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半期质量分析

来源:知库网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语文组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于11月2-7日组织了期中考试。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充分的检验了前一段时间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下一段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现将本次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考试应考人数:1486 实考人数:1474 总分:126631 人均分:85.91 及格人数:678

及格率:45.99% 。

二、试卷结构分析

1、八上语文半期考试题覆盖面广,考查到位。

全套试题 个小题,出题范围覆盖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字音、字形、病句的辨识与修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等,同时又涉及到了提取与加工信息、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赏析与运用以及品读关键性语句等内容。综合来看,本份试卷的考查覆盖面涵盖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前半期的绝大部分内容,可以说倾注了命题者心血。

2、落实知识,重在能力

在试题构成上,知识考查与能力养成并重。既重视学生语文基顾知识的掌握,如古诗文的背诵默写、生字词、名著知识、文言字词等。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3、难易适中,区分度好

好的试题首先不应让考生产生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但是也并非考生都得高分就是好题。可以说,这样的难度区分度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考试起到了应有评价作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4、以本为据,适度延伸

语文课的学习应该立足于更为广阔的舞台,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就本套试题而言,可以说是做到了“以本为据,适度延伸。”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运用于具体生活,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从更宽广的生活海洋中学习语文,增强素养。这些题都应该说是“植根于课内,着眼于课外,立足于引领,看重于发展”的好题。

三、试卷各大题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第一小题字音出自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只有个别学生出现失误,个别学生选择B主要是荒谬的读音出现失误。

2.第二小题是错别字考查,字词均出自八上一、二两个单元,主要失误选择D学生对大庭广众中的庭与廷的分部出现失误。

3.第三小题是成语使用的考查,许多学生选择D,主要原因学生对相濡以沫这个成语不理解,这个成语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句子所要表达的是一家人美满幸福,又怎能说处在困难处境呢,显然这个句子用“相濡以沫”是成语的误用。

4.第四小题是语病的考查,由于平时对病句修改较为重视,因而这题学生完成的也较为理想,个别学生选择D,主要原因学生对关联词的搭配还不熟练,教师平时较少触及。

5.第五小题考查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学生主要集中要C与D的选择上,一些学生妻子的古义与今义使用的语境分辨产生误解,男子的配偶应是今义,不能用在文言文句子的解释里。

6.第六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背诵默写,在平时教学中疏于对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考查,失分的原因是错别字,如撼、睦、与跟举、人与能,由于通假字的出现,到底原文是写那一个字,学生一时难以区分,平时总认为学生会了,不必强调,导致学生没有引起重视。

7. 第七题考查的是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学习活动,本题考查的是①材料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对学过知识未能加以利用,其实这小题在学习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就已经训练过,由于学与用分开,导致多数学生出现失误,②是考查学生拟标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是能正确的作答。

8.第八小题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是骆驼祥子的内容,部分学生不会作答主要原因是原著没有阅读今后要加强。

(二)、阅读部分试题分析

关于记叙文

课外记叙文阅读《给仇人一块面包》。

这篇文章其实与第一单元《蜡烛》与《亲爱的爸爸妈妈》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三篇文章都是都是描写二战的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都是针对“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个主题,学生在作答时如果能把这篇文章与课文有效的结合起来,应该会节约大量时间,也会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足以显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可是学生在考试时却把课内与课外分开,未能把学过的知识有效的拓展延伸到课外,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课文不理解,作答时出现大量的失误,这题满分十二分,年段最高分为五分,大多数得一分,也是本次考试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12.第13题“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未能准确的把握苏联人民的宽容以及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向往。另外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也有一定的失误。

13、第14题“文章运用较大的篇幅描写战俘们面对激怒的苏联人民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体会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学生未能把它与苏联人民的反应联系起来思考,其实不外就是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苏联人民的善良的品质、博大的胸襟,宽容的胸怀。这类试题学生只要联系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德国人对等待战争的态度,应该可以准确把握作答的信息,说明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内与课的联系,注意课内知识能力的迁移,不能孤立的为课文而教课文。

14、第15题“中年妇女冲到受伤的战俘前举拳要打,为什么却变成失声的痛哭? ”这一题是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与理解,多数学生仅能想到“ 她从这个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看

