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案:首先提出工作上也有“收入”与“付出”的问题,进而举出美国工人、日本员工和台湾工人三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得出“‘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结论。
(三)答案;先提出证伪对中国人尤其有启发作用,接着举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的例子,进而得出“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结论。
(四)答案:首先提出每个人只要有自己的追求都能得到一种王者的回报。然后举了柳永和林则徐的例子,论证了一个人壮志未酬或怀才不遇时,仍然可以反败为王。接着举了草编小动物的年轻人和玩三节棍的老者来论证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是人人可以为王。
(五)23.参考答案:首先,作者提出了将出现西语霸权(或“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生成构成很大的威胁”)的现象。然后举了法国、俄罗斯的例子来说要从关乎民族生存的高度来认识母语学习。最后说虽然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那么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的扎根与弘扬必将产生负面影响。
(六)25.(本题3分)首先用法国数学家塞尔和世界著名华裔科学家丘成桐(因为受文学作品启发而促进自己科学研究)的事例证明了热爱文学阅读对科学研究重要作用,(1分)接着进行分析,(0.5分)然后用李政道的话指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分)最后得出文学修养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结论。(0.5分)
(七)25.(本题3分)首先,提出犯了过失之后,能开动脑筋思考,过失就有可能转向反面的看法;(1分)然后,举出德国工人(从过失中认真思考,最终变废为宝)和雅各布(犯过失后认真思考发现规律而成为科学家)的事例进行证明;(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正确对待过失的重要意义,(0.5分)并得出不能忽视过失的积极意义的结论。(0.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