业教育、工艺教育的狭隘理解,指出 所有的教育都具有职业性质,职业教育可以说是 一、来自杜威的观点 “教育的职业方面”。一切教育都有传授技能和培养 智能两个方面。职业教育的内涵远远大于职业技术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从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提 训练,真正的充分的职业教育应当是技术教育与自 出了职业教育本质观(“是什么”)、职业教育目的观 由教育的有机结合,它关注的是职业训练的教育意 (“为什么”)、职业教育价值观(“有什么作用”)和职 义和培养“发展了的人”。 业教育实践观(“怎么做”)等重要观点。 (二)杜威职业教育目的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 (一)杜威职业教育本质观:什么是职业教育? 什么? 明确“职业”概念是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一把 与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相一致,杜威认为职业教 钥匙。杜威在批判传统职业观的基础上,对职业提 育的过程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反对把职业教育的 出了新的见解。 目的限定在使青年获得专门化的技能,为就业或谋 杜威认为,“职业”不仅指与普通民众体力劳 生做准备,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的观点,认为职 动、雇佣劳动相关的职业,它是指“任务形式的持续 业教育不能成为工业或商业的附属机构,依附于工 作者简介:陈文海,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杜时忠教授),工作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德育与人文教育。 41 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 业的工艺教育只能使学生获得专业化的技能和谋 生的手段,根本谈不上什么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 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发展了的人”。 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杜威主张建立普通教育 与职业教育兼容并包的“综合教育计划”,以培养 “多种能力的人”。他反对当时在教育体系内部职业 教育计划与普通教育计划并存的双轨制度,竭力主 张将职业教育计划与普通教育计划综合起来,建立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 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 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职业教 育事业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 此时,更需要进行“冷思考”,反思其存在的不 良倾向和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认识问题,二是体制问题。在 认识方面,历史遗留下来的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 具有多领域、多学科的职业课程体系。 (三)杜威职业教育价值观:职业教育有什么作 用? 杜威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对教育、个人和社会等 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方面,杜威把职业教育作为改造旧教育的 一个重要突破口。他认为传统教育存在着种种的对 立:劳动与闲暇、理论与实践、身体与精神等方面, 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调和和解决。职业教育能够充分 利用工业生活的各种因素,使学校生活更富生气。 个人方面,杜威把从事适当的职业作为人生幸 福的关键。他说:“现在社会制度的最大祸害,不在 贫穷,不在贫穷所遗留的困难,而在于事实上有许 多人的职业都不是他们所喜欢的”,“找出一个人适 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 键。”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 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使人们认识到其从事职业 的意义并获得人生的幸福。 社会方面,杜威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技转化为生 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杜威把职 业教育视为社会改造的重要形式,它是扩大民众教 育机会,打破社会宿命论的封建教条的工具,对民 主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杜威职业教育实践观:如何进行职业教 育? 如何实施职业教育,杜威从其哲学理论基 础——经验论中找到了答案。在对职业的确定上, 他反对预先的职业设计,主张让学生在生活的继 续、经验的增长与能力及倾向的发展中逐步确定 业;在职业教育的实施原则上,他主张技fiNN练与 文化修养、职业追求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社会 发展相结合,使“科学人文化”;在实施途径上,主张 将教学、实验、工学交替制三者有机地结合;在组织 方法上,倡导通过某种职业(作业)来组织知识进行 教学的“主动作业”方法;在课程上,主张将职业性 与普通性的两类课程相结合;在师资要求方面,则 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地共同参与教学活 动,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 二、来自杜威的启示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其 42 点和封闭的狭隘的小职业教育观,严重阻碍了我国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体制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在 空间上缺乏与其他教育的融合,职业教育地位不 高,吸引力差。二是在时问上被看作是终结教育,而 非终身化的职业教育。这两方面都影响了职业教育 质量提高和特色发展。寻求变革之道,杜威的职业 教育思想可以为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三个 走向带来新的启示。 (一)从对立走向和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 双向改革 杜威指出,职业教育的内涵远远大于职业技术 训练,他认为所有的教育包括初始教育到高等教 育、终身教育都具有职业性质,职业教育也不只是 狭隘的技能训练和工艺教育,而是包含了自由教育 性质的教育。而我国传统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 本上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一方面普通教育(自由 教育)强调精英教育,突出理论和思辨,强调闲暇享 受,因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劳力者” 的教育,和教育本质上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相距甚 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排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是大众化的实利教育,突出行动和实用,注重谋生 技能,因此认为所谓自由教育是“无用的教育”。两 种教育的对立和排斥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但无论 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只是一半的教育(单 向度的教育),因此也只能培养出一半的人(单向度 的人)。将两种教育截然分割和对立无疑是机械而 有害的。 