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的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来源:知库网
第36卷第5期

2011年10月

doi:1013969/j1issn1167123168120111051004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36 No.5Oct.2011

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的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贺靖,王海洋,郭高燕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的边界,兼具城市和乡村景观特征,是特殊的城乡过渡带.山地城市受地形影响,城市边缘区景观还具有特殊的梯度变化.选取重庆主城区铜锣山西坡的南山立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从用地类型、林地组成特点、林地郁闭度等角度,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区伴随海拔变化呈现的景观梯度变化.总结在山地条件下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特点.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边缘;景观梯度变化;重庆主城区

中图分类号:S73112;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5-0014-04

LandscapeGradientAnalysisofUrbanEdgeofChongqing

HEJing,WANGHai2yang,GUOGao2yan

(School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Architectur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

Abstract:Urbanfringe,thecity.sboundarieswiththefeaturesofbothurbanandrurallandscape,isaspecialurban2ruraltransitionalzone.Mountaincityisaffectedbythetopography,thusitsurbanfringelandscapehasspecialgradientchanges.ThispaperselectstheNanshaninterchangeareaofTongluoMountaininthecenterofChongqingforthestudy.Basedonthelandscapeecologicalprinciples,weana2lyzethepresentedlandscapeelevationchangesaccompaniedwithgradientchangesintheurbanfringeofChongqingmaincityfromaspectsoflandtype,characteristicsofforestcompositionandforestcanopydensity.Wesummarizethefeaturesofurbanfringelandscapeinmountainconditionsandprovideatheo2reticalreferenceforthelandscapeplanningofmountaincityedgeinfuture1

Keywords:mountaincity;urbanedge;landscapegradientchanges;CenterofChongqing 山地城市是指城市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上形

[2]

成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长江和嘉陵江环抱主城,山体构建了城市骨架.重庆城市景观与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4条带状山脉构成的生态关键点密切相关.

城市边缘是城市空间的外延,特殊的城郊景观过渡带.边缘区既分隔又连接了城乡空间,兼具两者景观特性又不完全统一.山地景观格局下的城市边缘,地形变化带来直观的三维景观梯度变化,景观和生物能量相互置换,对丰富城市景观,保护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重庆主城区属于低山丘陵,边缘区多位于山麓地带.城市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山体、河流等难以

收稿日期:2011-09-051

基金项目:西部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构建与景观建设研究项目(201004064)资助.作者简介:贺靖(1986-),女,重庆巫溪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生态.通讯作者:王海洋,教授,研究生导师1E-mail:whyswau@1261com

开发利用的地方成为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和景观组成较复杂,景观梯度变化明显,生态环境敏感度高,/人地矛盾0剧烈.

对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的景观梯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城市景观和外围自然景观的结合,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优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为其他山地城市的边缘区研究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法

111研究区域概况

选取铜锣山西坡,南岸区滨江路至南山风景区山脊之间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面积约60hm.南山风景区山脊处是最高海拔504m,南滨路是最低

2

第5期

贺靖,等: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的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15#

海拔181m,相对高差323m,坡度范围0~75b,坡向北偏东.研究区具有山地森林特点,景观跟随海拔变化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根据卫星图片,在中观尺度上划分为3个垂直景观梯度.

1)城市景观区:垂直景观梯度第一层,海拔较低,是整个山地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隶属城区,地势相对平缓,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以城市景观为主,靠近内环开始出现边缘区景观特点.

2)边缘景观区:东西贯穿的内环高速隔断了城市景观.区内建筑分布较城区零散,密集程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充分结合地形变化,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建筑用地.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交错分布,城市景观元素减少,乡村景观元素增多.

3)自然森林景观区:以山地森林构成的自然景观为主,人为干扰大幅降低,生态系统较稳定.铜锣山山脉和局部延伸出来的山丘构成自然的天际线,成为城市天然的生态屏障,与长江相呼应,构成山水一体的山地城市景观格局.112景观梯度变化调查方法

利用卫星图片,于2008年7月1~29日进行实地调查.选取1200m@1200m的样地,划分为50m@50m的样方,记录样方的用地类型、林地组分、郁闭度,分析总结景观梯度变化.

