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来源:知库网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儿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儿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32 理论 22 实践 10 13级本科口腔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儿科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理论课出勤抽查及见习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和临床见习随堂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绪论、生长发育、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科疾病诊治原则、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占5分,临床见习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儿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理论出勤占5分,实践课成绩占1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外科手术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外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28 理论 4 实践 24 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16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外科手术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终结性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出勤、手术打结。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临床实践操作(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切开缝合、消毒铺单、术前刷手)。 考核题型: 实践操作的形式考试。 成绩构成:《外科手术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15%,即出勤成绩占5分、实验报告10分。 2、终结性考核成绩:100分 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85%,拆线换药打结占20分,临床实践操作占80分,其中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切开缝合、消毒铺单、术前刷手,每项20分。由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负责组织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外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40 理论 26 实践 14 13级本科口腔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外科技能操作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绪论,外科病人体液失调,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处理,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和战伤,烧伤,肿瘤,显微外科,移植。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外科技能操作占15分,其中打结考核占5分(必考),刷手、消毒铺无菌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和切开缝合(任选一项考核)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即实验课成绩占15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外科学总论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外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22 理论 20 实践 2 13级本科麻醉1-8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平时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绪论,外科病人体液失调,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和战伤,烧伤,肿瘤,显微外科,移植。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堂平时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外科学总论》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即平时成绩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外科学总论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外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28 理论 26 实践 2 13级本科影像1-14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平时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绪论,外科病人体液失调,输血,麻醉,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和战伤,烧伤,肿瘤,显微外科,移植。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堂平时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外科学总论》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即平时成绩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外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外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96 理论 86 实践 14 13级本科检验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外科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见习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平时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总论,颅内压增高和脑疝,颅脑损伤,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颅内和椎管内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胸部损伤,胸壁疾病、脓胸,肺部疾病,食管疾病,原发纵隔肿瘤,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泌尿系统损伤,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系统梗阻,尿石症,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颈部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腹部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疾病,结、直肠与肛管疾病,肝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骨折概论,上肢骨、关节损伤,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下肢骨、关节损伤,脊柱和骨盆骨折,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腰腿痛和颈肩痛,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5分,见习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外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出勤5分,平时成绩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外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外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80 理论 60 实践 20 12级本科检验1-9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外科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见习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平时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颅内压增高和脑疝,颅脑损伤,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颅内和椎管内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胸部损伤,胸壁疾病、脓胸,肺部疾病,食管疾病,原发纵隔肿瘤,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泌尿系统损伤,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系统梗阻,尿石症,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颈部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腹部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疾病,结、直肠与肛管疾病,肝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骨折概论,上肢骨、关节损伤,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下肢骨、关节损伤,脊柱和骨盆骨折,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腰腿痛和颈肩痛,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5分,见习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外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出勤5分,平时成绩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内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内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108 理论 98 实践 10 13级本科检验1-3班、12本检验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内科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见习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平时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5分,见习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内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出勤5分,平时成绩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培训2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30 理论 2 实践 12 12级本科麻醉学专业1-8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培训2》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终结性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临床常用穿刺术: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穿、脱隔离衣、注射法;开放性伤口止血包扎。 考核题型:实践操作的形式考试。 成绩构成:《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培训2》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10%,即出勤成绩占10分。 2、终结性考核成绩:100分 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90%,临床常用穿刺术: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每项20分);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穿、脱隔离衣(20分),开放性伤口止血包扎20分,共100分。由教研科、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负责组织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培训2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30 理论 2 实践 12 12级本科影诊1-10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培训2》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终结性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临床常用穿刺术: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穿、脱隔离衣、注射法;心肺复苏。 考核题型:实践操作的形式考试。 成绩构成:《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培训2》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10%,即出勤成绩占10分。 2、终结性考核成绩:100分 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90%,临床常用穿刺术: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每项20分);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穿、脱隔离衣(10分)注射法(肌内、静脉任选一项,10分);心肺复苏(10分),腰椎穿刺(每项10分)共100分。由教研科、实验室负责组织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全科岗位综合技能训练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42 理论 6 实践 36 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方向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全科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终结性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病例书写。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内(腹穿、骨穿、胸穿、腰穿);外(穿脱手术衣、切开缝合打结、换药、消毒铺单)临床实践操作;开放性伤口止血包扎;儿科实践技能操作;妇科实践技能操作、心肺复苏。 考核题型: 实践操作的形式考试。 成绩构成:《全科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0%,即出勤成绩占10分,病例书写10分。 2、终结性考核成绩:100分 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80%,(腹穿、胸穿每项20分);(穿脱手术衣、切开缝合打结、换药、消毒铺单抽签选2项,每项10分);开放性伤口止血包扎(10分);儿科实践技能操作(腰穿、骨穿)抽签选1项(10分);产前检查(10分)、心肺复苏(10分),共100分。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诊断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64 理论 44 实践 20 13级本科影像专业1-14班、口腔1班、预防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全身体格检查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问诊,常见症状,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头部,颈部,胸部检查,腹部,心电图及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全身体格检查操作考核占15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0%,即实验课成绩占2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诊断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86 理论 58 实践 28 14级本科康复专业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实验诊断技术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占75%,实验诊断占25%。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全身体格检查操作考核占10分,实验诊断实验课出勤和技术操作考核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5%,即实验课成绩占25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75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诊断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84 理论 54 实践 30 13级本科麻醉学专业1-8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核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多媒体听诊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问诊、常见症状、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头部、颈部和胸部检查。腹部、脊柱与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及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内镜检查。