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用于X射线测厚仪的高压直流电源

来源:知库网
赵卫东等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种用于x射线测厚仪的高压直流电源 NaturaI Sci ence 振逆变电路可以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具有开关损耗少、效率高等优点,已经在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4 。 鉴于以上分析,在高压直流电源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谐振变换技术,电源的电压最高可以达到120 kV, 并且在调试过程中很少有高压打火击穿器件的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 1基本串联谐振电路 基本串联谐振电路如图1所示,由谐振电感L 、谐振电容C 和电源 组成。设t。时刻谐振电感的初 始电流为iLr(£。)一 。,谐振电容初始电压为 (£。)--Uc o,不计电路损耗,从to时刻开始,谐振电感和谐振 电容自由谐振工作,由图1可得 di dt|r Lr + 一us,Cr-- 一 r。 (1) 解方程(1)得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iL(t)=IL OCOS ( 一 )+—— — sin cot(t--to) , 厶Us--Uc 0 (2) 瓶姐器 一 一 高整滤 频流波 UC ( )一U 一(U 一Uc 0)COS ( 一to)+Z L0 sin (£一to)。 (3) 其中:叫 为谐振角频率, 一1/L,,/L-- ̄CN。z 为特征阻抗,z 一 ̄/—L,/—Cr。 可以看出,谐振电感电流iL 和谐振电容电压UC 均为正弦 波,谐振频率厂 决定于谐振电感L 和谐振电容c 的大小。当 iL ( 。)一 UC ( o)一0时得到: n (£一 。), 玉 (£)一 Zsi全谐式变 桥振逆器 ===H==I二二= 升变 压压 (4) 二==工==H二== 倍整 压流 (£)一U [-1--cos (t--t。)]。 (5)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图 Fig.1 Sketch of the series—resonant circuit 式(4)和式(5)表明,iL (£)和 值时,另一个为零。 ( )分别按正弦和余弦规律 变化,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所储的能量相互交换,一个达到最大 2电源系统设计 电源结构如图2所示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实现高频AC/DC变换,第二部分实现高频DC/DC变换。 整 AC 380V 高 频 逆 变 DC 流 滤 波 12OkV 电压、电流取样 控制电路r—-.1多路辅助电源 图2电源系统结构图 Fig.2 The structural diagram of power supply system 2.1高频AC/DC变换单元 三相市电整流滤波后馈人高频逆变器,逆变器把直流电逆变成方波交流电,然后馈人升压变压器,变压 器变比为1:1.5,主要起到隔离作用,目的是减少来自后级“谐振变换部分”的高频干扰。变压器的输出接 到高频整流电路得到直流电压。 时间 二= 同时该部分还设置过流亭 达. !?, 。 直. 过压保护,对输出电 。 Fi图3电源第一部分的原理图 : 池g 。。f f: g.3 s h。m 。f p。 。 pply 流、电压进行采样,反馈到控制系统,一旦出现过流 或过压,控制电路停止输出触发脉冲,关断逆变电路的开关,使输出为零并报警。 对该部分电路进行测试,测试负载取80 Q,取样电阻1.6 Q,输出直流电压500 V时,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 波形1为取样后直流波形,波形2为纹波成份,约为 1 。倍压整流输出电压纹波系数计算公式[ ]为 ,一J_1、 一 J ×100 。 (6) 其中: 为输出电压纹波系数;f为交流电压频率;C为电 容电量;R为负载阻抗; 为倍压级数,按1倍压粗略估 计,与实际测得基本符合。从式(6)可以得出,提高倍压 整流电路输入交流电的频率是降低直流电压纹波系数的 有效途径。 2.2高频DC/DC变换单元 图4直流电压取样波形和纹波成分图 Fig.4 The waveforms of DC—voltage sampling and ripple components 电源的第二部分主要由串联谐振变换器、高频高压 脉冲变压器和倍压整流电路构成,电路的拓扑结构如图 5所示,图中 是前一单元的输出直流电压。通过设定 谐振变换器的谐振频率和开关频率,逆变得到准正弦波 电压,由高频高压脉冲变压器升压后接人倍压整流电路, 最终获得直流高压。 由前述分析可知,串联谐振变换器输出电压的谐波 成分少,减少了由于谐振引起的高压打火和击穿现象。 同时,开关工作在“软开关”的状态,开关损耗小、效率高。 此外,串联谐振电路有一个固有的特性阻抗,因此其抗短 路的性能非常好,这个性能对于高压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高压开关电源普遍采用谐振变换方式。