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济南市市中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来源:知库网
济南市市中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 (共3题;共12分)

1. (4分) (2018七上·汽开区期中) 根据拼音填汉字组词。 liáo

________亮

菜________

yòu

________然而生

翻来________去

2. (4分) (2018七下·鄞州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双兔傍地走________ ②但手熟尔________ ③但微颔之________ ④及鲁肃过浔阳________

3. (4分) (2018·烟台) 名句默写,根据提示填空。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十年间,满目疮痍的汶川在国家政策扶持、人民团结互助下,湿槃重生,焕然一新,正可谓:“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二、 名著阅读 (共3题;共21分)

4. (6分) 读下面选自《昆虫记》中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

(2)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5. (10分) (2017九上·盱眙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有时候我躺在地上,让他们五六个人在我的手上跳舞;发展到最后,男孩女孩们都敢跑到我的头发里面来玩捉迷藏了。在听说他们的语言方面,我现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天,皇帝要招待我观看他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与宏大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国家。令我最开心的是绳舞者的表演。他们是在一根长约两英尺,离地面十二英寸高的白色的细绳子上做表演的。这件事我想请读者耐心一点,听我仔仔细细地讲一下。”

(1) 上文写的是格列佛在哪个国家的经历?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宫廷游戏? (2) 如何理解这两个游戏的寓意? 6. (5分) (2012·台州) 名著阅读。 (1)

第 1 页 共 8 页

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围绕着是否“________”的契约纠纷展开戏剧冲突。它的作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________。

(2)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A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撷做粉碎……B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①选文中A是________(人物),B是________(人物)。

②根据选文中A,B的语言,分别说说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7. (14分) (2017九上·杨浦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

第 2 页 共 8 页

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 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 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 B . “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C . 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 D .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2) 请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 B . 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 C . 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 D . 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4) 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8. (8分) (2016七上·钦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

第 3 页 共 8 页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

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 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 . 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 . 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 . 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 这

(3)

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__的人。

四、 古诗阅读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阅读下面刘禹锡的诗,回答后面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

请尝试用学过的古诗文语句,对出下面两副对联。 ①

联:

②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 下联:

五、 古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 (2017八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第 4 页 共 8 页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本文作者为_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而后作 作:________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八下·万盛开学考) 任选一题作文。

①“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幸福兴许只是些许我们未曾在意的东西,或许就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凝望的眼神,一件寻常的衣服,一杯淡淡的开水……只要我们用心体味,那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幸福其实很简单,而又太容易忽视……

请以“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 让我 》(自己补充完整题目)

要求:①如选第(2)题,请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600字左右。

第 5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3题;共12分)

1-1、

2-1、

3-1、

3-2、

二、 名著阅读 (共3题;共21分)

4-1、4-2

5-1、5-2、

6-1、

6-2、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7-1、 7-2

第 6 页 共 8 页

7-3、

7-4、8-1、 8-2、8-3、

四、 古诗阅读 (共1题;共10分)

9-1、

9-2、

五、 古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1、

10-2、10-3、10-4、

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