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第12期 2006年12月 化工时刊 Chemical Industry Times VoI.20,No.12 Dec.12.2006 空气中的杂质气体对PEMFC性能的影响 李 渤 朱 红 王芳辉 高 平 阎新宝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综述了空气中的杂质,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对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所产生的负面 空气杂质循环伏安 影响,以及向已被毒化的电池提供纯净空气和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后,电池性能会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的情况。 关量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PEMFCs from Air Impurities Li Bo Zhu Hong Wang Fanghui Gao Ping Yan Xinbao (School of ciSence,Ber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ooo44) Abstract Th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PEMFCs by common air non--condensable impurities such as NO2,SO2,and 1-12S was presented.And various recovery of the cell performance obtained as neat air or cyclic voltammetry w鹊introduced to the poisoned cells. Keywords PEM fuel cell air impurities cyclic voltammetry 燃料电池是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 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是一项高效利用能源而 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又不污染环境的新技术,它具有能量转换率高、环境 污染小、噪音低、可靠性及维修性好等优点。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化石燃料储藏量的不断减少, 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一些国家更加重视对清洁 Ⅱ一 璺 整堕一 R.Mohtadi等[1】将电极置于2 X 10I4的H2S中持 续lO.5 h后,电池性能的衰减趋势如图I所示,可以 能源的研究。其中,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加大了 燃料电池实用化技术的开发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效 果。 看出电池性能完全变坏;但是,当纯净空气通入阴极 侧70.5 h后,电池性能部分恢复(即电流密度恢复到 位170 mA/cm )。 500 在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工作温度低、起动时间 短、采用了无毒性的固态电解质不发生泄露等优点, 在过去的10几a中迅速发展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形 :: 嚣2oo 耀 脚100 0 0 20 40 60 8O 100 成了开发、推广的热潮。由于PEMFC具有安全、清 洁、高效和维护简单等优点,受到多方的关注。以其 为动力和辅助动力的汽车、舰船等交通工具相继问世 时问,h 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PEMFC的性能与许多因素有 关,提高FEMFC的性能是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项 重要课题,本文对空气中的杂质气体对FEMPc性能 圈1 2X 10 的H2S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图2显示的是毒化过程和性能恢复后的电池的 极化曲线,说明电池在2 X 10I4的ks作用下,其性 收稿日期:2o06一lO—l6 作者简介:李勘(19/9 ),男,硬士生。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研究。*通讯联系人:朱缸(1957一),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电化学及精细化工的研究。E —mail:zhuhol2 ̄@263.n吼 一6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圃2006.Vo1.20,No.12 能完全被破坏,以及在纯净空气作用下性能部分还 原。此曲线也显示了与在纯空气中发生的性能恢复 相比较,电池性能在循环伏安扫描后发生了明显的恢 复。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2氧化了吸附在铂上的 硫。循环伏安数据显示:在循环伏安扫描期间,有两 种硫的氧化出现;这种氧化反应清除了占据着催化剂 中铂的活性点的硫,因此,电池的性能得到恢复。 1.O O.9 O.8 出0,7 O.6 O.5 0.4 0 200 4o0 6o0 8o0 l o00l 200l 400l 600 、出删 电流密度/m. ̄cm2 图2 2×10I4的 S存在时的极化曲线 根据M ̄hieu和Primet【2 J提出的机理: H2S—PI—一PI—S+H2 将毒化作用理解为在铂上发生的强烈的H:s吸 附导致铂的活性点很难接近氧。 