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全身体格检查操作考核占10分,多媒体听诊考核,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5%,即实验课成绩占25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75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导论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诊断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20 理论 20 实践 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14班、全科1-2班、麻醉1-8班、影像1-14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及对疾病过程的理解,同时初步学习为病人服务的本领,使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实际,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精神,逐渐适应向医生角色的转变。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开卷形式 考核内容:包括医学篇、医生篇和临床篇。 考核题型:采用撰写论文或学习心得的形式进行考试。 成绩构成:《临床医学导论》的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医学篇考核成绩:30分 医学篇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30%,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医生篇考核成绩:20分 医生篇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3、临床篇考核成绩:50分 临床篇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50%,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神经精神病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神经精神病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58 理论 44 实践 14 12级本科检验医学1-9班、全科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神经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神经精神病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采用抽查的形式完成,典型病例分析采用开卷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和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症。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占5分,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神经精神病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课出勤成绩占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实践课成绩占1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神经病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神经精神病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52 理论 32 实践 20 13级本科康复医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神经病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采用抽查的形式完成,典型病例分析采用开卷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和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占5分,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神经病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课出勤成绩占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实践课成绩占1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精神病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神经精神病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4 理论 26 实践 8 12级本科康复医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四年制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精神病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采用抽查的形式完成,典型病例分析采用开卷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和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症。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占5分,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精神病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课出勤成绩占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实践课成绩占1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传染病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传染病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44 理论 34 实践 10 12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1班、13本全科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麻醉学、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传染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传染病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采用抽查的形式完成,典型病例分析采用开卷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和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总论,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螺旋体感染、原虫感染性疾病、蠕虫感染性疾病。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见习课出勤占5分,临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传染病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即理论课出勤成绩占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实践课成绩占1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传染病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传染病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44 理论 34 实践 10 12级本科影像诊断学专业1-10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麻醉学、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传染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传染病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采用抽查的形式完成,典型病例分析采用开卷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平时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总论,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螺旋体感染、原虫感染性疾病、蠕虫感染性疾病。 考核题型: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见习课测试占15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及病例分析题占30分。 成绩构成:《传染病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见习测试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检验仪器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医学检验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50 理论 30 实践 20 13级本科检验医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检验仪器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显微镜、离心机及相关仪器使用)、技术操作。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显微镜技术和显微镜、离心技术与离心机、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色谱分析技术与色谱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和临床相关仪器、血液分析技术与仪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微生物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生物安全柜、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即时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10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40题占40分(A型题占3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填空题占10分,简答题占25分,论述题占15分。 成绩构成:《检验仪器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3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30%,即实验课成绩占3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7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实验诊断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医学检验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42 理论 32 实践 10 13级本科麻醉医学1-8班、口腔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麻醉学、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实验诊断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验、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其它检测等方面内容。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5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5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40分, 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实验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30%,即实验课成绩占2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实验诊断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医学检验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2 理论 22 实践 10 13级本科影像医学1-14班、预防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影像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实验诊断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验、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其它检测等方面内容。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5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5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型题占40分, 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实验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0%,即实验课成绩占2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临床微生物及检验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医学检验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84 理论 42 实践 42 13级本科检验医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临床微生物及检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临床微生物及检验》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绪论、临床细菌学总论(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等)、各论(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白色念珠菌、肠杆菌科、脓汁标本的分离、厌氧菌的分离鉴定)等方面内容。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10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40题占40分(A型题占3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填空题占10分,简答题占25分,论述题占15分。 成绩构成:《临床微生物及检验》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3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30%,即实验课成绩占3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7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临床输血学检验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医学检验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0 理论 24 实践 6 13级本科检验医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临床输血学检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临床输血学检验》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输血安全、安全献血、安全供血、血液成分制备、输血质量管理、免疫血液学、临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 考核题型: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40题占40分(A型题占3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填空题占10分,简答题占25分,论述题占15分。 成绩构成:《临床输血学检验》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10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0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临床实验室管理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医学检验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0 理论 24 实践 6 13级本科检验医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开卷形式 考核内容:包括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的基本要求、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后阶段质量保证、室内质量控制基础、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内容。 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简答题占100分。 成绩构成:《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中医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中医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 限选 任选 48 理论 48 实践 13级本科临床医学1-16班、预防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中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中医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辨证,治则,中药,方剂。