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6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 )
A.狼 B.森林 C.食用菌 D.鱼
2.稻草→牛→蚯蚓→鸡→猪→鱼是一条典型的( ) A.草牧食物链 B.腐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混合食物链 3.下列哪种能源属自然辅助能( ) A.降水 B.石油 C.天然气 D.化肥
4.夏天晚上昆虫向灯光群集这是什么引起的?( ) A.能流 B.物流 C.信息流 D.价值流
5.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6.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 ) A.1/5 B.1/10 C.1/20 D.30% 7.下列生物中,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 ) A.兔 B.小麦 C.水稻 D.蔬菜
8.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三个主要养分库是( )
A.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 B.土壤有效养分库、土壤矿物库、土壤有机物库 C.水体库、土壤库、生物库 D.土壤库、岩石库、生物库 9.沉积型循环的特点是( )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 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 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 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的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三次生产量
11.样方中种群个体分散度(S2)大于平均数(m),这种分布格局称为( ) A.成群型 B.随机型 C.均匀型 D.生态型 12.气相型循环的特点是( )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 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
1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 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
13.环境中的生物会发生竞争,凡在竞争中以其“量”取胜的,则称为( ) A.r-对策者 B.K-对策者
C.r-K连续体 D.CAM-对策者 14.下面关于演替的说法哪个正确?( )
A.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规律性
B.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C.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方向性 D.演替以先锋种为发展顶点
15.华北地区不能栽培柑桔。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越冬最低温度 D.最热月温度
16.有害物质的富集使人类受害最大,这是因为( ) A.人们经常接触有害物质 B.人类的摄食量大
C.人处于食物链的终端 D.大多数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
17.在群落中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环境,往往是主要层的优势种的植物种是(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18.雄鸟急速起飞,煽动双翅,给雌鸟发出警报的信息作用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19.当小麦施肥量为15公斤时,产量为100公斤,当施肥量为20公斤时,小麦产量为130公斤,小麦价格为2.5元/公斤,则其边际收益为( ) A.250元 B.325元 C.75元 D.15元
20.变温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这属于植物的( ) A.温周期现象 B.温光调控 C.变温作用 D.光周期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
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是( )
A.碳氢化合物 B.氟化物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物 E.六六六 2.叶绿素主要吸收( )
A.绿光 B.红光 C.橙光 D.黄光 E.蓝紫光
3.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用年龄金字塔表示,可分为( ) A.离散型种群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下降型种群 E.集群型种群 4.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有( )
A.发展草食动物 B.发展水生生物 C.利用腐生食物链,增加能量利用的层次 D.提高光能利用率 E.优化饲料喂量配比,提高转化效率
2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5.农业生态系统中,种群水平上的群体结构的自动调节是由哪些因素来共同完成的?( ) A.群体的总光合势、光合生产率 B.群体的遗传组成 C.外因的直接作用 D.正反馈作用 E.负反馈作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农业生态系统 2.反馈 3.营养级 4.初级生产 5.存活曲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有什么特点?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可发生哪些方向的变化? 3.简述磷素的地质大循环。
4.农业生态系统中保持土壤养分平衡主要有哪些途径? 5.农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加环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边际平衡原理的主要内容。
2.论述温度的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266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D 3.A 4.C 5.B 6.B 7.A 8.A 9.D 10.A 11.A 12.A 13.A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D 2.BE 3.BCD 4.ABCE 5.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其实质是人类利用农业生物来固定、转化太阳能 ,以获取一系列社会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2.反馈:指一种过程的后果引起过程中某些条件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过程的本身,使这一过程最后又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3.营养级: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每一个食物级或环节称为营养级。
4.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
5.存活曲线:是一条反映种群个体在各龄级的存活状况的曲线。
3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地球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构成的具有生命和再生能力的圈层。 生物圈具有三个特点:
(1)它是有大量液体水的区域,有水才能有生命; (2)它从外界获取能源,太阳是其最终的能量源泉;
(3)它多处于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交叉的界面上,只要有阳光,有水及固、液、气态彼此界面的交叉,就有生物的存在。 2.可能发生的变化方面有:
(1)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即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发生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增、减;
(3)由于环境不断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种群衰退,甚至灭绝;
(4)在短期迅速增长,即种群大发生或数量猛增,其后往往出现大批死亡,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即种群崩溃;
(5)由于种种原因,种群进入新的适宜生长繁殖的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渐稳步扩展,即发生生态入侵过程。
3.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磷以地壳作为主要的贮存库;
岩石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施用的磷肥,经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 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进行矿化,或是磷受水的侵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进入海洋的磷,其中一部分通过海鸟、海鱼和贝类等生物返回陆地; 大部分变为海洋沉积物,直至成为岩石;
最后通过地质变化和造山运动成为可开采的磷矿,进入新的循环。 4.(1)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及其种类;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3)实行农、林、牧结合;
(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归还率。
5.食物链加环是指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或增加新的环节。 (1)可增加系统的物质转化利用的途径。
(2)将人不能利用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人可利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3)可使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接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边际平衡原理以产品的边际产量及其边际收入与资源的投入的边际用量和边际费用作为立论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在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的资源投入量为下限,边际产量等于零时的资源投入量为上限,其间是农业资源投入的最适范围,也是农产品产量的最适范围。 (2)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某种变动资源的边际费用与产出某种产品的边际收入相等时,生产该农产品的纯收入最大。
(3)利用多种资源生产等量的农产品时,为了节省生产费用,可用高效或廉价的资源来替代一部分原用的资源,使生产成本最低。资源替换效果最大的是资源替换率与其价比倒数相等时的资源组合用量。
(4)用一定数量的资源生产多种产品时,分配于各种产品生产时的资源使得各种产品的边际收入相等时生产收益最大。
2.温度的昼夜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1)昼夜变温能促使某些发芽因难的植物种子萌发,提高其发芽率;
4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2)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时,昼夜温差越大时,其生长越好,温差小或等温时,反而生长最差; (3)能促进开花结实,一些植物的开花结实,会随昼夜温差的增大,其开花结实也随之增多。 (4)能提高植物产品的品质,一般来说,凡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其植物产品的品质就越好,这是因为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夜间低温,植物呼吸消耗少,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形成优质品质。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