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影子”未能作深入的思考,仅从自己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不能从对方也就是德国年轻伤号这个角度来思考,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也要关心爱护,他们也反地战争,他们也热爱和平。

15、第16小题“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请你谈谈对这句话中醒悟了什么?德国年轻伤号,他们与死去的亲人一样,也是受害者,只有用爱去宽恕,才能消灭战争留下的仇恨,换来真正的和平。这题由于学生对作品的主题不理解,所以很难作出正确的解答。

关于说明文

本试卷的课外记叙文阅读是基于第二单元的人物记叙文单元设置的。第二单元课内包括《阿与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五篇文章都是写人记叙文,内容都以“爱”为主题。本单元训练目标主要是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同时要体会文章中的博大的“爱”的主题,陶冶自己的情操。下面对《父爱的姿势》这篇文章进行逐题解读。

综合来看记叙文阅读题,难度适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拿到满分14分中的一半以上的分数。五个试题的考查面涉及句段作用分析,人物描写的赏析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段的理解,以及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揣摩。试题的思维量相当大,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选文的主题积极,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领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关于古诗文

这篇课文言文的考查,选自八上语文第五单元。这个单元课标要求是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通译文章的基础上,能用自己

的话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命题完全是依据这个原则来设计。

9.第九题是考查语意停顿,一些学生对句意停顿与句中停顿混起来,平时做的练习多是句中停顿,对更容易的句间停顿一下适应不了导致失误。

10.第十题与第十一题多数学生都能操作,扣分的原因是对观字的理解,观赏与观看是有区别的,在此句中应把观字理解为观赏,不能作观看来解释。

11.第十二题,主要是仿写句的考查,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在考查仿写能力的同时又考查学生课外古诗的积累与理解,只有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才能作答。学生失分较为严重。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

(四)命题作文

一是弄清题意,二是补好题目,三是要选好材料。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四.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欲望,分数也会有所提高。2.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排比句、议论)

四、对下半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稳打稳扎抓课堂,精心上好优质课。

这一点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关键。在老师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老师精心准备了每一节课,但是这一定是好课了吗?不是,还要求我们要行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实做为教师我们都面临这样的困惑,那就是现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被动,这是现实的问题。我校提出的口号就是理直气壮抓成绩。相信只要我们精心上课,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品味到语文课堂之美,学生的成绩应该不成问题。

2、基础知识要抓实抓牢。

字音字形、名著知识、文学常识、修辞语法知识等这些语文最基础的东西一定要牢牢抓住不放,这是现阶段开放的语文课堂中为数不多的我们能够抓住也必须抓住的东西。当然抓实并不等于抓死,总是天天抄写,谁都会烦。所以,抓还是有个方法问题,今天抄写,明天就可以搞个百词竞赛,后天来个找错比拼等,让形式活起来,让兴趣生出来,让效率高起来。

3、文言文与古诗文要引领学生感悟古典文化之美。

开学初学生问我,说八年级下册的古诗和文言文又多又长,背起来很难。我对他们说,你们只说对了一半,八下的文言文和以前所学的相比,不仅长了难了,更注要的是更美了,思想内涵更深刻了。对于中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更好的阅读材料,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更有意思了。

基于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思考。文言文和古诗文教学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背诵课文和知识点的层面,而是应引导学生感悟古典文化之美,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

4、课内现代文教学不容忽视,不要轻易删减教学内容。

本学期时间较短,但我仍不建议轻易地删减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可能认为,一些不重要的自读课文,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讲了。我们认为,课文根本就没有重要与非重要之分,任何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都是编者经过深思的。我们应深入研究一下编者的意图,领会课文之美,领会课文所蕴藏的知识点、训练点。即使没时间,一篇课文至少也应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自读。

5、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与积累的关系。

刚才讲到了语文学习的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我们认为,语文课应该开辟课外阅读广阔天地。引领学生读书,引领学生走进书店,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看书多了,语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有人认为,当今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作文教学有一定的“靠天收”的成分在内,我想这一点所说的就是一些课外看书多的同学自然就具有一定的写作的天份,其实何来天份,只是由于他们的阅读积累较多罢了。

