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知库网
・78・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7月第26卷第7期Med&Pharm J Chin PLA,Vo1.26,No.7,Ju1.2014 ・论著・ 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刘东莲,萨日娜,白云飞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 3月经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29例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生存期、副作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6、 l2、18、24个月缓解率分别为82.8%、75.9%、66.7%、68.0%。1、2年生存率100%、86.2%。术后3例出现肝功能损 害,4例出现I度骨髓抑制,3例术后出现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气胸发生。结论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肝癌疗效佳,生存期长,毒副反应少,可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 癌,肝细胞;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735.7;R81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40X(2014)07-0078-03 [DOI] 10.3969/j.issn.2095.140X.2014.07.020 Clinical Study of 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LIU Dong—lian,SA Ri—Ha,BAI Yun—fei(Treatment Cent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263 Clinical Division,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Beijing 101 14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T-guided 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29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during Augest 2007 and March 2013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curative effect,survival rate,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evaluated.Results The remission rates 6 month.12 months.1 8 months and 24 months af- ter the operation were 82.8%,75.9%,66.7%and 68.0%respectively.Survival rates of one and tWO years were 100% and 86.2%.After the operation,3 patients had impaired liver function,4 patients had grade I myelosuppression,and 3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bleeding,and all the patients improv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without pneumothorax. Conclusion 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may achieve a good effect,longer life span and fewer less effects,SO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Key words] Carcinoma,hepatocellular;Radiotherapy;Iodine radioisotope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肝 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居全球第3 位精准、高度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对周围正常组 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在肝癌治疗中广泛应 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其发病率 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第2位。目前肝癌的最佳治疗手 用 ,并取得可喜疗效。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也 我中心对2007年8月一2Ol3年3月收治的29 表明, I粒子对肝脏肿瘤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段仍以手术切除、肝移植为主,但由于受组织类型、 瘤体大小、肝肾功能、血管侵犯等诸多因素影响,仅 有10%~20%的患者有机会获得手术治疗 。其 次,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多 种治疗手段的治愈率仅为45% ,大多数患者在 发现患病时瘤体已较大,一般情况差,肝肾功能差或 已发生转移,不能耐受化疗及介入、射频消融等治 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 I放射性粒子 植入治疗,探讨CT引导下 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肝 癌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疗,失去了治疗时机。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将具有放射性核素的颗 粒通过手术直接种植到肿瘤内,持续不断的释放射 线达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目的。因具有创伤小、定 1.1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晚期肝癌,男19例,女 10例;年龄41~69岁,平均54.6岁。29例共有可 测量病灶63个,病灶直径1.5—10.2 cm,病灶直径 <5 cm 11例,5~10 cm 15例,>10 cm 3例。