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测试

来源:知库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回答1-7

1.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2. 下列引文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3.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4. 能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B、封建城市的兴起C、设郡县D、除井田,民得买卖 5.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6. 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②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③私田使用者不交纳赋税 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 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巩固奴隶制统治B、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

C、分封制瓦解导致井田制破坏D、东周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

8.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

段史料说明

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B、春秋时期铁制农业的使用 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9. 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②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 下列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于商周时期的是

①种植玉米和甘薯②出现了中耕农具③已懂得使用肥料④掌握了精耕细作技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

点的是

①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②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封建剥削相对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民间传说B、神话故事C、史书记载D、考古发掘

第 1 页 共 5 页

13. 汉唐时期明智的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促进小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实行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轻徭薄赋②鼓励垦荒③重农抑商④政府编辑农书指导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区域扩大

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陶瓷B、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D、明清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 16. 下列各项不符合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锦、绢、罗、纱产量很大B、中国丝织品受大亚、非、欧人民的喜爱 C、苏州和杭州是隋唐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古代西方称中国为“塞里斯” 17. 对明清苏州和杭州丝织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地官营手工业发达 B、两地民营手工业发达

C、两地家庭手工业完全破产 D、开始使用花楼机

18.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

①用水力鼓风冶铁②发明了灌钢法③瓷器生产技术逐渐成熟④丝织品享誉欧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19. 下列手工业制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D、②③④

①蛋壳黑陶杯②青釉四系瓷罐③邢窑白瓷长颈瓶④粉彩开光花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0.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

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

21.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直伪轻重„凡市,日中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读“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22. 甲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唐朝时的长安城:

①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②出售茶叶、丝绸、瓷器

③到了晚上,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声不绝。 这些描述

A、①②正确 ③不正确

B、①②③都正确

C、②正确 ①③不正确 D、①正确 ②③不正确 23. 关于(宋杭州北关夜市)图的解析,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 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商业活动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城市繁荣,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4.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工夫针铺记,其上文字为:“济南刘家工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工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第 2 页 共 5 页

①刘家工夫针铺属于私营工商业手工作坊②刘家工夫针铺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④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⑤宋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5. 下列关于唐朝商业繁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城市众多,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益州

B、长安城内分东西两市,不但货物众多,而且有大批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 C、农村的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

D、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26. 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加快了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B、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

C、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 D、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7. 北宋时的商人经常将南方的粮食、茶叶贩运到北方的辽和西夏,积极影响是

①加强了南北经济发展 ③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

②缓和了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 ④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①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28. 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表现有

①纸币产生②造船业发达③海外贸易兴盛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0. 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了“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业者三倍

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31. 对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私营工业兴起

B、唐宋以来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明初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清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回答32

32.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平行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解体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回答33-35 33. 明朝手工业商品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纺织业 B、食品加工业

C、冶铁业

D、制瓷业

第 3 页 共 5 页

34. 到清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有

①苏杭丝织业②云南采铜业③北京采煤业④景德镇制瓷业⑤陕西伐木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5. 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有

①手工工场进一步扩大②手工工场内部分工更加细密

③手工工场的雇工数量更多④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6.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 ②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①专卖制度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④家庭手工业

平行题:下列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利的因素有

②官营手工业

③机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起阻碍作用的因素是

①闭关锁国政策②重农抑商政策③官营手工业④政府的重税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如果你要了解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情况,可查阅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37.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

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8. 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和晋商的

共同特点有

①经营范围广,活动空间大 ②善于长途贩运

③以贩运食盐起家,财力雄厚 ④以兴办票号著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9. 雍正皇帝提出“农为天下本,而工贾皆末也”。这一观点对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

影响表达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有利于闭关锁国的推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④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基础 C、②③④ D、①②④

40.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

第 4 页 共 5 页

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6分)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5分)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CBBDC ACBBC 11——20BDBBD CCBAC 21——30ACCAB BDCDD 31——40BBDAD ADBDD

二、材料解析题

(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3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2)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2分) 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4分)

(3)不同。(1分)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2分)起阻碍作用。(2分)

(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