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 . 根据下列句中括号内提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________(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引人注目的可能。
(2)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________(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敬重有加。 (3)内心的期望扩大到__________(惶恐不安)的地步。
(4)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________(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神秘莫测。
二、现代文阅读
名著阅读
①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②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第 1 页 共 11 页
③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④\"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⑤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⑥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⑦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2 . 选文出自__________(作者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作品名)。 3 . 祥子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拉车?请结合全书的情节回答。 4 . 从文段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5 . 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与爱因斯坦比肩的世纪伟人——鲍林 张科生
莱纳斯·卡尔·鲍林是公认的杰出科学家。著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把他列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齐名。20世纪只有他与爱因斯坦比肩。
鲍林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他9岁丧父,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无力抚养三个子女,家庭经济情况顿时陷入拮据。鲍林从13岁起就开始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他干过许多工作,如在保龄球馆摆放木瓶,分送报纸、邮件和牛奶,在肉店帮助卖肉,在电影院帮助放电影,等等。
鲍林从小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遇事总爱刨根问底。大约在13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学给他做“化学实验”,将硫酸滴入食糖与氯酸钾的混合物中。结果,火焰一下子窜出来,瓷碗中只留下水和一堆黑色的炭。鲍林对这种一些物质变成另外一些物质的现象深感惊讶。从这天起,他立志成为化学家。
鲍林于192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欧洲,跟随索末菲、玻恩等物理大师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并与当时物理学界顶尖人物玻尔、薛定锷等人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第 2 页 共 11 页
两年后回到美国,鲍林应用量子力学,从事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创立了化学键理论,应用这一理论,在其后二十多年里,鲍林与他的学生合作,一共确定了不下225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1950年前后,鲍林攻克了蛋白质结构的重大课题。
鲍林参与了研究DNA结构这一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竞争,虽然未能正确破解DNA的分子结构,但是,他为正确地破译奠定了基础。沃森与克里克之所以能成功破译DNA分子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用了鲍林的理论和方法。李远哲先生曾说过,他最佩服鲍林说过的一句话:“当年轻人发现老一辈做错的事情时,科学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由于对现代化学贡献巨大,1954年鲍林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①无论在科学问题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鲍林均受到爱因斯坦的深刻影响。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他生命结束的40年间,他一直深切关怀人类的命运。除了科学以外,占据爱因斯坦头脑的最重要的事情,一直是如何消除战争,争取世界和平。鲍林和爱因斯坦是忘年之交,他们在反对核试验和争取世界和平方面一拍即合。爱因斯坦去世以后,鲍林一直高举反对核试验和核武器的大旗。
1957年,鲍林发起了一项签名运动,征集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在禁止核武器试验请愿书上签名。短短几个月时间,其征集到49个国家11021位知名学者和科学家的签名。他们中间有37人是诺贝尔奖获奖者,包括李政道和杨振宁,35人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216人是苏联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家总计有2705人。l958年1月,鲍林将请愿书呈交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先生。
因为这次签名运动,鲍林后来遭到美国国会的调查。面对被起诉和被拘捕的危险,鲍林一直坚持反对核试验。这之后,他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整理成书,这就是《再不要战争》。1963年,美英苏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紧随其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鲍林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从60岁直到高龄,鲍林仍继续活跃于科研第一线。②许多科学家在这个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或者再无建树,但鲍林似乎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许多诺贝尔奖得主曾因获奖而红极一时、此后便默默无闻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直到90岁高龄,鲍林仍继续在物理、化学等方面发表论文。晚年的鲍林(近90岁时)与德国科学家拉思合作,于l989年创立关于人类冠心病病因的统一理论。破解了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在近90岁高龄,有根有据地提出冠心病统一理论,为人类从根本上战胜冠心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1年,鲍林与拉思其同申报了与上述理论相关的四项发明专利。1994年美国专利局公布了这四项发明。以如此高龄(91岁)仍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科学成就,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有删改)
【注】莱纳斯·卡尔·鲍林(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
第 3 页 共 11 页
学的先驱者之一。
6 . 作为世纪伟人,鲍林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7 . 简要回答文中画线句子①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①无论在科学问题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鲍林均受到爱因斯坦的深刻影响。 8 .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②许多科学家在这个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或者再无建树,但鲍林似乎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 9 . 作者在文中简介了鲍林的早年经历,给了你怎样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三、句子默写
10 . 默写
(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2)_____,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黄发垂髫,_____。(《桃花源记》)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
第 4 页 共 11 页
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1 . 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持汤沃灌 汤:热水 B.腰白玉之环 腰:腰间 C.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D.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1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 B.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乡为身死而不受 C.言和而色夷 杂然而前陈者 D.日有廪稍之供 此庸夫之怒也
13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宋濂全集》,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选文第①段中,作者从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两个方面写出了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C.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D.本文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告诉马生唯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
五、语言表达
1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8分)
“大安源的水,柔软了多少人的心?”源自原始森林,清透澄碧的大安源山泉水,在满山青翠的映衬下,在琥珀般岩石的铺陈下,让人完美体会到了水的变奏与斑lán( ):时而水与石撞击,活泼而充满青春气息□时而一池碧色,静mì( )得不想让人注意到她的存在□时而水覆石,石抱水,水石相拥,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美得让人晕眩……最为壮观的当属龙脊瀑布,落差146米,水面宽达40多米,奔雷喷雪,声震山谷。有旅游专家难怪赞其 “不是九寨,胜似九寨”。
第 5 页 共 11 页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斑lán( ) 静mì( ) (2)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2分) (3)结合语境,在“□”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 (4)划“ ”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句子。(2分)
15 . 下面是某位同学在《初三毕业留念册》上致老师的赠言,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赠言,献给你的同学或朋友,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4分)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 亲爱的老师,愿你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
生
的
岁
月, , 。
亲
爱
的
朋
友, , 。
六、名著阅读
16 . 填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散文集,共 篇,原名《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请简介一下其中某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17 . 综合性学习。
我县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铺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某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200名同学每天进行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边表格是调查情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第 6 页 共 11 页
(2)请为这一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3)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八、作文
18 .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请以“读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
请以“舍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第 7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
1、
二、现代文阅读
1
、
2
、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语言表达
第 8 页 共 11 页
1、
2、
六、名著阅读
1
、
七、综合性学习
1
、
八、作文
1
、
第 9 页 共 11 页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