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来源:知库网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本词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教学难点: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题解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

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3、写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

1

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初读——读懂 1、上片

词义: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肃:肃爽,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簇: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译文: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

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

内容概述: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

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2、下片

词义: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2

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谩同“漫”,徒然。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译文: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

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

内容概述: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

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三、细读——赏析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2、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

明确: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3、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明确:“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4、这首词的下片重在抒怀,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他们只是徒然叹息荣辱兴废,但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去反思,没有想到从中吸取历史教训。而且现实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至今”和“时时”两个词说明了到现在为止,这种竞逐繁华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统治者仍旧沉浸在表面的歌舞升平中而不去警惕繁华背后的危机(教师点拨,从这里看得出来,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家的锐利眼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见解。这也说明了这首词立意高远。 四、拓展

3

 怀古咏史诗词的特点: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刘禹锡《乌衣巷》、杜牧《赤壁》、杜甫《蜀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②表现手法:

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 阅读方法提示: (1)找到媒介和连接点 媒介——古迹、古事、古人

连接点——古事、古人和今事、今人的共通之处

如: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 (2)知人论世

古人与今人的对比(怀人伤己、壮志难酬)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命运、希望建功立业)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