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我国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可以用南北两个大地理区域来划分。就南方而言四JlI话及贵州话有其独特性。在本文中笔者以贵州方言为例对贵州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具体差别进行分析并研究贵州汉语方言地区的普通话教学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普通话:贵州方言:特点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定义中国各地方言的:“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而同一书对普通话的定义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起源于部落及部落语言是汉语在不同地区的演变结果。几千年来汉语的使用远未统一。许多分歧严重的方言甚至成为不同地区人们交流的障碍。
20__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从法律层面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根据贵州各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贵州方言可划分为川黔方言、黔东南方言与黔南方言。除上述三个主要方言区外
第 1 页 共 7 页
也有方言岛这种情况存在如在安顺屯堡地区的二铺话就和南京话较相似而与周边的方言特征差别很大。
一、川黔方言的特点
川黔方言在历史上构成了西南官话的主要部分。川黔方言在贵外憎的分布范围较大它覆盖了贵州北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中部和东北部等近六十个市县区。
在此以贵阳话为例贵阳话与普通话相比之下有一些特点例如声母少、韵母少、没有撮口呼等。但即使声调及发音上拥有少量的差别所谓的“贵普话”与普通话也较为相似。在此之中贵阳话与普通话还有以下区别:ǔ韵读作i如“虑、旅、鱼、女、屡、需”等字。u韵读作iu如“曲、菊、曲、局、郁、旭、育”等字。鼻音消失即“青=亲”“英=音”等。边音和鼻音n不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不分或根本没有舌尖后音。还有“hu”“fu”不分等。贵阳话还没有轻声和儿化音。
二、黔东南方言的特点
黔东南方言主要分布于贵州东南部的镇远县、玉屏县、凯里市等地而方言除了汉语西南官话还有苗语、侗语等。
黔东南方言包括了西南官话的贵州方言中的多种土语主要有凯里雷山话、丹赛麻江话、镇远天柱话、黄平话、黎平话五种类型其中黄平话属于川黔方言;而镇远话、黎平话类似湖广口音;丹寨话与川黔方言相似。
第 2 页 共 7 页
黔东南方言的个别声母与普通话声母作比较也有差别如:有无唇齿浊擦音v、“hua”“fa”不分等同时鼻音n和边音地是没有区分的。
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黔东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也曾受民族语言影响。黔东南方言在语音上可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片区在东部片区当地人说普通话时受黎平话的影响较大大多带有“黎平腔”也就是黎平汉语方言基础上的方言语调;西部片区在经济方面主要以凯里市为中心黔东南人称为“凯普话”。
三、黔南方言的特点
黔南方言主要被用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独山县、雷山县等地域。黔南方言在贵州方言中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在声调系统上与贵州其他地区的西南官话有许多不同。黔南方言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片区一片区是以都匀市为代表;二片区以贵定县为代表;三片区是瓮安县。
在这三大片区中最有特色的是都匀市片区。方言有五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保留了入声调而贵定片区方言和瓮安片区方言中的调类则与普通话一致因此三个片区的人在说普通话时遇到古人声字总是习惯读成阳平调。例如“拨、剥、逼、谷、八、北、笔、法、给、跌、必、促、不、策、发(头发)”等古人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跌、剥、八、逼、拨”归入了阴平;“谷、法、笔、北、给”归入了上声;“不、促、必、策、发”归入了去声。
第 3 页 共 7 页
四、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普通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方言。普通话是吸收了不同方言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在方言中生动独特、表现力强的词都有可能被普通话所吸收使用。可以说普通话的词汇比其他方言更加完善普通话是一种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如果把汉语方言当作是母语和生活用语那么普通话就是教育和沟通用语。
国家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与保护民族地区汉语方言这两者之间不但没有矛盾还能相得益彰。贵州汉语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是和谐共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
五、在方言区如何开展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音素更为齐全是用四声调配节奏感与音乐性都较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准确掌握声、韵母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普通话的学习中声韵母发音只是基础。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发普通话的单个音时可以能做到准确但连贯起来时就显得生疏。
要想学好普通话首先是要掌握好声、韵母的准确发音;二是要有正确的声调声调在普通话的口头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声调规范的语言会显得更加自然流畅。对于长期讲方言的人来说学习声调语流一般要比学习声、韵母更为困难。不过声调也并非不可学会普通话的声调和一些声调比较复杂的地方语言相比较普通
第 4 页 共 7 页
话的声调较为简单也更有规律可循。它有四个声调:第一声叫阴平声第二声叫阳平声第三声叫上声第四声也叫去声。其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称之为调值。
对于鼻、边音不能分开的问题教学者要着重讲解示范清楚鼻边音声母的发音特点其中需要特别提醒在学习中鼻边音声母中的鼻音的气流是只从鼻腔出来的边音的气流是从口腔中舌头的两侧出来的这一关键点。
在具体教学中教学者可示范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发边音过程中意识到气流是从口腔里的舌头两边出来的并通过口腔后部肌肉的放松和收缩来体会鼻腔的开关使鼻腔里不存在通过气流的现象此时可以借助用捏着鼻子的方式来判断边音是否发正确如有鼻音说明发音不对没有鼻音出现就说明边间的发音就正确了或者是鼻子里面不能存在气流压力时边音就发正确了通过学习者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巩固形成意识记忆和肌肉记忆边音的正确发音方式就能巩固下来以致能灵活运用。同时学习者需要注意普通话词汇的积累哪些字是边音哪些字是鼻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鼻音和边音的区别和正确发音方法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另外在普通话中翘舌字要比平舌字多。比如发音时舌尖的位置靠前了或靠后了都会造成语音不准确如果偏差再大一些就会变成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学习者必须要掌握发音要领比如平舌舌尖抵住两齿缝嘴唇要裂开翘舌舌尖要上翘唇型要圆等等。
第 5 页 共 7 页
贵州方言区学习普通话还有—个障碍就是“e”和“er”的发音。普通话中的单元音韵母“e”它的响亮点(舌位高点)是在后半高(半闭口)的位置双唇紧张度不大西南方言中的“e”音韵母发的位置也靠后但不是半高而是半低的位置使人在听辨中觉得松散。在学习时练习者可先找到“e”的发音部位先用声母
“g”“k”“h”带出“e”的准确舌位先带舌根阻(g、k、h)声母发音训练再发舌尖中阻(d、t、n、1)。然后去掉声母再发“e”。通过这种方法能更加容易确认“e”的发音部位及纠正“e”的位置随之而来的就该是巩固训练体会和感受练习发音时的唇舌状态。
针对练习普通话中的不与其他声母拼合、独立成音的“er”可以先发“二”中的前“a”。在双唇完全打开的发音“a”过程中练习者自主地将舌尖逐渐卷起使舌尖对准上腭动作不要太陕体会舌尖的运动行程因为“二”为去声由前“a”起音且動程长容易感受和体会到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辨析掌握“e”“er”的发音要领了。
当然贵州汉语方言地区人员在普通话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其本身的语音特点变更细节。
六、结语
在比较贵州地区三个主要方言区(川黔方言区、黔东南方言区、黔南方言区)中的方言与普通话后笔者总结出了具代表性的几个发音与语调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笔者希望通过对贵州地区方
第 6 页 共 7 页
言异同的分析与总结为在贵州地区进行普通话教学提供指导并为推广普通话及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做出贡献。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