在现阶段,保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定的学 科独立性是有意义的,但随着民主社会的建设和职 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两种教育必将逐步从对立走向 沟通与融合,走向完整意义上的全然教育。要建构 这种“完整的教育”需要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进 行双向系统的改革。 一方面普通教育中要引入职业教育,加强普通 教育职业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职业教育 办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同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大 程度上源于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上的。普通 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和职业贵贱观相联结,把职业教 育排斥在教师和学生视野之外,不断形成和强化重 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重文凭、轻技能的传统观 念。而这一结果也带来了学生普遍的职业理想缺失 和应试之后的生涯迷茫,给职业教育的办学和人才 陈文海: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三个走向 培养带来了“先天不足”。因此,职业教育难题的破 解,要从改革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开始。要通 过改革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职 业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适当地位,促进基础教育学 校摆脱功利主义追求,引导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 积极愿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加强与职业院校 和企业的联系,课程教学和校园生活注意渗透职业 教育的内容,为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 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一导向也存在着一定的阶 段性和局限性。它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被 动性、工具性,而对职业教育的超越性、主动性、文 化性强调不够,职业教育也往往被片面理解和执行 而成为“就业教育”或“就业率教育”,从而走向了唯 工具化的极端,给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带来了 严重危害。杜威认为,“工业,也因科学的发展收回 了复利。工业方面的职业有了比过去多得无限的理 一个好的“底色”。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注重普通教育,加强职业 教育普通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借鉴国外“双 元制”、“双轨制”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逐步成为与普 通教育相异的一种独立教育类型。这是历史的进 步,在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同 时也正孕育着新的分离,那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 育的分离,成为杜威所说的哲学上的二元论。 因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 教育的普通化比重将得到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向 “生涯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 育的二元鸿沟将逐步消减。这种“普通教育职业 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已逐步成为当今世 界职业教育的新动向,也正印证了杜威实用主义职 业教育思想的前瞻l生与科学性。 当然,这种互化融合是一个历史的长期过程,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两类教育完全融合是不可能,也 是不科学的,因此理智地保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的类型独立性,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促进两种教育 相互沟通和互补在当下更显重要。 (二)从分离走向融合,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 互动交融 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趋势相对应 的,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所倡导 的人文教育在新的时代也正从分离走向互动与融 合。杜威反对过度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 育与文化修养是紧密关联的,“教育的任务不是要 助长这种(过分强调专业化)倾向,而是要预防这种 倾向,使科学研究工作者不仅是科学家,教师不仅 是教书匠,牧师不仅是穿着牧师服装的人,等等”。 而在现实中,杜威所反对的“职业训练与文化 教养教育的牵强划分和对立”依然比较严重的存在 着,具体表现在“训练”与“教育”的分离,“做事”与 “做人”的分离,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分离等等。 当前的职业教育过多的还是倾向于专业教育和工 具教育,过于强调社会价值、就业导向、专业对口、 适销对路,而对教育的个人价值、文化价值重视不 够杜威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为我们反思和改革职业 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职业教育办学导向上的反思。当前,我国 职业教育的导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 旨”,这种对解决当前紧张的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 智的内容,和大得无限的文化修养的可能性。”而随 着民主社会的建设和学习型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 中的文化修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将越来越强,专业 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必将成为趋势。从世界范围 看,进人21世纪,美国职业教育已从原先的“从学 校到工作”转变为“从学校到生涯”。“生涯导向”的 终身化职业教育,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新浪 潮,它本质上要求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分离走向 统一。 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我国职业 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 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种目标对突出职业教育特 点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容易因为过分强调社会价值 而使职业教育的个人价值被忽视。职业教育变成一 种“成才教育”和工具教育,而非“成人教育”和“全 人”的教育。这与杜威“儿童中心论”也是相背离的。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它的对象是人,出发点是人,目 的也是人。专业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自由 教育)如人之双脚,唯有协调起来走路,才能培养出 “个性而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职业生涯 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法的反思。