肝功 能Child.pugh分级,A级l4例,B级l0例,C级5 例。肝脏穿刺病理结果均回报为肝细胞癌,且病灶 未接受过放射治疗,所有患者Karnosky评分>60 [作者单位] 101149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消 化道肿瘤中心 分;具备如下特征:①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和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7月第26卷第7期Med&Pharm J Chin PLA,Vo1.26,No.7,Ju1.2014 ・79・ 局部消融治疗;②病灶邻近肝门部血管或胆管等重 要结构;③合并肝外转移不可切除;④系统治疗未 控制。 1.2仪器与方法 粒子植入装置选用麦克公司 2002TPV粒子植入枪(MICK 2002 TPV Applicator) 以及18G粒子植入针。放射性粒子 I由北京原子 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粒子长 4.8 mm,直径0.8 mm,半衰期60.2 d,源活度约 0.5~0.8 mCi,能量为27.4~31.5 keV X射线及 35.5 keV 射线,初始剂量率7.7 cGy/h,有效照射 距离为17~20 mm。 1.3粒子植入过程 1.3.1术前准备:于术前常规完善血常规、凝血功 能、一般生化、肝肾功、乙肝五项、丙肝、梅毒、艾滋抗 体等血液学指标检测,行腹部CT,记录可测量病灶 的大小、分布范围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 植入粒子前对所有患者进行5 mm薄层CT扫 描,将获得的CT图像传至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 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珠海和佳医疗设 备有限公司生产)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勾画靶区,采 用扇形布源方式,根据肿瘤靶体积、 I活度,计算 得出所需植入粒子数目,并确定进针位置和方向,目 的是使计划靶体积(program target volume,PTV)至 少达到90%等剂量线区域覆盖。其中计划靶体积 为大体肿瘤体积(general tumor volume,GTV)外扩 1.5 cm。 1.3.2植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应用 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垂直插入粒子针, 插入时注意避开血管、神经,同时确保针的排列合 理,针间距一般为1 cm,而后选用后退式植入粒子, 粒子的间距常规为1.0~1.5 cm,遇到血管或脏器 间距调整为1 cm,植入粒子后再次CT扫描,明确粒 子布人是否均匀,根据粒子空间分布调整植入。 1.3.3术后处理:术后创口加压包扎,再次进行CT 扫描,确保盆腔无出血以及粒子无游走等情况。患 者术后返回病房,常规检测血压、止血、防感染处理。 24 h后复查CT确保粒子植入成功。常规给予保 肝、支持治疗1周。 1.4疗效评价及副反应情况 粒子植入术后1个 月再次复查CT,明确粒子有无脱落及瘤体缩小后的 分布情况,通过TPS评估肿瘤周边剂量。1、6、12、 18、24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随访,按照修订 版RECIST标准进行评价:①完全缓解(CR):所有 目标影消失,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或仅有金属离子 聚集影;②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增强CT上2 个垂直肿瘤最大直径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③ 疾病稳定(SD):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或增大< 25%;④疾病进展(PD):乘积比治疗前增大≥25% 或出现新病灶。其中CR+PR定义为肿瘤缓解,计 算有效率(RR) ,并评价生存率。术后、肝功能损 伤、疼痛、骨髓移植均参照WHO相应分级标准进行 评价。 2 结果 2.1粒子植入情况29例均在CT引导下成功实 施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植入数目为3~67粒, 平均25粒。粒子分布满意。 2.2疗效评价术后6个月复查无死亡病例,29 例RR 82.8%;术后12个月RR 75.9%;术后18个 月死亡2例,l例死于肝外转移灶进展,1例死于肺 部继发感染,RR 66.7%;术后24个月死亡2例,1 例死于肝外转移灶进展,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RR 68.O%。见表1。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 为86.2%。 表1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 肝癌不同时间的疗效评价(例) 2.3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手术后患者常出现不 同程度的肝区疼痛,给予镇痛治疗后均缓解。3例 (10.3%)在术后1周出现肝功能损害,给予保肝治 疗后肝功能在1周后恢复正常。4例(13.8%)出现 I度骨髓抑制,对症治疗5~7 d后恢复正常。3例 (10.3%)术后出血,复查CT可见肝周少量积液,给 予辅助止血药物治疗。无气胸发生。 3讨论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 于肝肾功能差、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治 疗的最佳时机。近些年新出现的介入治疗、射频消 融等治疗手段也不同程度的延长了部分患者的生存 期,但对于单个病灶直径>5 cm或病灶数目多、合 并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适用于以上治疗。寻 求新的治疗手段成为目前肝癌治疗的主要课题。 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已在临床广泛推广,其 ・80・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7月第26卷第7期Med&Pharm J Chin PLA,Vo1.26,No.7。Ju1.2014 主要的优点是:①低能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正常 组织对传统放疗的耐受性差,传统放疗照射剂量超 过30 Gy就可造成放射性肝损伤,文献报道中国人 正常全肝耐受剂量为23 Gy¨ ,所以肝脏对射线的 耐受剂量限制了放疗的剂量,从而影响了疗效。 Ricke等 认为肝癌瘤体内的平均最小剂量应为 17~18 Gy。 I粒子植入低剂量照射即可抑制肿瘤 细胞有丝分裂,使肿瘤细胞聚集在G2期,同时近距 离照射,乏氧细胞放射抵抗性降低,在持续低剂量照 射条件下乏氧细胞再氧合,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 双链结构而使肿瘤细胞失去增殖分化的能力,并可 诱导细胞凋亡 从而杀死肿瘤细胞。