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评析
语言学习是艰苦的,如果教师方法不得当,那学习过程甚至是非常枯燥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既能完成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又能愉快地学习呢?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应加入到被教育者中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去发现他们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
1.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思; 2.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
3.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 4.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
5.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学习的东西;
6.解放对学生不必要的约束,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
可见,陶行知鼓励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只是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要有“六大解放”的先决条件。只有“手和脑在一块干,才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们教育者必须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动和自觉精神,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体会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生活相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时有着明确的目标,带着具体的任务,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才成了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下面是我对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所作的分析: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着眼问题,淡化过程”,等等诸多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引发了许多老师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怀疑。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将小组合作这一方式带到我们课堂中并进行推广。
二、课案的观察描述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课前,老师按6人一小组,把学生分成1—9九组,每个小组可由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每组选一位组长。为了竞争需要,讲桌上设置抽签桶,每个签代表一小组,每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在黑板上专门设置各组的加分表格,并向学生说明哪组合作的好,问题回答的对,就给哪个组加分,最后看哪组的分数最高,那组就获胜。
课中,Step1. Lead-in
老师先放了些自已在各地旅行时拍的照片,美丽的照片立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问:从这些照片能推断出老师喜欢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了traveling. 老师又紧接着问: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for traveling? 有学生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就把黑板上该学生所在组加分,学生热情马上攀升,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听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后,老师把答案引导到了第一个活动的主题:Packing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raveling .
Step2. Language input.
老师抛出了话题:Different trips need different packing. What do you need to pack for the following trips? (A beach vacation and sightseeing in a city).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并且给每一小组只发一张汇总表,让他们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时间到后,各组都停下,学生举手很活跃,叫第一组汇报时老师先问:“How many words do you have?”该组汇报完毕后,老师把该组加分,这下教室沸腾了,叫下一组时,先说:“Which group has more words?”并且学生汇报时不能重复前面组提到的。当然,这一活动中,老师并没忘掉黑板上各组加分。
Step3. Listening task. 处理课文中的听力部分,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猜:What are the family going to do ? What have they done for their trip? 完成1B听力。
Step4. Language input. 听力完成后,老师又提了问题:What else do we need to do before leaving home ?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尽可能多的短语。像lock the door and windows, feed the pets, turn off the TV and lights等等。同样的,小组汇报时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都希望自已组的分数更高,争先恐后举手,连平时比较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在组员的带动下高高举起了手。举手同学多时,就抽签决定以示公平。
Step5. Pair work. 利用刚才学生已列出的短语,老师把本课的语法---现在完成时操
练了起来,老师问:If you are leaving home , have you done the following things ? Do Pair work with the above phrases.
A: Have you …
B: Yes, I have. / Yes, I’ve already …/ Not yet. I’ll do it in a minute.
Setp6. Listening task. 又穿插了课文中的2a、2b 听力练习。
Step7. Memory challenge. 教师根据听力材料内容改编了一篇完形填空,让学生根据记忆填空白处,又是采取小组竞争形式。
Step8. Group work. 教师设计了第三个小组活动:Who have looked after themselves well in the past week?
给出的情景是:Suppose you are a parent who has not been at home for a week. List a set of questions to learn about what your children have done in the past week.
并给出 Model: Have you finished all your schoolwork?
Have you watched TV too much?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再由每组的leader汇报:has already …, but he hasn’t …
在课的最后,老师还设计了一个Teaching evaluation.让学生对自已这节课的状况进行了自评,然后再根据黑板上各组的分数,评出了优胜组,并给予了奖励。
三、课堂结构与设计意图分析
本堂课,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讨论旅行时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讨论很热烈,想出了许多老师也没想到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把本节课需掌握的新词汇都解决了。
活动二:让学生讨论离家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大量短语的列出为下面句型的操练
作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些短语,再让学生操练现在完成时态Have you … ? 就非常容易了。
活动三:把现在完成时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直比较困难,而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是一个星期不在家的父母,回来后询问孩子在上周的情况,很自然的就用到了Have you …? 句式。在此基础上,父母亲汇报孩子在上周的状况,又延伸到了现在完成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has already …
四、启示
这节课,合作学习贯穿于始终。但却没有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自由化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2、活动具有目标性
3、适当的竞争机制
4、合理的评价机制
五、结束语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