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韵》教学反思
《神州音韵》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讲中国的民歌。其实对中国民歌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到底什么是民歌,有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清楚。我首先设计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民歌的概念、民歌的特征、民歌的体裁、民歌的内容,对民歌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学习这单元安排的一首唱歌课:典型的四川民歌《采花》,这首歌很有地方特色,是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歌词用朴素的语言把每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花都做了叙述,也使人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在学唱这首歌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中讲的每个月开的花,然后让学生为了让学生对歌词进一步熟悉,对歌曲中一个重点节奏—切分节奏更进一步掌握,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模仿老师节奏回答问题的游戏。我按切分节奏问:三月什么花儿开,学生按切分节奏三月迎春花儿开。学生在游戏中把歌词熟悉了,把切分节奏也掌握了。后面的唱歌部分就不难了。把歌曲学完后,我让学生以分组形式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创造去探索的理念。
后面的民歌听赏部分,我也精心准备,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前,都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熟悉该民族的民歌特点和风俗习惯,学生在听赏时就不会那么盲目了。比如这单元有三首作品都是云南彝族民歌,我找了很多关于彝族的图片和与歌曲相关的资料,学生对彝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了了解,在听赏《火把节》就能联想到彝族火把节那种盛大的场面和气氛,听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就能想到彝族的热情好客。总之这样的听赏课只要用心准备,学生都能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对我们中国的民歌也更加熟悉和喜欢。
1 /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