②持续性: I粒子可持续释放低能 射线,最长有效作用可持 续280 d ,与传统放疗相比可以长时间低剂量作 用于病灶,长期维持治疗效果。③半衰期长: I粒 子的半衰期为59.6 d,大大提高了疗效,延长了作用 时间。④对正常组织无损伤:尽管目前适形放疗等 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 的损伤,但均不能保证正常组织完全不受放射损 伤, I粒子的辐射直径为1.7 cm,根据TPS系统勾 画靶区。采用扇形布源方式,根据肿瘤靶体积125I 活度,计算出所需植入粒子数目,确定范围,可以避 免正常组织暴露于放射野内,使最大量的放射线强 度发射到肿瘤部位,而周围正常组织接受的剂量迅 速衰减。另外在照射过程中,由于不受体位和呼吸 运动的影响,肿瘤治疗体积的丢失大为减少,减少正 常肝组织损伤机会 。⑤副作用及并发症少:放 疗、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化疗等治疗均不同程度的 引发局部反应、骨髓移植、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衰 竭等副作用及并发症,尤其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等手 段可在短时间大量释放毒性物质,导致肝功能急剧 下降甚至肝功能衰竭,而粒子植入技术对于肝肾功 能较差的患者目前无明显禁忌。且术后基本无并发 症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29例肝癌进行病灶大小、生存 期、复发情况、副作用及并发症等评价,证明经 I 粒子植入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其中 2例完全治愈,且生存期明显延长,复发转移时间延 长,基本无副作用及并发症,这些都进一步从临床实 践证实了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尤其是肝肾功能差且 出现转移的晚期肝癌的优势。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弥 补放疗、射频消融、介入、化疗等治疗的不足,完善肝 癌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为更多 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王东.早期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J/CD].中华临床 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9):2503-2505. [2]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出版社,2008:1-2. [3]Park J B,Kim Y H,Kim J,et a1.Radiofrequency abla— tion of liver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controlle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J].J Vasc Interv Radi— ol,2012,23(5):635—641. [4]Blasko J C,Mate T,Sylvester J E,et a1.Brachy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techniques,patients selec— 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J].Semj Radiat Oncol,2002, l2(1):81—84. [5] Baselga J,Cortes J,Kim S B,et a1.Pertuzumab plus trastuzumab plus docetaxel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N Engl J Med,2012,366(2):109—119. [6]Luo K Y,Zheng J H,Li B,et a1.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odine-125 seeds for hepatic carcinoma[J].Hrpatopan— creatobil Surg,2004,16(1):29—31. [7] Zhou F G,Yan J J,Huang L,et a1.Iodine一125 intersti- tial brachy—therapy for experimental liver cancer[J]. Journal ofMedical Colleges ofPLA,2007,22(2):87—91. [8] Nag S,Dehaan M,Seruggs G,et a1.Long—term follow— up of patients of intrahepatic malignancies treated with io— dine・125 brachy—therapy[J].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64(3):736-744. [9] 王俊杰,修典荣,冉维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 [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4. [10]蒋国梁.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基础和临 床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O):129—136. [11]Ricke J,Monhnike K,Pech M,et a1.Local response and impact on survival after local ablation of liver metas— tase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by 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high—guided 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8(2):479-485. [12]张辉,莫日根.TACE联合cT导向下 I放射性粒子植 入治疗肝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9):702— 704. [13]姜勇,黄子林,吴沛宏,等.cT导向下 I粒子植入治疗 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J].癌症,2008,27 (10):1082—1087. [14]张福君,吴沛宏,卢鸣剑,等. I粒子组织间置人治疗 骨转移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76—78. (收稿时间:2014-03—16修回时间:2014-04—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