依据逆变器 图5 电源第二部分的原理图 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econd unit of the power supply 开关频率.厂 与谐振频率.厂 的关系,变换器有3种工作 f f 方式:①f < J r,电流不连续工作模式(DCM);②百J r< f <_厂 ,电流连续工作模式(CCM);③f。>fr,电流连续工作模式(CCM)。本设计通过调整控制电路的触发 , 脉冲频率,使得电路工作在等<, < 模式下。 谐振变换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谐振回路电流与电压的方程,相关文献已经作了详尽的分析,这里不再赘 述。 由文献[6]和文献[7]可知,一次谐振负载电容上的电压增量为 △V一4V0C /c , (7) 赵卫东等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种用于X射线测厚仪的高压直流电源 l ̄latural Sci ence C 进而求得谐振电容C ,谐振电感L 为 CI—nCe f sf(4V ft , L :V/nn C △vf 。 8 ■ 啊啊旧 (9) 打印钮 嘲圈 根据前述分析,由式(8)得谐振电容CT为0.35 tLF。 由式(9)计算谐振电感值L 为60 H,包括变压器次 级折算到初级的漏感,如果变压器漏感比较大,可以省 、-■■-_ 选择 文件夹 '  ;. 关于 储存 略谐振电感,直接利用漏感作为谐振电感。高频变压 器变比 为1:40,故谐振频率约为35 kHz,控制开关 频率为19 kHz左右时,谐振变换器工作在CCM模 式。实验测得谐振电流与触发脉冲波形如图6所示。 高频变压器初级最高峰值电压接近500 V,变压 图6谐振电流和开关管驱动电压波形图 Fig.6 The waveforms of resonant current and driving voltage of switches 器次级输出最高20 kV,倍压整流电路倍压电容采用 6 nF,高压硅堆反向耐压值为35 kV,留有15 kV的余量,经过6倍压整流后,空载可获得最 高120 kV直流电压 ]。为了提高耐压绝缘强 度和防止受潮,将高频变压器和倍压整流电路 整个升压部分放在一个装有变压器油的大油箱 中,油箱内同时还设置了取样电阻阵列,供测量 高压用,通过端子与外部连接,直流高压电通过 高压插头与外部连接,油箱实物如图7(a)所 示。 (a)变压器油箱 (b)控制电路及辅助电源箱 2.3控制电路和辅助电源 图7电源装置实物图 Fig.7 Appearance of the power supply 系统控制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控制两 个逆变器,主要由SG3525,LM358,EXB841 及外围电路组成。 SG3525是一款功能齐全、通用性强的单片集成PWM芯片,其主要功能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 器、误差放大器、PWM比较器、欠压锁定电路、软启动控制电路、推拉式输出等。使用灵活方便,适用于中小 功率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设计。使用该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开关电源不但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还具有外 围器件少,调试和安装简单等优点。 LM358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 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压无关。 EXB841是日本富士公司提供的300 A/1 200 V快速型IGBT驱动专用模块,整个电路延迟时间不超 过1 s,最高工作频率达40 ̄50 kHz,它只需外部提供一个+2O V单电源,内部产生一个一5 V反偏压,模 块采用高速光耦隔离,射极输出,有短路保护和慢速关断功能。EXB841模块内部包括光电耦合器、运算放 大器、推挽电路、过流保护以及稳压管输出基准5 V电压等几部分。 辅助电源主要为控制系统和显示部分供电,由一个多抽头变压器将工频交流220 V电作多种降压变换, 经整流滤波以及7818、7815、7915、7805、7905三端集成稳压器后直接对各部分供电。可以提供+18 v,±15 V,±5 V三种多路电源,除去高频高压变压器和倍压整流电路外,电路其余部分以及控制电路和辅助电源 都放置在一个箱子内,如图7(b)所示。 3 结论 在电源的设计中,考虑到将闭环取自终端高压输出可靠性与安全性都不高,尝试在低压侧实现闭环稳 压,并设过流、过压保护。同时,由于X射线测厚仪负载需要高电压小电流,故采用倍压整流器;采用谐振逆 l山囊辩搜大掌 学手 自然科学叛 90 第320101年6卷第3月 期 VJuOnI 30 NO 3 2O11 变电路,解决高压时频繁打火的问题;利用了CCM模式下串联谐振逆电路具有恒流充电、软开关等突出优 点。由图6可以看出,当驱动信号上升沿到来时,正向谐振电流的值为零,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当 驱动信号的下降沿到来时,谐振电流也已基本过零,从而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组 装后,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测试,为了模拟x射线发射装置,在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输出侧接25 MQ 等效电阻负载,电源的容量在700 VA左右,用高压探头测得电源最高输出电压可达到120 kV,效率在8O 左右,输出电压变化时,效率也变化。