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_年_月,我部室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及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为矿井的安全及生产任务的完成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狠抓管理,基本实现了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安装,稳定、经济、高效运行。通过这以往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充实和提高。现将二月份具体工作做如下汇总:一、工作内容:1、运输路线具体工作
1.1、调整副井的轨道,更换轨道枕木,且加装了托绳轮;
1.2、调整16122回风巷及16122-1回风巷轨道,加装无极绳绞车托绳轮,改造无极绳绞车尾轮;
1.3、更换16122运输巷无极绳绞车导杆;
1.4、加装16122-1上山绞车及6集中上山绞车托绳轮;
1.5、加装15123上山绞车托绳轮;
1.6、加装15123回风巷无极绳绞车托绳轮;
1.7、优化了地面机房及井下各硐室的质量标准化,张挂了各项管理制度,且增加了照明点。
2、供用电:2.1、电气防爆:对1890煤矿所属区域的电气设备,按照防
爆管理要求和防爆标准进行检查和整改(喇叭口以及电缆松动、弹簧垫片是否压平,密封圈与电缆间距不大于1mm、防爆面间隙是否符合要求0.1mm),在井口对入井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检查,贴防爆合格证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汇总,杜绝本单
位所有电气设备失爆。
2.2、电气保护:按照实际负荷对各级电气保护重新进行整定校验,并做好整定记录;对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和远方漏电试验(确保新安装设备测试一次,使用设备每季度一次),并做好测试记录汇制成表,针对不合格的接地极进行整改,确保记录真实有效,各级电气设备保护齐全(漏电、过流、欠压)、有效、可靠。
3、电缆:清理井下闲置不用的电缆,规范电缆标志牌,按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悬挂。
3.1、对本单位所属范围的电缆进行梳理,闲置电缆升井后统一放置,并登记造册。
3.2、按照细化标准要求敷设各种电缆,各种电缆敷设的顺序(从低到高:高压-低压-信号及通讯电缆)、低压与高压间距应大于0.1米、悬挂点间距水平或倾斜巷道内不得超过3米,电缆与其它管路的间距(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和水管需设在管道上方时要保持0.3米的距离)、所有的电缆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悬挂电缆标志牌,标志牌上的参数与电缆实际参数一致。及时清扫电缆上的浮尘,处理电缆淋水,做到一钩一挂、整齐美观。
4、绞车:保护装置、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司机及运料人员的正确操作。
4.1、完善绞车各种保护装置,对各种保护装置进行一次试验,并做好记录,确保各种(漏电、过流、欠压、松绳、过卷、闸间隙)保护装置齐全灵活可靠。
4.2、检查绞车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及时给钢丝绳加油,对断丝、扭曲变形超标的钢丝绳进行更换,钢丝绳“U”型卡的使用、
三环连和护绳环的使用、钢丝绳的插接及保险副绳的使用必须符合要求。
4.3、司机及把钩工必须持证上岗,并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绞车的各种运行、检查和维修记录齐全。
5、胶带机:完善胶带机的各种保护装置(急停、信号打点器、综合保护
装置)、各项记录、托辊完好率、机旁备件,以及文明生产。
6、完善各种制度和规程,以及运输系统(针对16122运输巷、16122回风巷、15123运输巷、15123回风巷的无极绳绞车):6.1、制定和规范了各种制度和规程(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运输专业岗位责任制、机电运输专业操作规程);
6.2、对副井及各主要运输线路枕木轨道进行了整改(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间距6mm,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道渣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6.3、制定了主、副提升绞车各项相关专项检查内容;
6.4、于20__年_月_日对井下挡车器进行专项检查,规范了挡车器的安装,使用;
6.5、对井底低压电缆固定架进行了刷漆,并整理拆除了无用的线路;
6.6、调整16122回风巷轨道11米、16122-1回风巷7m、6集中运输上山2m、副井550m(按窄轨铁道线路标准)进行调整;
6.7、托绳轮,用压板、螺栓把托架固定在钢轨的下沿上,然后放置托绳轮,在平道或坡道上,水泥枕木每隔12m安装托绳轮组,木枕木每隔6m安装托绳轮组,在轨道的上凸处安装数量适当增加。共加装托绳轮3组。
6.8、在弯道处需增设弯绳轮组,保证钢丝绳位置与轨道相对位置不变。
7、强化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检修维护保养:7.1、完善设备台帐、设备计划、设备管理,整理机电电缆仓库、开关仓库;
7.2、主运输轨道合格率不低于90%,辅助运输轨道合格率不低于80%,轨道的轨距、轨缝、水平、接头等符合要求,轨道巷道内清洁无杂物;
7.3、轨道道床、道岔、扳道器及阻车器的铺设或安装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7.4、对副井及部分主要运输轨道进行检修加固,共换枕木2多根(枕木间距550mm~650mm),调整16122回风巷轨道搭接处(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差错不得大于2mm。)
7.5、对井上下所有矿车,花车进行检查(销子、护油盖、各紧固螺丝);
二、2月重点工程的完成情况
1、设备三率:完好率97.44%、待修率1.86%、事故率0%。
2、防爆合格率:电气设备防爆合格率为1%。
3、质量标准化:机电质量标准化考核计划93分,实际93.38分;运输质量标准化计划92分,实际93.75分。
4、副井主要运输轨道达到了有良好状态,其他巷道轨道合格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存在问题
20__年_月份我们在机电运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做出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管理基础资料比较薄弱还待完善,未全面建立机电运输设备管理“账本”,指导机电运输管理的“一本帐”还不到位。
2、租赁设备的开展随着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较20__年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公司租赁体制存在一定制约,租赁设备审批、购置周期长,到货时间受到限制,影响设备的正常到矿使用;由于设备租赁站“只租不修”,修理任务由使用单位完成,导致使用单位的设备大修理工作开展的不够理想,到大修理周期的设备不能及时进行修理,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3、设备到货验收制度执行不力,随着公司大集团、大供应模式的形成,设备、材料由供应公司统一采购,但是设备、大型材料的到货验收只有矿内参与验收,公司或供应公司没有参与验收,导致设备在验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矿方与供方沟通困难。
4、由于矿内厂房车间面积有限,新购置或维修到矿的部分设备、配件在工业场地裸置,导致设备零部件丢失或长时风吹雨淋对设备造成影响。
5、由于设备配件采购周期长,对部分不可预见或易损易耗的配件备用不足,未及时补充缺失的易损件,且未完善备件使用台帐、明细。
6、我矿投入的大部分设备,如综采综掘设备、主要运输设备、大型电器设备等进入故障高发期,不可预见性的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故障时有发生,且供应公司将一些质量、性能低下的配件采购到矿,影响安全使用,如瓦斯泵房高压软启动开关的不正常停断,严重影响我矿瓦斯抽放泵的正常工作和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7、随着矿井机电运输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能适应现代化矿井需要的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缺陷,对高、精、尖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检修人员,尤其为电钳工,此类设备出现故障后几乎依赖厂家解决,维修周期长,影响矿井生产。
8、部分机电运输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管理、服务、协调、监督”八字原则认识不清,服务基层、服务生产、服务安全意识不强,深入生产一线、认识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9、矿井整体机电运输系统超前检查、检修意识不强,预见性不足,对设备存在的隐患发现不及时,导致设备管理工作被动和生产影响。
10、井下部分行人过桥、防护栏制作不规范,电缆悬挂、按钮悬挂不标准,运行、检修记录填写不齐全,对各岗位操作工种尤其电气操作、维修工培训力度不够。
20__-3-17
机电运输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