图1 用地类型分布(卫星图来自Googleearth)Fig11 Distributionofthelandusetypes(satellitemap

fromGoogleearth)

区.马尾松为代表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形成的林地是主要的用地类型,与郊区相连接的地方保留有部

分半自然林.山势陡峭,人为干扰最低,植被自然生长构成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自然森林为主的林地景观.

海拔270~300m,以内环为标志的交通用地隔断了城市用地和集体用地,由此开始出现不同的景观特征.212林地景观

植被的生长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林地景观也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林地根据其性质的差异可分为自然林、半自然林、人工林3种林地景观.野生种占50%以上的样方划为自然林,其人类干扰最小,以马尾松为代表.半自然林人工干扰较小,野生种和人工种植各占有一定比例,以常绿的阔叶林为主,包含人工园林.人工林是疏林和农田、经济林等农业集体用地的统称.样地内自然林占2318%,半自然林占3217%,人工林占2013%,非林地占2312%.

根据图2中3类林地景观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伴随海拔的变化林地景观呈现梯度变化.自然林景观集中分布在样地上部;半自然林景观分布最广,但中间部分更集中;人工林景观分布量最少,布局零散,与半自然林景观交错;非林地景观集中在样地下方.

结合景观类型分布表,以样方为单元,统计同一平均海拔高度上的相同景观类型的样方个数作为平

2调查结果

211用地类型

根据用地归属权性质可以将样地分为城市用地、集体用地、国有地3个部分(图1).

1)城市用地.海拔180~300m,主要用地类型有:城市建筑、半自然林、人工园林.城市用地是城市居民的主要聚居地,自然环境被大幅改造,形成人工园林景观为主,符合现代建筑风貌的城市景观.山地城市中有少量低丘,其少量的自然林与人工园林共同构成半自然林地.

2)集体用地.海拔300~350m,属于城市郊区,主要用地类型有:农田、农村建筑、经济林、自然林.城市景观特征逐渐减弱,建筑、人口密度降低,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程度大幅下降.建筑多是低层的实用性居住用房,房屋周边以及地形适宜的地方被当地村民用来种植农作物或是经济作物.局部有延伸进来的山体,开始出现针叶林,或是针阔混交林的林地景观.各景观因子综合作用使该区成为兼具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和自然林地景观的景观复合体.

3)国有地.海拔350~504m,隶属南山风景

#16#

均分布量,结果见图3.

林业调查规划

第36卷

物满足家庭需求或是增加收入,因此人工林的分布量较高.人类活动在该区仍占有重要地位,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但较城区来说,干扰程度大大降低,景观类型也相应变化.

3)平均海拔350~418m,相对于上个海拔分区,非林地和人工林地都呈下降的趋势,而半自然林在该区出现新的分布量高峰,增长幅度较大.开始出现自然林,分布量不高,但伴随海拔升高分布量逐渐攀升.这一现象表明,该区域临近山体,地势变陡,人口密度进一步降低,所以建筑道路分布量降低.地势变化复杂的地方干扰小,以马尾松为代表的自然林开始出现.野生植物分布逐渐广泛,与人工园林一起构成半自然林.

4)平均海拔418~504m,自然林集中分布区,零星分布有少量的半自然林,基本无人工林和非林地.该区是研究范围内海拔最高的区域,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少有平缓地带.地形限制了人类活动范围,该区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成为自然林广泛分布的区域.景观空间格局上,该区域形成生态背景,是三维立体景观格局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图2 林地景观布局Fig12 Woodlandlandscapelayout

图3 林地景观梯度变化Fig13 Woodlandlandscapegradient

1)平均海拔180~300m,自然林平均分布量为0;人工林分布量较低,在平均海拔为250~278m之间降低为零;半自然林分布量较人工林高,变化幅度较大.由于该海拔范围属于城市景观区,用地紧张,地形较平缓,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建筑、道路等密度高.局部保留部分的自然林地,经过改造形成半自然林,因此其分布量也相对较高.为改善人居环境,适当营造人工林景观.