6、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

刚才就谈到了作文,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可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中,却长期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主要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作文难判,作文难提高等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问题是要学生多读多写,教师没有必要把自己囚于一个难教难判的十字架之上。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精教简判,多读多写。

贵州遵义一官员被判刑后获清白身 欲恢复工作未果

2014-12-08 06:53 来源:成都商报 我有话说

原标题:原县委副书记的“上岗”路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原县委副书记熊祖模,2011年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和贪污罪被带走,并被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随后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1年。

2013年5月贵州高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终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

2014年5月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撤销了对熊祖模的起诉。

三年左右的时间里,熊祖模这个曾经的县委副书记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落差。“按照法律认定我是无罪的,那么我现在身份到底是什么,我何去何从。”

2012年1月11日,道真县公安局对熊祖模执行拘捕并对他涉嫌滥用职权,为在道真投资酒店的商人李晓琳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返还土地出让金以及受贿44万元两项罪名展开审讯。熊祖模说:“公诉机关指控我在2009年11月初,在我办公室收取李晓琳1.5万元的行贿,然而这段时间我拿出了在日本学习的护照机票,航空港的记录和学习的资料等等证明。”

2012年10月16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熊祖模的案件,12月17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熊祖模提请出庭的证人,商人李晓琳、李晓红均未出庭的情况下做出一审判决,认定熊祖模滥用职权致使国家遭受586万3262元损失,非法收受贿赂22.5万元,最终判决执行有期徒刑11年,熊祖模当庭提出上诉。

2013年5月2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做出终审裁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

足为由裁定撤销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发回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熊祖模说:“二审的合议庭人员不一样了,证人出庭作证了,我们提交了很多新的证据。”

2014年5月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向法院申请撤回了对熊祖模的起诉。

据央视《东方时空》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刘木木发自贵州遵义

近一年来,贵州道真县原县委副书记熊祖模最主要的“工作”是:想重新上岗,恢复名誉。

熊祖模曾因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后取保候审,今年年中,检方又以“证据发生变化”为由决定不起诉。

“法律证明了我的清白!”虽然又重新拿到了工资,可熊祖模至今没有工作单位,为此他给各部门写信,在12月4日,遵义市纪委书记约谈了他,并表示会尽快处理他的诉求。熊祖模觉得心里有底了。

想上岗

他为自己的身份苦恼,“我是不是被遗忘了?”

熊祖模正为自己的身份苦恼: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他恢复了自由,但仍觉得差一个名誉上的清白,“我是不是被遗忘了?”11月17日,他找到遵义市委常务副秘书长余航海,余航海告诉他,他的事情引起了重视,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将与他谈话。

熊祖模家住遵义市汇川区香樟印象小区,从这里到市委大院约1公里,步行10分钟。11月26日上午8时45分,熊祖模走出小区1号门,出门左拐,沿广州路直奔市委而去。他没带任何材料,“我的事情他们都很清楚。”他一如既往地从西门进大院,拾阶而上,到A区6楼,径直找到余航海。他对余航海说,过去10天里,没任何组织、任何人找他谈。

他用平静的语调说:他本人,还有他的家人,一直以来都在依理、依法地表达诉求。“法律都认为我无罪了,我应该得到一个交代。”他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重新上岗、恢复名誉的过程,“是如此地折磨人”。

余航海告诉熊祖模,他将尽快再次汇报落实。熊祖模表达了谢意后离去。

走出市委大院,广州路上车流不息,他说,“这几年国家发生了大改变,否则我可能也出不来。”可熊祖模又觉得,未来自己要想短时间内彻底洗白,“很难”。

不起诉

先判刑11年,后“证据发生变化”,作出不起诉决定

2011年12月26日,熊祖模升任道真县县委副书记不足一月,带着下属在大矸镇、三桥镇检查工作,在行至离大矸约2公里的地方,接到县纪委书记张淼的电话,“叫我马上回去。”