目前,我 国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一种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计 划、教学过程、课程内容、质量评价等都以学生获得 能力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实施。这种能力导向还往往 被狭隘地被等同于“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硬 能力”,强调专业对口和订单培养。这种思想虽然有 利于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要求之间的联系,但 也确实如杜威所言,有抑制人的创造性、抑制社会 发展的危险。过窄的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 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根据 世界高职本位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到人格本 位再到素质本位的发展趋势,只有专业教育与人文 教育相融合,从强调“硬能力”到强调“软能力”,从 强调能力到强调素质转变,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职业教育。当然,职业教育开展人文教育要突出其 特色,开展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突出职业价值观、职 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教 育。“这种教育将训练未来的工人适应不断变化的 情况的能力,使他们不会盲目地昕天由命。” (三)从“终结教育”走向“结身教育”,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的立体建构 43 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 杜威所理解的职业教育不是终结于初等或中 根据民主社会和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 等的教育,而是一个连续的教育系统。我国目前的 展职业教育,并实现从“学历教育”向“学力教育”, 职业中学、职业中专、职业技校、职业大学等职教办 从“就业教育”向“生涯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应 形式大都还是终结性的,中高职衔接培养还有待加 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强和深化,职教系统与普教系统的“立交桥”还不通 杜威从其实用主义哲学立场出发,确立了其独 畅,职业教育最高层次也只局限于大专,建立现代 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它提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 职业教育体系仍然任重道远。当前,我国职业教育 结合,技能训练与文化修养相结合,职业发展与个 已进入内涵建设和体系构建的新时期。《国家中长 体发展相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超越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lo一2020年)》提出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 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 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 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 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杜威的大职业教育 思想,可以看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局限于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上,还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 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 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一是纵向衔接。现阶段,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 类型而非一个教育层次,这一点已成普遍共识。但 是目前的体制仍然把职业教育局定于大专层次之 内,人为限设“发展的天花板”。按照杜威大职业教 育思想,对这种教育体制应有所突破。一是中职与 高职的纵向衔接;二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并深入推进人才衍接培养 模式改革,深化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体系,资 源和队伍等整合与衔接,系统铺设职业教育纵向发 展的“高速公路”。 二是横向沟通。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 即生活”,学校教育的两个功能一是“纵向传递”,二 是“横向联合”。这种开放的全息性教育理念对职业 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有开 放性、合作性、实践性等特点,需要跳出职业教育以 谋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横向联合上,一是要加强 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合作,创新管理体制和办 学机制,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 发展。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沟通,“双 轨”中有“交轨”,并逐步走向“并轨”,在职业教育和 普通教育两条高速公路上,搭建起职业教育人才成 长畅通无阻的“立交桥”。 三是终身发展。杜威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是一种 大众化的平民教育,也是一种终身化的教育思想, 对今天树立终身化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以 往我们的职业教育比较多的还是一种“终结教育”, 强调职前准备教育而忽视职后继续教育。这种状况 在终身化学习时代已经行不通了。职业教育是面向 人人,面向终身的开放教育。基于终身学习的需要, 杜威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通用性和可迁移能 力的培养,他认为要训练未来的工人适应不断变化 的情况的能力,有主宰工业命运的主人翁的能力。 了传统教育纯理性主义的教化,为我国当前职业教 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I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f2 21刘宝存,杨秀治.杜威的大职业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Ⅱ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69. 【3 3]田方林.试析杜威的实用主义职业教育观Ⅱ】.教育与职 业,2008,(6):36. [4】 杨小微.从基础教育视角思考职业教育难题的破解U】 .教育发展研究,2010,(5):66-.68. 【5】 谷峪,姚树伟著.职业教育・生涯教育・到终身教育:转 型期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0. [6 6】单中惠.论杜威新的职业教育观Ⅱ】_职教论坛,2002, (10):13. 【7】 匡瑛,石伟平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 及发展趋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8、10. 【88】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Ⅱ】.高等教育研究,2007,(5): 54 ̄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