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型题占40分, 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中医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眼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眼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24 理论 24 实践 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9班、预防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临床、预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眼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眼科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终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眼科学基础、眼科检查、眼科疾病。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及病例分析题占30分。 成绩构成:《眼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耳鼻喉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耳鼻喉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24 理论 24 实践 12级本科检验1-9班、预防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耳鼻喉科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终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鼻科学、咽科学、喉科学、气管与食管科学、耳科学。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及病例分析题占30分。 成绩构成:《耳鼻喉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耳鼻喉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耳鼻喉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2 理论 20 实践 12 12级本科口腔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耳鼻喉科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终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鼻科学、咽科学、喉科学、气管与食管科学、耳科学。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占15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40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耳鼻喉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见习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五官科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耳鼻喉科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54 理论 42 实践 12 12级本科全科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五官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五官科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终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科学。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15分,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占15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及病例分析题占30分。 成绩构成:《五官科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30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30%,其中眼科学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5分、耳鼻喉科学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5分,口腔科学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7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皮肤性病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皮肤性病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24 理论 24 实践 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9班,预防1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皮肤性病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终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课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眼科学基础、眼科检查、眼科疾病。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理论课出勤占5分,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占1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及病例分析题占30分。 成绩构成:《皮肤性病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作业治疗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康复治疗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80 理论 44 实践 36 13级本科康复治疗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作业治疗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践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课出勤、实践课操作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作业治疗概论、作业治疗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性作业活动、手功能康复、认知与知觉障碍康复、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矫形器、压力治疗技术、辅助技术、助行器、轮椅、工作康复、环境改造、社区作业治疗。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践课出勤占5分,实践课操作考核占2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40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作业治疗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5%,即实验课成绩占2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7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语言治疗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康复治疗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58 理论 38 实践 20 13级本科康复治疗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语言治疗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语言治疗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践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课出勤、实践课操作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内容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的概念,分型及常用的训练方法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践课出勤占5分,实践课操作考核占2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4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语言治疗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5%,即实验课成绩占2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7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假肢与矫形器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康复治疗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6 理论 20 实践 16 13级本科康复治疗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假肢与矫形器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践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课出勤、实践课操作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内容包括常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助行器等康复辅助器具的概念、品种特点、使用方法、训练技术和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践课出勤占5分,实践课操作考核占2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4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假肢与矫形器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5%,即实验课成绩占2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7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康复功能评定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康复治疗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86 理论 56 实践 30 13级本科康复治疗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康复功能评定学》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采用实践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课出勤、实践课操作考核。 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康复评定学概述、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评定、环境评定。 考核题型: 形成性考核题型:实践课出勤占5分,实践课操作考核占20分。 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4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康复功能评定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5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5%,即实验课成绩占25分,由教研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7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临床药理学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临床药理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40 理论 40 实践 12级本科药学1-3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四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临床药理学》平时考核中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内容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药学基础理论,包括:绪论;临床药代动力学;新药的临床研究;时间药理学;老年人合理用药;妊娠期合理用药;儿科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各论,包括: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用药;抗炎与免疫调节药;药物与毒物中毒临床用药。 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型题占40分, 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 《临床药理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社区急诊急救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急诊医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 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22 理论 18 实践 4 12级本科全科医学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社区急诊急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出勤和课堂表现、随机测验、课程结业理论考试(开卷)。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包括理论课出勤、见习课出勤和急诊见习典型病例分析。 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内容包括总论,初步急救,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常见急症的识别与处理,急性中毒与意外伤害。 考核题型: 题型及所占分值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题占30分。 成绩构成 《社区急诊急救》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5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全科医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 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16 理论 16 实践 0 14级本科全科医学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出勤和课堂表现、随机测验、课程结业理论考试(开卷)。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内容包括总论、如何做好一名全科医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照顾、社区肿瘤防治工作中的全科医学服务、社区慢性呼吸病的全科医学照顾、社区常见用药误区与特殊人群用药原则、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常见症状、传染病、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血液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皮肤疾病、眼耳鼻喉及口腔疾病、外科疾病、儿童常见健康问题、妇女常见健康问题、其他健康问题 。 考核题型: 题型及所占分值为填空题占15分,概念题占20分,简答题占35分,论述题占30分。 成绩构成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全科医学概论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全科医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 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6 理论 36 实践 0 12级本科全科医学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出勤和课堂表现、随机测验、课程结业理论考试(开卷)。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内容包括医学应以人类的健康为目标、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恶性肿瘤的全科医学处理、呼吸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特殊人群的健康照顾、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 考核题型: 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型题占4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成绩构成 《全科医学概论》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科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医患交流技能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16学年第1学期 全科医学 开课学期 必修课 考试 考查 选修课限选 任选 36 理论 36 实践 0 12级本科全科医学1-2班 考核的目的及要求: 考核目的:为了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考核要求:以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医患交流技能》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及知识点。 考核方式、内容、题型: 考核方式:出勤和课堂表现、随机测验、课程结业理论考试(开卷)。 考核内容: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内容包括医患沟通方法与途径、门诊与急诊医患沟通、内科医患沟通、外科医患沟通、妇科医患沟通、儿科医患沟通。 考核题型: 《医患交流技能》采用医患交流病例分析考试。 成绩构成 《医患交流技能》的考核成绩组成。 1、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100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00%,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系部、中心)意见: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