图3所示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在0.89 V(氧化 峰I)和1.09 V(氧化峰Ⅱ)处,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 氧化峰。这些峰证明了存在两种形式的化学吸收硫, 分别为在铂上的强吸附硫和弱吸附硫。Lee等_3j在 利用动电位扫描测量法研究在7Oqc时,H2S毒化铂阳 极的过程中,在0.89 V和1.09 V处检测出上述两种 峰。另外,Todd等[ 】认为MEA的阳极侧在被H2s毒 化后,硫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这一侧,硫会从阳极侧向 外扩散。从而影响到阴极侧。 电压,、, 图3 2×10 的H2S存在的循环伏安曲线 一66一 论文综述(Ovewiew of Thesises) 目 Q至 堕 S0tt0等[ J的实验中,第一阶段,向实验电极通入 5×10 的NO2,持续12 h;第二阶段,继续通入5 x l0 的NO2(NO:/空气),并持续12 h,发生了进一步 的毒化,数据记录于图4所示的极化曲线中,与第一 阶段得到的极化曲线相比较,第二阶段中电池性能的 衰减更严重。 0 200 4o0 600 800 l 000 l 200 l 400 电流密度/mA/cra2 图4 5×10 的NO2存在的极化曲线 为了进一步研究NO2的影响,向电池提供了总 量相同但是体积浓度更低的No2,将MEA阴极置于 2.5 x 10 的NO2/空气中,持续24 h与上述的5 x l0—6的NO2/空气具有相同剂量的No2,为61.8 m0l。 所得数据显示予图5中。对比两曲线可以看出毒化 率与NO:的体积浓度并不很相关,也就是说毒化率 并不线性依赖与No2的体积浓度。 l l 暇 时间/h 图5不同浓度的NO: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日璺 至 墅堕 Mohtadi等[ 将电池置于5 x l0一 的sch/ ̄_气中, 持续23 h,电流减少了大约78%;将电池置于总量相 同的2.5 x 10 的SO2中,电流减少了大约53%。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兰 之 删 墅 较前后两次过程中得到的瞬时数据,说明毒化率与 sOz的体积浓度有很大关系,前者的毒化率更高,而 且毒化所产生的影响更严重。然而,从图6中的极化 曲线来看,当对被毒化的阴极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后。 电池性能得到恢复。 0 200 400 600 8o0 l 000 l 200 l 400l 600 l 80o 电流密度/mA/cm2 圈6 5×10 的so2存在的极化曲线 图7中的循环伏安谱显示在O.89 V和1.05 V处 有两个氧化峰出现,这些峰说明:在铂催化剂表面吸 附了两种硫,如C,oifmana等【’】所述,类似的峰在铂受 到H2S的毒化后也被观察到过。 Contractor和Hira[83研究了液相SO2在铂上的吸 附,他们通过以下的反应说明so:在铂上通过电化学 反应还原为s,以SO为中间产物: Pt SO,+2H’+2e一__+Pt——SO+H2O h Pt——.SO+2H +2e—Pt——S+H2O 螽 脚 电压,v 图7 2.5×10一 的SO2存在的循环伏安曲线 一 2006.Vo1.20,No. 2■圈 储∞ n ■笪迨 (I)NO2、so2、H2S等杂质对PEMFC性能所产生 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取决于杂质的种类及其浓度。 但是,通常硫杂质会产生比NO:更强烈的影响。数 据显示No2对PEMFC的毒化率并不十分依赖于NO2 的体积浓度,但SO2的毒化作用却与其体积浓度关系 密切。 (2)在阴极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NO2的总量为 61.8 m0l时,电池性能大约损失50%,然而,在持续 通入纯净空气24 h后,电池性能完全恢复;NO2作为 催化剂的毒化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因为在循环 伏安扫描中催化剂表面并无吸附物质被检测出来。 (3)空气中so:的总量为118.8 9mol时,电池性 能的衰减与SO2的体积浓度关系密切;另一方面,H2s 对电池性能有强烈的负面影响。将电池置于sO:和 H2s中。在铂表面会有两种硫生成,可称作在铂上的 强吸附硫和弱吸附硫,在对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扫描 时,这两种硫可在0.89 V和1.09 V处被检测到,并且 会被部分氧化,所占据的铂催化剂的活性点被清理、 复原,从而使电池的性能得到恢复。 ’考文献 [1】 R Mohtadi.W K Lee。J W Van Ze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38 (2004):216—255 [2]M Mathieu.M Primer.App1.c且ta1.9(1984):361 U3]R Mohtadi.W K Lee,S Cowan。M Munhy.J W Van gee.Eleetroehem. Solid Statea Lett.6(12)(20o3):A272-A274 [4]Todd H Gardnetn。David A Benya,K David Lyansa。Stephen K Beera。 Adam D Fmedb.Fuel 81(2002):2157—5l66 [5]H Sotto。W K ,M Merthy,J W Van gee.Eleetroehem.Solid.States Lett.6(7)}(20o3):A133 [6】’R Mohtadi.W K I 。J W Van gee.^pplied Caudysis B:Environmental 56(2005)137—42 [7]A Goifmana。J Guna,V Gitlu。A Kamyshny Jr a。O Leva,J Donnerb,H Bamiekb。E Worehb,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54(2004):225 —235 [8]A Contractor。L Hira.Eleenoana1.Chem.96(1979):175 —67一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