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现代渔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知库网


发展现代渔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论文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而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也将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就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意义、当前渔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现代渔业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发展现代渔业;重要意义;面临问题;对策措施

【正文】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发展现代渔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代渔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渔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产手

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渔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步伐,有利于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竞争力,实现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渔业发展质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发展现代渔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而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三)、发展现代渔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大力发展渔业经济,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渔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足

我国自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相继出台了各种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例如减免农业税等,都是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为出发点,站在一个层面的立场上,这就导致很多政策仅仅是可观而不可用,没有兼顾到特殊地区的特殊情况。很显然,到目前为止有很多政策都不适合地方的发展情况(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差异),大大降低了政策实施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中央的政策在传达的过程中逐渐走样,甚至是背离了原有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个别基层干部没有积极落实中央的政策;基层干部受教育程度偏低,不利于政策的实施。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我们说,基础要牢,高楼才稳。虽然目前农村水、电、交通等都满足了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基础设施一般由国家出资,这就造成发展部平衡,再加之本身国家投入有限,所以全国农村基础设施大部分都还是比较落后。

(三)、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相当突出,产业结构深层次的问题仍十分尖锐。

由于陆源污染依然严重,一些鱼虾生长繁殖和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场所被严重破坏,部分水域渔场出现“荒漠化”现象。虽然近年来我们采取许多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

的措施,但非法建造捕捞渔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捕捞强度并未得到根本控制,我们在资源和渔船管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受新的海洋制度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要撤出部分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但由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狭窄,资金缺乏,减船转业的难度大;加之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变化,渔民还难以完全适应,涉外渔业事件增多,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涉外渔业管理难度加大。

(五)、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市场开拓。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贸易纠纷增多,由于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处理贸易纠纷的机制不成熟,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加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监控手段薄弱制约了水产品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六)、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苗种引进和病害防治体系和手段滞后,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渔业基础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水产苗种繁育体系、渔业标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健康养殖技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为核心的池塘精养技术、以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绿色生态渔业技术,为建设现代渔业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区划布局,继续发展外向型渔业,打造和培育绿色、安全、健康的水产品品牌;加强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渔业管理制度,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上适当放宽一些限制,确保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健康养殖。根据我国渔业发展总体目标,应全面发展绿色、安全、健康养殖,让水产养殖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型和健康水产养殖。最大限度地按党和国家的渔业指导方针,给予水产养殖合理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资源和鱼塘建设给予一定扶持,利用贫瘠低产低洼盐碱荒地发展水产养殖,确保养殖水面。从发展淡水养殖角度讲,资源非常有限,怎样通过我们养殖技术的改进,比如工厂化养鱼,用传统养殖方式2%到3%,最多不超过5%的水量,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养殖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了对水资源的压力,使养殖对水的需求量减少,并真正做到了无公害、绿色养殖,鱼

在这样的环境下产出效率更高,也更有利于鱼品质的提升。这无论对中国、中国西部,还是东部的发达地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鼓励并大力扶持水产龙头企业。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并大力扶持一批水产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去牵引、组织、整合农村资源,了解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户提供服务,把农民从松散、没有组织的群体变得相对紧密、相对有组织的生产单位,延伸产业链条,树立健康安全的水产品牌,使广大农户生产规模更大,品牌效应更好,抗风险能力更强,同时在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培训和带领下,在全国8亿农民中培养有知识、懂科学、懂管理的农业从业人员,同时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在龙头企业采用的“公司+农户”模式中,公司和农民结伴而行,推动养殖专业户、养殖大户及满足未来规模化养殖需要的养殖单位的成长,将他们作为骨干力量,以满足农村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需要。

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了解经济的发展,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我认为现代渔业要依靠科学,立足本地,通过生产、休闲组织形式等种种创新,来统领新农村中新产业建设。积极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取得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为特征的“新三农”的胜利,促进新农

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