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来源:知库网
--------------题--- - -- -- -- -- -- --_-_--_--__答_--_--_--_-_--_--_--_-_--_--:---名内-姓---- - -- -- -- - -- --_--_-_-_线_--_-_--_--_--_--_-_--_--_--_-:--号封--考---- -- - -- -- -- - --_--_-__密-_--_--_--_-_--_--_--_-_--_--_--:在级----班--- -- -- --_-_--_--_--_-__要-_--_-_--_--_--_-_--_--:----校--学不--- -- -- -- -- -- -- -- -- -- 请- -- -- -- -- -- -- -- - 机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复查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10个小题,共36分.其中1-6每小题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迂.回(yū) 收敛.(liǎn) 酝酿.(liàng) B、倏.忽(shū) 贮.蓄(zhù) 偌.大(ruó) 刹.那(shà) C、应和.(hè) 屏.息(bǐng) 迸.溅(bèng) 搓.捻(cuō) D、匿.笑(nì) 蜷.曲(juǎn) 绽.开(zhàn) 停滞.(zh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 小心翼翼 整装带发 蛛丝马迹 B.一丝不苟 花团绵簇 恍然大悟 各得其所 C.头晕目眩 鸦雀无声 灰心丧气 持之以恒 D.仙露琼浆 瘦骨嶙峋 疲倦不堪 喜出忘外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的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 对于他能否在本次朗诵大赛中胜出,老师抱有很大希望。 C.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德育处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D.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5.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在紫藤萝花中悟出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B.《走一步 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文章写了“我”小时候在爸爸的指导下从悬崖上下来的经历。

C. 《看云识天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不同的云可以带来不同的天气。

第X页,共 X页

D.《蝉》的作者是小思,文章一开始对蝉没有好感,但后来对蝉产生了敬佩,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6.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回首昨天,应该是 的;面对今天,应该是 的;展望明天,应该是 的。

A信心百倍 问心无愧 信加珍惜 B问心无愧 信加珍惜 信心百倍 C问心无愧 信心百倍 信加珍惜 D信加珍惜 问心无愧 信心百倍

7. 趣味语文。你能在下面句后括号内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此种类型的人吗?(4分)

例如: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1)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 (2)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 (3)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 ) (4)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 ) 8.名著阅读,请按提示完成下面各题。(6分)

(1)《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 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 生活的经验与智慧;还有不少故事是借 嘲讽 的。 (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是一首 诗,作者是 。 9. 学校举办“话说成长的烦恼”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1)活动中许多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成长的烦恼。你有什么样的烦恼呢?(2分)

(2)如果你的好友也遇到了与你同样的烦恼,你将怎样开导他?请试着写出你要说的话?(2分)

10.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10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任意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论语》十二章) (3)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4)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 ______。(志南和尚《绝句》)

(5)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原晨炊漆公店》) (6) ,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7)《钱塘湖春行》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 。 (8)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歌女指责统治者,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

第X页,共X页

--------------题--- - -- -- -- -- -- --_-_--_--__答_--_--_--_-_--_--_--_-_--_--:---名内-姓---- - -- -- -- - -- --_--_-_-_线_--_-_--_--_--_--_-_--_--_--_-:--号封--考---- -- - -- -- -- - --_--_-__密-_--_--_--_-_--_--_--_-_--_--_--:在级----班--- -- -- --_-_--_--_--_-__要-_--_-_--_--_--_-_--_--:----校--学不--- -- -- -- -- -- -- -- -- -- 请- -- -- -- -- -- -- -- - 机密★启用前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与理解(54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6分)

(1)虽.有佳肴 (2)学而不思则罔. (3)其.此之谓乎 (4)温故.而知新 (5)学.学半 (6)博学而笃.志 14、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1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第X页,共 X页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学完这两篇课文,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谈一谈。(4分)

(三)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9-23题。(16分)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7、文中写“我”下石架的动词有 ,其作用是 。(4分) 18、找出“我”下石架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3分)