2)平均海拔300~350m,城市景观特征在该区逐渐淡化,郊区景观特征明显,各景观组成要素置换剧烈.地形变化更加复杂,人口密度降低,非林地面积减少.半自然林分布量也降低,变化幅度较大.区域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村人口,因而伴随有一定量的集体农业用地,当地居民种植农作物或是经济作图4

郁闭度范围分布

Fig14 Canopydensityrangedistribution

213郁闭度

郁闭度是反映林地密集程度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森林与城市的结合方式.统计结果,郁闭度>016的占4414%,014~016的占1712%,012~014的占1517%,<012的占2217%.

第5期

贺靖,等: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的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17#

其中,>016的样方集中在上半部分,样地底部也分布有少量样方;014~016和<012的样方集中分布于下半部,在中间部分与>016的样方交叉过渡;郁闭度012~014分布量最少,布局零散.

结合郁闭度分布图,以同一平均海拔,同一郁闭度范围内的样方个数作为平均分布量,结果见图5.

m属于建设管制区.

由此可以看出,在海拔300~350m,城市景观和森林景观在该区域内融合形成特殊城郊过渡带.各景观因子综合作用形成具有山地城市景观梯度变化,丰富了竖向景观层次,拉近山与城的距离.掌握这种梯度变化规律,有利于城市的有序扩展.保障这种山地景观格局的完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根据研究结论,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的发展应依照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城市边缘区属于生态较脆弱的地区,其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保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切的前提.

2)保持景观格局的完整统一.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局限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景

图5 郁闭度梯度变化Fig15 Canopydensitygradient

观维度,保证完整的山地景观格局,维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

3)尊重原有地形,适当开发建设.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增加景观要素的连续性,适当开发,优化城郊景观格局.

本研究主要针对城市边缘的景观现状作出讨论.山地城市山脉起伏,山体和城市在城市边缘区是相互嵌合形成的景观整体.山与城如何镶嵌布局,其镶嵌度与海拔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下一步的讨论重点.

参考文献:

[1]刘滨谊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1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10:4-51

[2]黄光宇1山地城市主义[J]1重庆建筑,2005(1):2-121[3]顾朝林1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1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6:51

[4]张晓军1国外城市边缘区研究发展的回顾及启示[J]1

国外城市规划,2005(4):72-751

[5]徐坚,周鸿1城市边缘区(带)生态规划建设[M]1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1

[6]何兴元1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M]1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2:121

[7]童丽丽,汤庚国,许晓岗1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现状

及发展评价[J]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5):113-1161

[8]杨士弘1城市生态环境学[M]1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60-1641

[9]伍未,魏宏杨1浅谈重庆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J]1

山西建筑,2009(3):58-591

1)平均海拔180~300m,>016的样方分布量最少,在海拔200~210m出现一个小高潮后就大幅下降,在海拔240~300m分布量为零;014~016和012~014的分布相对较多;<012的样方分布最广,且在海拔200~260m分布量过半.该区内建筑集中,用于发展林地的区域相对有限,林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人居环境,因而<012占多数,014~016和012~014分布量相当,>016最少.

2)平均海拔300~350m,>016虽然分布量仍然最少,但整体呈现逐步攀升的趋势.014~016分布量逐渐减少,012~014分布量逐渐增加,2者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013分布量比>016稍多,相较上个海拔范围分布量大幅下降.这一现象说明,该区域林地的面积有所增加,森林景观和城市景观在该区相互融合形成景观过渡.

3)平均海拔350~504m,>016分布量逐步攀升,尤其在362~404m海拔范围内大幅增长.404~504m海拔范围内,>016分布量变化幅度较小,基本稳定,其他3个郁闭度范围分布量远小于>016,014~016在3者间最多,<012基本为零.该海拔区域内以丘陵山地的森林为主,林地面积大,森林郁闭度高.

3结语

2006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强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部分区域建设管制的通告》以及2007年3月出台的《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将主城4条主要山脉划为建设管制区,海拔300~3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