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自治区继续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同盟会的成立》说课实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贺州高中 翟华君
【教学设计思想】
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较为准确的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上,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又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手段采用上注重适当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注重灵活性。通过一定的对话交往形式,如知识竞赛、讨论与问答,交流与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在交互作用中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教学活动简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同盟会的建立,性质及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培养学生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感受用竞赛激励法、文献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讨,交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 革命派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3) 对历史及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及责任意识。
4) 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及执著追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纲。
【教学难点】同盟会政纲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文献法,讨论法、对话、比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秋瑾和孙中山的照片,提问学生从中可得到什么信息?
制造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了解两人的愿望。
生答。
教师点拨:秋瑾,文武双全,是女生的榜样,孙中山,男生的楷模;然后直奔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俩在民主革命前期所做的贡献。从人物入手引出课题:同盟会的成立
【学习指南】很多人觉得历史一学就会,一考就糟,为什么?就是没有深入理解历史,掌握学历史的方法。那方法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曲。了解历史要准,理解要深 ,见解要新。今天我们就按这个方法来学习,看看历史是难学还是有趣?
此环节设计意图:应试教育强调一定要在课堂上落实多少知识点,而新课改教学不强调这些,而是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离开课堂后仍能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与能力。
第一步:了解历史------掌握知识点------准
开动脑筋,学思结合:快速阅读课文,掌握大屏幕上的知识点,3分钟后进行男生、女生知识大比拼。
先在屏幕上出示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讲明比赛规则。
1、分两大阵营:快乐男生和超级女生
2、比赛规则:对一问加10分,见解新加10分
3、选出记分员和监督员。
4、比赛分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时间6 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搞好学习提供有计划的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后,让同学们以比赛的形式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提炼和表达能力。
3 分钟后,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如下:
1)同盟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2)同盟会成立的阶级条件是什么?
3)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
4)黄兴担任什么职务 ?
5)同盟会在国外有几个分会?
6)同盟会在我们广西有分会吗?
7)三民主义包含哪三大主义?
8)保重派与革命派论点的焦点是什么?
9)革命派与保皇派哪个更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十几个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及时给予点拨,然后记分员公布第一轮比赛的成绩,教师对胜方给予掌声鼓励,同时鼓励落后的一方不要泄气,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回合的比赛中胜出。
第二步:理解历史、探究历史-------深
重点探究:三民主义
展示图片: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十六字纲领-
展示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人满族人专制,故要
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要搞清楚的就是三民主义是什么?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的关系?三民主义与三大革命的关系?三民主义有哪些局限性?在屏幕上打出:三民主义------是什么------为什么------缺什么?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探究,可以讨论。3 分钟后先是教师提问。学生可以集体回答,也可个别回答。然后是学生相互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及时点拨并引伸、拓展,最后在大屏幕止依次打出下列提纲:
1)是什么?
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2)为什么? 3)缺什么? 纲领 革命
驱----恢 民族革命
(反清≠反帝)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 国?性质?)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联系今天的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为什么要进行三大革命?
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其根源是什么?
4)评价三民主义
此环节设计意图: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学------思------议相结合。教师设问与学生自主提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的收获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结论,而在于使学生思考了多少有收获的问题。通过设计三民主义是什么?为什么 ?缺什么?三个环节,将中外对比 、历史与现实融会贯通,意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
第二回合比赛:有问必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节
提问范围 :第三子目内容
比赛规则:提一问加10分,回答对加10分,回答有创意再加10分(男生问女生、女生问男
生、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老师提问和回答不计分)
比赛双方:快乐男生和超级女生
比赛时间:5分钟
公布比赛最后结果。
此环节设计意图: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这种“社会性的交互作用”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一种有目的的课堂学习活动中,通过一定的交往形式,如讨论与问答,交流与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产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在学生获取新知
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始终是主体、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导演、配合学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只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三步:见解历史、感悟历史
出示五张图片(陈天华、秋瑾、徐锡麟、黄兴、孙中山的照片)请说出他们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什么贡献?然后每位同学从中选出你最欣赏的一位“我想对你说--------?”
此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自己归纳革命家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什么贡献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人物也把本节课作了一个小结。
2、把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处理信息,阐述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对历史及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及责任意识,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后记】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动手动脑,课后加深巩固,能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我从注入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处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开课到下课,学生始终是主体、是主角,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导演、配合学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只是更
好地为学生服务,这是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设计中,我还将有的内容灵活设计、拟在具体教学中适当处理。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历史课堂从而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也使我从中得到教学反馈。当然本节教学设计仍然有它不足之处,可能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不够全面、完善,与非常满意的课堂有距离,这将更好促使我在以后教学中去探索、去发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