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
英语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2006级师范、商务方向)
第一部分 英语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教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 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 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 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 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 或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七年以内 毕业最低学分:165分
毕业规定: 本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65学分,其中课内必修课程120学分,限制性选修课程34学分,任意选修课程2学分,实践教学19学分,课外拓展5学分.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第二部分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理论教学 理实考开 课 学 期 及 周 学 时 学总学论践核开课分 时 教教方单位 一 二 学 学 式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4 17 3 54 48 6 E 2 政法 4 政法 政法 1 1 1 政法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6 108 72 36 E 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 公共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策与形势 大学计算机基础 体育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 3 54 48 6 E 3 2 36 32 4 E 2 1 1 1 1 1 政法 计算3 64 32 32 E 4 机 4 140 2 36 E 2 2 2 2 体育 E 2 中文 学生2 32 32 E 2 处 学生应在以下4个系列的通识选修课程中,每个系列各选2学分以上的课程。 通识自然科学系列 限选艺术修养系列 课程 身心健康系列 实践创新系列 基础英语1 基础英语2 基础英语3 基础英语4 高级英语1 高级英语2 高级英语3 语音 听力1 听力2 听力3 听力4 口语1 口语2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口语3 口语4 阅读1 阅读2 阅读3 阅读4 写作1 写作2 语法1 语法2 笔译1 笔译2 口译1 语言学概论 英美文学1 英美文学2 6 96 6 96 6 96 6 96 4 64 4 64 3 48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1 16 2 32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E 6 外语 E 6 E 6 E 6 E 4 E 4 E 4 E 2 外语 E 2 外语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E 2 E 2 E 2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E 2 E 2 E 2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E 2 E 2 E 2 E 2 E 2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2 2 外语 外语 E 2 E E E 2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E 2 E 2 学术论文写作 英语国家概况 T 2 外语 学生应在下列选修课程中修满 12学分 学科专业限选课程 日语1 日语2 日语3 视听说 外国报刊选读 教师教育课程(师范) 学科专业任选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中国古代文学史2 2 32 2 32 4 64 2 32 2 32 4 72 2 32 E E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2 4 T 2 E 2 T E 外语 2 2 外语 学生应在下列选修课程中修满 4 学分 专业方向限选 外语 人文科学导论 外语 2 世界文学简史 外语 2 中国文化概论 外语 2 学生应在以下2个方向的课程组中,选择一组 2 32 E 2 外语 师 英语教学法 范 英语词汇学 2 32 E 2 外语 2 2 2 2 32 32 32 32 E T T T 课程 方 向 心理学 教育学 3 51 3 51 T 3 T 3 艺术 教育 艺术 教育 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商务英语口语 商 务 方 向 商务英语函电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商法 商务英语洽谈 电子商务 总 计 其中:必修课合计(门) 选修课合计(门) 2 36 2 32 2 32 2 32 2 36 2 32 2 32 T 2 E 2 技术中心 外语 E 2 外语 E 2 外语 E 3 E 2 E 2 外语 外语 外语 任意选修课程 43 23 20
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2.单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类课程类别 周数 学分 实验 上机 开课学期及周数 开课单位 别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社会实践 教育实习 实践教学 合计 ( 门) 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教育 2 4 6 6 6 1 2 4 6 6 6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 2 2 学生处 学生处 政法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学生处 6 6 6 7
3、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
学年 学期 1 2 一 一 二 三 四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理论教 学周数 14 19 18 18 18 19 18 13
学期 总周数 20 21 20 20 20 21 20 20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 ● ● ● ● ● ● ● ● ● ● ● ● ● ● ● ● ● ● ※ ※ 八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 ●:理论教学 ※:考试 ★:军训 △:实习 ◇:教育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入学教育或毕业教育
第三部分 英语专业培养计划的说明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说明
1.人才培养定位
在坚持本科人才学术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需求与我院的实际情况,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与特色: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换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本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的说明 1.课程体系的说明
本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限选课程,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学科专业限选课程,学科专业任选课程, 学科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七部分. 2. 各类课程学分和学时比例分配
公共必修课程30学分,占18%;通识限选课程8学分,占5%;学科专业必修课程80学分,占48%;学科专业限选课程14学分,占8%;学科专业任选课程2学分,占1%; 学科专业方向任选课程12学分,占7%;实践教学课程19学分,占12%.
三.本培养计划的实施说明
在学科专业限选课程中,师范生另加教师教育课程4学分. 在学科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中,两组课程均应修满12学分.
第四部分 英语专业课外拓展活动计划
本专业的课外拓展活动计划包括4个方面的学分: 1.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 2.社会实践; 3.文体活动; 4.其它方面.
学生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取得不低于5个课外拓展学分.
第五部分 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1)基础英语: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2)高级英语: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3)英语语音:英语语音课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本课程要求以学生练习为主,从听辩语音、语调能力的培养入手,将听力、发音与口头表达三方面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又注意活用练习。教学内容要求突出以下几方面:(a) 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辩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b)英语的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的基本规律、表现形式、表意功能的讲授与训练; (c)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强/弱读式的训练;( d )英语所特有的语音、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
(4)英语听说:英语听说是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相结合的课程,也可根据需要分别开设听力课和口语课。在听力理解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初步克服听力障碍,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在一般社交场合的交谈和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并用英语简要地做笔记。在基础阶段结束时,学生应能听懂“美国之音”(正常速度)和英国广播公司国际新闻的主要内容。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达到:(a)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遇到想不起的单词或没有把握的结构时能运用交际策略饶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b)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c)树立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信心,培养讲英语的热情和兴趣;(d)逐步达到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
(5)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断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6)英语写作:英语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提纲、文章摘要、短文以及简单的运用文。写作课的开设时间课根据各校的情况,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三或四个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从如何用词和句子结构入手,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作文,或模仿范文写作,或根据一定的情景进行串写, 进而过渡到掌握段落写作技巧、篇章布局和短文写作。如有条件,还应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及其篇章结构,如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7)英语语法:英语语法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本课程应指定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英语语法教材,探讨英语语言的结构,通过各种练习,牢固地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8)口译: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9)笔译:笔译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10)视听说:视听说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11)外国报刊选读:外国报刊选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和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学内容选材广泛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英美主要报刊、杂志中的时事评论、社论、政论、专题报道等方面的文章,题材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环保、人口、国际关系、科学技术等方面。
(12)文学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包括:(a)英国文学(b)美国文学。
(13)语言学课程: 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
果,提高其对语言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想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4)社会文化课程:社会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
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授课内容课包括:英语国家概况
(15)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开设各种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此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英语专业有关的其它专业知识的课程。授课内容可包括:(a)大学语文;(b)第二外语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