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影响之拙见

来源:知库网
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影响之拙见

摘要:

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其负面的影响在于,给连年的大规模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心惶惶;但殖民主义统治在客观上也有某些积极作用。如打破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闭塞孤立,向世界各地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有了一些近代的气息,加速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殖民主义,世界体系

对于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影响,不同的学者众说纷纭。作为一个历史的初学者,在没有被高中知识先入为主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有了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对于这段历史,我想从正反两个方面浅谈我的认识。

首先,殖民主义的的统治过程充满了暴力和侵略扩张。毫无疑问,战争是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的事件,在连年的战争中,我们的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民不聊生,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英国的鸦片的大量流入,是国人的体制严重下降,对国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客观地看待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引发战争的同时,我们应当反思造成大规模战争的原因。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似乎是在当时不可避免的战乱。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东方悲壮的沉沦是当时的两大矛

盾。而英国乘工业革命和经济革命两大巨轮,率先走出中世纪,闯荡世界。他们的心中充满自负和骄傲的情节。而此时的中国,则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之下继续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使中国人愚昧无知、夜郎自大。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当西方带来先进的思想和设施,还有新的宗教时,便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国人的仇外心理。而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则必然需要把世界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国门必然会打开,然而如何打开中国的国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时有一个开放的清朝统治阶级,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开设通商口岸,开始对外贸易,但是清政府在慈禧太后的腐败专制统治下盲目自大,战争不可避免。然而对于鸦片战争的成败似乎在战争开始时就已经毫无悬念。“从根本上说来,鸦片战争是江河日下的封建的中国与当时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较量。参加侵华战争的英国军队,有炮兵、步兵、工兵和海军,且训练有素,装备先进。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舰船,‘乘风扬帆,虽数百里瞬息可到’,有的战舰装有74门大炮。与此相比,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清兵大多数用的是刀、矛、斧、戟等原始武器,只有少数使用鸟枪、抬枪之类的简陋武器。比这更致命的是,长期以来,清王朝武备松驰,军纪荡然。将不知兵,兵不知战。‘文官爱钱而又惜死,武官惜死而又爱钱’。赖此而制胜,岂不怪哉?据史书记载,江苏军队‘从未闻有讲求训练一语’,其水师‘额数既少,兵技尤疏’。直隶沿海炮台长年失修,所存旧炮,“大半刷膛锈损,多不堪用”。杭州旗兵演习骑射时,射箭虚发,驰马人坠地”,难怪道光帝在其大失所望之余叹日:堂堂大清国,

‘将儒兵疲,全无斗志’。”

在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清政府的统治之下,有这样的军备不足为怪,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也是情理之中,这正式验证了马克想主义史学大师范文澜的断言:“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战争历来都是会给人带来深重灾难的受到历史谴责的活动,但是正如亨利希·特赖奇克所言“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只有战争才能使一个民族便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只有伟大的行动与普通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织造出牢不可破的纽带,把1这个国家的人民紧紧地联合在一起。”中国人的确,在历史的潮流的推动下,逐渐被敲醒,逐渐地开始全民的团结行动,最终推动了中国的独立和发展。

所以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另外一个方面,殖民主义的冲击,包括打破民族壁垒,开拓世界市场、发展生产力等,是具有客观进步意义的。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的高科技产品开始涌入中国,西方的先进的思想也开阔了国人的思维。如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人作为大大说明了这一点。于是我们看到,在西方不断地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国内出现了改革和守旧对立的局面,可谓是内忧外患。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这种以慈禧统治为基础的守旧派获得了统治意味上的胜利。从短期的历史来看,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没有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明显的有利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来,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成立,以及后来的连年的战争,中国的真正独立和发展,是同西方进入有着直接联系的。这是一个由原始的相

互闭塞的不同人群的历史,逐步打破彼此间的闭塞,日益加深各民族、各地区间的联系,终之构成一个在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闭关锁国和之后的连年战争给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西方的经济文化却在其工业和经济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待中国独立之时,我们看待西方,俨然如同看待外星人一样的愕然。但是从一个小的方面(企业)看待中国近30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不断地尝试西方的管理模式,西方的创业模式,甚至是西方的思维模式。世界已经揭掉了它曾经神秘的面纱,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平的世界”。

世界经济的巨大转型和世界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人,不能违背历史。中国多年的专制统治使皇帝的自负达到顶峰,试图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以满足自己的强大的权利欲,但是历史证明,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终究将会是以惨败告终。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的高科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现代的丰富物质也迷乱了人们的思想。我们应当以史为鉴,顺应历史的规律;展望未来,我们应当看清楚自己的出路所在,不被当下的繁荣所迷惑。

近代的中国史可谓是屈辱而悲壮,我们受到凌虐,但是我们依然坚强。历史明晰,众说纷纭,也许踏着浸满前人鲜血的道路上走好我们今后的路,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才是研究历史的意义所在吧。

参考文献:《鸦片战争与世界历史进程》 龚书铎、杨玉圣

《论殖民主义统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高志平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菲茨杰拉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