第X页,共X页

内---------------------答---------------------题--------------机密★启用前

19、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 20、文中“我”的脱险经历使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至少写出两点来。(4分)

21、对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吗?你是如何看的?(3分)

名-姓---- - -- -- -- - -- --_--_-_-_线_--_-_--_--_--_--_-_--_--_--_-:--号封--考---- -- - -- -- -- - --_--_-__密-_--_--_--_-_--_--_--_-_--_--_--:在级----班--- -- -- --_-_--_--_--_-__要-_--_-_--_--_--_-_--_--:----校--学不--- -- -- -- -- -- -- -- -- -- 请- -- -- -- -- -- -- -- -

(四)课外阅读(15分)

蝈 蝈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第X页,共 X页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22、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从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3分)

23、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2分)

24、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分)

25、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2分) 26、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3分)

27、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60分)

28.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亲爱的同学,当你饥肠辘辘的推开家门时,妈妈已为你准

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关心和热情会扫去你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我们懂得珍惜;因为感恩,我们快

第X页,共X页

--------------题--- - -- -- -- -- -- --_-_--_--__答_--_--_--_-_--_--_--_-_--_--:---名内-姓---- - -- -- -- - -- --_--_-_-_线_--_-_--_--_--_--_-_--_--_--_-:--号封--考---- -- - -- -- -- - --_--_-__密-_--_--_--_-_--_--_--_-_--_--_--:在级----班--- -- -- --_-_--_--_--_-__要-_--_-_--_--_--_-_--_--:----校--学不--- -- -- -- -- -- -- -- -- -- 请- -- -- -- -- -- -- -- - 机密★启用前

乐;因为感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感恩,我们知道风险„„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2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3整体构思,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2)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回家最晚的原因是什么?回家后的情形怎么样?自己的感受如何?这些都可以写进文

章里。

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顺序;也可先写“回家最晚”的结果,再

倒叙之前发生的事件。无论选择哪种顺序,都要注意条理清楚。

③根据立意的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最晚”的原因,则

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最晚”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第X页,共 X页

第X页,共X页

--------------题--- - -- -- -- -- -- --_-_--_--__答_--_--_--_-_--_--_--_-_--_--:---名内-姓---- - -- -- -- - -- --_--_-_-_线_--_-_--_--_--_--_-_--_--_--_-:--号封--考---- -- - -- -- -- - --_--_-__密-_--_--_--_-_--_--_--_-_--_--_--:在级----班--- -- -- --_-_--_--_--_-__要-_--_-_--_--_--_-_--_--:----校--学不--- -- -- -- -- -- -- -- -- -- 请- -- -- -- -- -- -- -- - 机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6CCDCDB 7(1)笑面虎(2)铁公鸡(3)替罪羊(4)地头蛇8.(1)社会现象 劳动人民 动物形象 人类缺点(2)哲理 冰心 9.略

10.(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匹夫不可夺志也(3)为有源头活水来(4)吹面不寒杨柳风(5)赚得行人空喜欢(6)常记溪亭日暮(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提(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思乡之情。12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悬字不仅表明帆高,而且还很大气。呈现了视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象。

13.(1)即使。(2)迷惑。(3)表推测,大概。(4)学过的知识或旧知识。(5)教(6)忠实,坚守。14.C

15.(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3)广泛的学习并且志向坚定不移,深入的问问题并且时常的思考,仁的道理就在这里面了。

16略

17移、踏、伸、探、踩、爬;表现我下石架时动作的小心谨慎和内心的恐惧。

18. 有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我”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说明父亲教育方法的恰当。

19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20. (1)、无论怎样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小步一小步地解决,天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2)、路要自己走,但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21略

22不叫、再叫、不停地叫

23. 以时间为顺序,蝈蝈为线索

24拳头大小的笼子、不安地爬、可怜巴巴、呼唤、祈求

25.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26不是,是白发老人放走的,因为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27作者意在启发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与自然和谐共存。

第X页,共 X页

28略

第X页,共X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