他急忙调转车头赶回办公室,发现室内多出了7个大个子,这些人中,他只认识市纪委的张某。

熊祖模被要求“配合调查”,他交出了手机、钱包,皮带被抽走,被连夜拉到遵义县的

“小房子”。

一审判决书显示,熊祖模滥用职权,造成国家遭受586万余元的经济损失,此外,他还前后收受重庆商人李晓红、弟弟熊飞等人现金22.5万,利用职权为其谋取相关利益。2012年12月17日,熊祖模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然而上诉阶段,此案关键证据发生重大改变。会议记录等证据表明,“被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那次会议并不是熊祖模主持召开的。

2013年年初,李晓红重新撰写材料,熊祖模的辩护律师周泽还指出,此案存在案源不明、调查程序混乱等多个问题。

2013年5月2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此案发回重审,当年11月19日至21日,此案再次开庭审理,未做宣判。2014年1月10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熊祖模做出取保候审的决定。6月20日,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向熊祖模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

此案公诉人梁栋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以现在证据标准看,对熊祖模作出不起诉决定,符合法治精神。

去哪儿

有工资,无单位,陷入另一种尴尬境地

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汤光仁表示,熊祖模得到的实际上是存疑不起诉,“补充证据后又可能被起诉,如果他认为自己不构成犯罪,可以申诉要求给予绝对不起诉的决定,

提前还其清白。”

有学者认为,对存疑不起诉案件,应该设立再起诉的期限,避免社会不清不白的评价,致使不被起诉人的日常活动难以展开。熊祖模的辩护律师周泽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这份不起诉书证明熊祖模的犯罪事实不存在。

拿到《不起诉决定书》的熊祖模“有点感动,但不激动”。他认为,尽管他最终等到的不是无罪判决,但从结果来说,一样证明了其清白。“感动的是法律最终守住了底线,不激动的是,此案已经给我和家人造成了重大伤害。”

更重要的是,熊祖模很快陷入了另一种尴尬境地:无处可去。“我被无端剥夺了工作的权利。”

从6月23日起,熊祖模就开始向道真县政府写信,请求补发其工资、补贴,要求恢复名誉。目前其工资卡每月15日都能收到一笔不到4千元的工资,工资按照调整前的水平发放,但“奖金、福利一直没落实。”

为重新上岗,他称找过纪委,也找过组织部,还找过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

要名誉

他最痛苦的,真相大白之时,“仍有很多人不相信我”

在相关书面诉求中,除了请求市委恢复其职级待遇并妥善安排工作外,他还请求市委责成相关部门,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恢复其荣誉。

在给相关部门的信中,他写道:我是从农村走出来、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干部,视荣誉如生命,一直以来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没做过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熊祖模说,他希望至少道真县能召开专门会议,将其重获清白一事在党政系统广而告之。一年了,因身份尴尬,他没去过道真县县委一次。

遵义市纪检监察网至今可查的一篇宣传稿显示,去年6月,遵义市召开全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熊祖模案等被当作典型案件通报,“全市领导党员干部要从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吸取教训。”彼时,熊祖模案刚被贵州省高院打回重审。

熊祖模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一旦被带走调查以后,都是一边倒的声音,他最痛苦的,莫过于真相大白之时,“仍有很多人不相信我。”

11月27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致电遵义市纪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询问熊祖模案的后续处置,两办公室均未给予明确回复。

未来,他是否辞职

熊祖模今年48岁,是家中老三,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是农民的儿子,自称从未替家人谋私利,至今没参加一次女儿的家长会,也从未进过组织部长的家门。

熊祖模的仕途是从福星乡土地工作员的身份开始的,曾连续40余天与老百姓一起背石粉泥浆,因工作出色获得过上级表彰,自称在为官22年的时间里,“对得起老百姓!”

熊祖模的家空旷而杂乱,家中桌上的葡萄等水果长期无人打理已经干瘪。在卧室内,

其材料装了一纸箱,为向各部门寄材料,家人还专门买了打印机。

熊祖模的生活圈子发生了变化,官场朋友逐渐疏远,但让其略感欣慰的是,通过间接渠道他听到,“仍有领导同志相信我”。

他觉得,有错必纠的司法理念并没有在其身上得到体现。11月26日中午,熊祖模在其家中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只想向社会证明我的清白,至于这个职务给我恢复了,我辞不辞职,这是另一个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