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学习指南
班级 学号 姓名 等第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
2、 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人生、社会有新的感悟, 3、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语言的综合素养。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骇( ) 惶急( ) 疮疤( ) 掳( ) 渴慕( ) ......霹雳( ) 悚( ) 诘问( ) 惧惮( ) .....2、阅读《小引》,概括主要内容。并思考:这本散文集一开始叫《旧事重提》,后来改为《朝花夕拾》,为什么要这样改?
第一段:含蓄交代写《朝花夕拾》的背景。(现实“离奇”) 第二段:写整理旧稿时的复杂心情。
第三段:交代《朝花夕拾》的内容、书名的含义。 第四段:进一步抒发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朝花夕拾》的意义所在) 第五段:再次交代这些散文的写作背景。
第二问:前者较为直白,后者富有文采和诗意,适合做散文的书名
4、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编列全文的结构提纲 一 1-5 细述长妈妈的长相、身世、性格特点。
二 6-12 描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刻画了江南乡间的风俗画;表现长妈妈渴求幸福的心情。 三 13-18 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表现她的愚昧无知和善良淳朴。
四 19-29 写关于《山海经》的故事,表现长妈妈热爱、 关心孩子的优良品质。 五 30-31 抒发对长妈妈深切怀念感情,总结全文。
在文中圈点批注:
5、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写了她给我买《山海经》。 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6、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分析阿长人物形象
用“阿长是个 的人”的句式来说。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
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真诚和善良 ) 7、《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请你说说此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不大喜欢”、“不耐烦”到“空前敬意”、“新的敬意”,笔法上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由小到大,步步递进。从而使长妈妈的形象更感人 8、根据对《附录》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在书中圈划) 1、鲁迅是怎样写成《朝花夕拾》的?(书214页)
2、前五篇作品与后五篇作品的写法是否相同?(书216页) 3、在厦门写的五篇中最突出的两篇文章是什么?(书216页)
【课堂展示】展示预习1——8 【课堂反馈】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 集。写的是作者 至 的若干生活
片段,展现了当时的 、 ,流露了鲁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对 的真挚感情。 2 .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3、(2011江苏南京)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3分)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4、(2011天津)《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各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叙述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散文集 少年时期到日本留学前后 世态人情 民俗文化
2、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
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之情。 3、C 4、(1)长妈妈(阿长)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懊悔共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