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二中2011年上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 命题:tw 审核:twq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项,错选或少选得2分。) 1、关于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D、只受重力的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
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 B.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C.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
3、对平抛运动的物体,若给出下列哪组条件,可确定其初速度的大小( ) A、 水平位移 B、下落高度
C、运动时间及水平位移 D、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洗衣机甩桶在甩干衣服时,衣服都紧贴在甩桶侧壁上,则衣服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 A、衣服所受的静摩擦力 B、甩桶壁对衣服的支持力 C、衣服对桶壁的压力 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5、a、b 是环绕地球圆形轨道上运行的2颗人造卫星 ra.>rb,则( )
A、a的线速度大于b的线速度 B、b所需向心力小
C、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 D、a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
6、如图所示,A、B是两个靠摩擦传动的不打滑靠背轮,它们的半径在轮的边缘,c 和d 在各轮半径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RA=2RB, a 和b 两点
)
A、va2vb B、 ωb = 2ωa C、vavb/2 D、 ωb = ωc
7、肩负我国首次太空行走运载任务的神舟七号飞船,在绕地球五圈后成功地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并圆满完成了任务。设飞船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
A.
MrGMG B. C. D.
GrGMMrr8、某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度vl=3m/s,要渡过d=30m宽的河,河水的流速v2=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不可能沿垂直于河岸的航线抵达对岸. B、该船的最短航程等于30 m。
C、河水的流速越大,渡河时间越长. D、该船渡河所用时间至少是10 s
2
9、如图所示,用F=20N的力将重物G由静止开始,以a=0.5m/s的加速度上提,则4s末时,力F的功率为:( )
A.20W B.40W C.60W D.80W
G
10、物体从静止不动的粗糙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都做了正功 B、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D、重力势能减少了,因为重力做了负功
二、填空题:(共20分)
11、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绳悬于O点且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则此时绳子的张力为 ,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
则此时绳子的张力为 。(绳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 (6分)
12、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右。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14分)
⑴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_____ ,应记作_______cm。
⑵该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
2
O A B C 力加速度g=9.80m/s,他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跟B点对应的物
体的即时速度,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而动能的
9.51 12.54 增加量为________,(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
15.7
⑶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0分)
13、从离水平地面h=20m高处以v0=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物体从抛出到落地经历的时间t (2)物体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14、一辆质量为500kg的汽车静止在一座半径为50m的圆弧形拱桥顶部。(取g=10m/s2) (1)此时汽车对圆弧形拱桥顶的压力是多大?
(2)如果汽车以6m/s的速度经过拱桥的顶部,则汽车对圆弧形拱桥的压力是多大?
15、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恒为3000N。 (1)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可达到最大速度是多大?
(2)汽车以64km/h的速度行驶时,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大?
16、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⑴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⑵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⑶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姓名: 班级: 考号: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项,错选或少选得2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共20分)
11、 , , 。(6分)
12、⑴___ __ , ____ ___cm。 ⑵__ _____, ________,
⑶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14分) 三、计算题:(共40分) 13、
14、 15、 16、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项,错选或少选得2分。)
题号 答案 三、计算题:(共40分) 16、 ⑴a
环
1 D 2 D 3 CD 4 B 5 C 6 B 7 A 8 AD 9 D 10 C =(k-1)g,竖直向上。⑵sk3H(提示:落地及反弹的瞬时速度
k1k1环 v12gH,a棒=(k+1)g,
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高度s1=v2/2a棒,而s=H+2s1。)⑶W2kmgH
棒 (提示:用递推的方法。第一次碰地后,环和棒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环=(k-1)gt1达到共速v1´,方向向下。以向下为正方向,v1´= v1-a环t1= - v1+ a
棒
和a环=(k+)g,设经过时间
t1,解得t1v1v,v11,该过程棒上升的高度
kkgH v1v1k1h1t12H
2k2Hv1v1k1环下降的高度h2。棒和环第二次与地碰撞时的速度v22-v1´2=2gh1,t12H,相对滑动距离x1=h1+h2=
k2k得v2x12H2H2gH,与上同理可推得第二次相对滑动距离x2=2,即x1、x2、x3成无穷等比数列,其总和x,1k1kk1kW=-kmgx可得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