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行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血白细胞(WBC)等检测,比较两组间上述检测值的差异,同时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作为标准)分为轻、中、重型脑梗死三组,比较三组间Lp-PLA2水平的差异,并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Lp-PLA2与Hcy、LDL-C、Fib、Glu、WBC的相关性。 结果 病例组Lp-PLA2、LDL-C、Hcy、Fib、WB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p-PLA2在轻、中、重型脑梗死三组中递增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与Hcy、Fib、Glu、WBC无相关性。 结论 Lp-PLA2水平的高低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Lp-PLA2作为脑梗死预后一种新的预测方法,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相关指导。
标签: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疾病的60%~80%,由于其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梗死发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炎性浸润过程,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始终;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有必要重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炎症反应。Lp-PLA2是一种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标志物[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的Lp-PLA2等指标,探讨Lp-PLA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改善脑梗死预后,减少其复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20例为病例组,年龄(64.42±10.89)岁,脑梗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3 d内有神经系统局灶缺失症状,并经头颅CT或MR等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分组,15分的为重型脑梗死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2.33±12.83)岁。经病史询问无脑血管病史,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卒中。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空腹抽血行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血白细胞(WBC)等检测,同时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血浆Lp-PLA2的测定由广州金域检验中心完成,采用天津康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定量测定试剂盒,按其操作说明进行检测。Lp-PLA2参考值意义:>168 ng/ml可能有粥样硬化炎症,≤168 ng/ml为正常。其余的生化指标由我院检验科完成检测(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结果的比较
两组的Lp-PLA2、Hcy、LDL-C、Fib、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血浆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经单因素两两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浆Lp-PLA2水平含量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36,P=0.000)(表2)。
2.3 Lp-PL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分析,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与Fib、WBC、Hcy、Glu无相关性(表3)。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研究表明,炎症、氧化应激等作用造成动脉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脱落进而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出现脑梗死[3]。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水解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酰基的氧化磷脂,生成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两者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单核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沉积、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及使其不稳定,增加急性血管事件的风险[4-5]。
本研究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Lp-PLA2水平较正常者明显升高,与王大力等[6]的研究相符;同时笔者发现,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是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预警因子。另外本研究还发现,Lp-PLA2对进展性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一种预警因素[7],值得进一
步研究。鞠卫萍等[8]的研究也发现,采用超早期高压氧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能够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降低Lp-PLA2水平。
Lp-PLA2水平与LDL-C等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国内外报道不一,比较一致的是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本研究也显示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与Fib、WBC、Hcy、Glu无相关性,与国内外相关报道[6-9]基本一致。由于Lp-PLA2在血液中与LDL-C结合[10],以脂蛋白颗粒结合体存在,这可能是Lp-PLA2与LDL-C呈正相关的原因;同时国内也有报道提出,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Lp-PLA2水平[11],改善脑梗死预后。高Hcy也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2-16],但其水平受饮食习惯、遗传等影响,具体的脑梗死发生的机制目前不确切,可能通过影响凝血机制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反应等导致脑梗死[17-21],临床上可以通过叶酸、维生素B12等有效治疗降低Hcy的水平,改善预后[22]。可见Lp-PLA2是脑梗死预后一种新的独立预测指标[23],为防治脑梗死提供了新思路。综上所述,Lp-PLA2水平可以作为脑梗死预后的一种预测指标,Lp-PLA2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临床上通过检测Lp-PLA2,并根据其相应结果做出有效干预措施,从而改善脑梗死预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与急性脑梗死有关的炎症标志物,本研究由于条件限制,未把hs-CRP纳入分析是本文的一大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AC,Peter HJ,Michael HD.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marker[J]. Am J Cardiol,2008,101(12):42-5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王莎,赵世刚,马文娟.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83-85.
[4] Garg PK,McClelland RL,Jenny NS,et al.Association of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 [J].Vasc Med,2011,16(4):247-252.
[5] 费世早,王磊,庞洪波,等.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44-46.
[6] 王大力,陈瑞英,郑清存,等.急性脑梗死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10-11.
[7] 汪学军,何杏玲,孙玙,等.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4):419-421.
[8] 鞠卫萍,周建华,苘红好,等.超早期高压氧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Lp-PLA2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8):83-86.
[9] Winkler K,Winkelmann BR,Schamagl H,et al.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activity indicates angiograph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dependently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the Ludwigshafen risk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Circulation,2005,111(8):980-987.
[10] Caslake MJ,Packard CJ,Sucking KE,et al.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a potential new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0,150(2):413-419.
[11] 朱少文,张锦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97-99.
[12] 况磊,陆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5, 42(21):99-100.
[13] 赵海永,侯新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8):4-7.
[14] 左江华,孙春秀,王建民,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2):99-101.
[15] 万功山,宋艳荣.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4,2(1):28-29,33.
[16] 冯敏,焦贤春,沈龙山,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J].疑难病杂志,2014,2(8):793-795.
[17] 罗春华,李国静,刘敏,等.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30):3676-3678.
[18] 祁瑞芳.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4):136-137.
[19] 祁瑞芳.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8):152-154.
[20] 杨西爱,龚家明,刘毅,等.急性脑梗死患者 LDL-C、Hcy、Npt、CRP 水平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5,3(11):1111-1114.
[21] 蓝少勇,林东.氨酸负荷试验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患者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预测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153-155.
[22] 姜晔,廖仁昊,王会军,等.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2):69-70.
[23] 王小平,王丽.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关系[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149-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