总的来说,电源的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基本相符合,但在提高电源输出 功率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E1]LEE S Y.Accelerator physics base[M].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ress,2006. E2]冯德仁,郭宏,王相綦,等.方波馈电的高压倍压整流电路打火机理分析I-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8,27(2):68—70. FENG Deren,GUO Hong,WANG Xiangqi,et a1.Analysis of striking mechanism of high voltage-doubling rectifier with square waves[J].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2008,27(2):68—70. [3]邵建设,尹建武,冯杰,等.谐振变换器中电流一开关频率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9,35(1):163—167. SHAO Jianshe,YIN Jianwu,FENG Jie,et a1.Characteristic of resonant current VS switching frequency of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09,35(1):163—167. [4]王广州,师宇杰,唐丽焕,等.串并联谐振倍压变换器高压电源的设计与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32(7):98—101. WANG Guangzhou,SHU Yujie,TANG Lihuan,et a1.Design and research of a seriees—parallel resonant dual voltage circuit of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06,32(7):98一101. [5]张春林,严萍.基于DSP的数字化高压直流电源的研究l-J].高电压技术,2008,34(10):224—2243. ZHANG Chunlin,YAN Ping.Research of digital high voltage DC power supply based on DSPEJ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08, 34(10):224—2243. [6]王广州,师宇杰,刘小宝,等.串并联谐振倍压变换器原理分析、建模及仿真[J].电力电子技术,2006,40(2):116-118. WANG Guangzhou,SHI Yujie,LIU Xiaobao,et a1.Principle analysi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series—parallel resonant dual voltage DC/DC converter[J].Power Electronics,2006,4O(2):116-118. [7]苏建仓,王利民,丁永忠,等.串联谐振充电电源分析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16(12):1611—1614. SU Jiancang,WANG Limin,DING Yongzhong,et a1.Analysis and design of series resonant charging power supply[J].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2004,16(12):1611—1614. [8]朱志杰,张贵新,刘亮,等.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高压脉冲电源的研制[J].高电压技术,2007,33(2):28—31. ZHU Zhijie,ZHANG Guixin,LIU Liang,et a1.Development of a pulse generator for exciting plasma[J].High Voltage Engi— neering,2007,33(2):28—31. [9]范鹏,刘星辉.10 kW高压电源的研制I-j].现代雷达,2006,28(12):97—99. FAN Peng,LIU Xinghui.Developing of 10 kW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J].Modern Radar,2006,28(12):97—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