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方法《科技广场》,2008年第6期

来源:知库网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方法

My new ways of the China’s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吴俊 Althor:Wu Jun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TO,我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就机遇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很迅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的造价管理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挑战而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面对来自国外建筑企业强力竞争,我国必须采取新的造价管理方法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引言]造价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造价管理的新方法,使我国建筑业取得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字]工程造价、造价管理、管理方法、管理现状、管理创新、 [正文]在我们探索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充分地了解造价管理的内涵。

一、 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建设工程造价,一般是指某项工程建设所 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 二、 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改革的深化, 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为适应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建立起一整套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提出“加强工程造价管理”这样一个鲜明的命题,要求我们把工程造价作为整体,从全方位、全过程着眼,理论上弄清思路,措施上综合治理。其迫切意义和长远意义在于:我国的四化建设离不开国家的计划指导,而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在相当长时期内又总是不足的、有限的,有计划地利用好有限的资金,是保证四化建设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我国现在所

提倡的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或不足。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 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理所当然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造价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不够科学。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的确定是以定额为依据,而国外则多以清单计价为依据。而且,我国的造价管理相对静态、滞后。

(2)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不够系统化。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意识。我们应该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造价目标和相互沟通。只有通过系统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工程造价体系更加系统化,系统的管理体系是我国造价管理发展的必须。

(3)我国缺乏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观念。我国工程造价的“三超”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还是处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要引进先进的造价管理模式,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造价管理方式。

(4)我国缺乏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大幅度地增加,而工程项目越来越不能够满足迅速增加的施工队伍的需求。而且,“僧多粥少”的供求局面使得本己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由于我国缺乏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因此,在“价高者得”的市场竞争模式下,国有企业通常在面对私有企业时,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5)施工阶段混乱。一是有些承包商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大量的变更、签证资料,任意扩大工程量,无中生有,量实不符,一些隐蔽工程或前期拆迁、临建项目更是无据可查,加大了控制造价的难度:二是监理机构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监理制度艰涩运行,同时在我国普遍存在只有技术监理而无造价监理;三是少数承包商钻设计和施工合同的空子,在材料、设备的选择上做文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得工程在施工阶段成为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四是一些重点路桥建设工程,常常是业主、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质量监理为一家,这种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一旦缺乏有效监督,就必然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

四、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造价管理体系

面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来弥补我国造价体系的不足之处,从而使我国造价体系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1、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 推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造价管理的特点, 仅依靠人工管理既耗时又费力, 信息传递慢,延误时间, 尤其对于时效性很强的索赔, 到一定时限不能提供需要的信息会使索赔失败。预结算资料数字连篇累牍, 编审费时费力,就需要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造价管理工作中, 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有 效地提高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 使预结算人员从繁重的数字中解放出来, 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2、我们应该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在前期阶段,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充分的造价预测工作。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前期的造价进行充分预测。此外,在计划与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 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0%以上, 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设计阶段为业主提供造价咨询服务是控制建设投资的最好手段, 也是造价咨询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协助业主建立设计与施工的桥梁与纽带。再着,在施工阶段,我们应该充分具体的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对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影响,并且应该在风险出现以前,尽一切能力做好事前预测和准备工作。最后,在竣工阶段,施工单位应把在施工阶段及时搜集和保管的各种工程资料,特别是各种设计或监理的签证,建设单位认可的方案等整理好。在资料不全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工程结算,保证不漏洞、不漏项、不多算,正确套用预算定额和不同类别的工程费用定额,做出一个真实可信的竣工结算报告,及时而完整地提交建设单位。

3、 我们应该努力推行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要模式的招投标方式工 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适应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在充分完善市场和工程担保制度基础之上的国际通用计价方法,是我国招投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推行。

4、除了造价本身的特点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员工的激励机制。我们应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性很高,努力又勤奋的员工,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那些工作懒散,不思进取的员工,我们应该对其施行惩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才能确保员工将饱满热情的工作情绪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地进行。

5、随着国内建筑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国际惯例及国际通行的做法,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维护工程建设合同双方合法的经济利益。此外,我们还应该大量地引进西方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对我国而言,我们的造价管理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中始终都是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为使我国在造价管理方面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我们必须充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使我国的造价管理能够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造价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缺点和不足,争取使我国的造价管理获得更大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争取有所创新,在充分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造价管理自身的特点,努力寻求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造价自身特点的造价管理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尔成,来珠.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8.

[2] 徐大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3] 葛为民.工程造价指数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J]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7,28(S).

[4] 丰艳萍,蒋传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研究[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22(1).

[5] 华新连, 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 时代经贸(理论版) , 2006,(S3) .

[6] 廖石坚, 浅谈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02) .

[7] 刘秀凤,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 科技咨询 导报, 2007,(04) .

[8] 明德芬,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J]. 科技资讯, 2007, (12) .

[9] 朱新华,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 (12) .

[10] 廖石坚, 浅谈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J]. 科技资讯, 2006,(34) .

[11] 刘立英, 论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S1) . [12] 蔡晓凌、于新宏、万丽娟、金星,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 东北水利水电, 2005,(11) .

[13] 张增慧、刘金铎,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J]. 河北水利, 2006,(06) .

[14] 明德芬,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J]. 科技资讯, 2007,(12)

[15] 朱新华,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