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蔷 济宁一中
【高考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
1、最常考题型——手法分析和主题(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2、语言(炼字、语言风格)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如:《望江南》(温庭筠)中的思妇形象
《氓》中的勤劳善良而有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诗人形象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漂泊在外、羁旅思乡的形象 3、意象
意象(也叫“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所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意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4、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比兴手法 (2)细节刻画 (3)烘托渲染 (4)对比衬托 【练习】
1、(2014山东)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绣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2、(20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是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儿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3、(2012湖北)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畿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2011四川)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细绿向东。刻子光阴书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炼字
(1)传神显旨的词。(动静、虚实、乐哀等) (2)叠词。《声声慢》《迢迢牵牛星》 (3)颜色渲染的词。
(4)拟声词。《琵琶行》 题型一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用散文化语言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即{含义+句意+意境(情感)} 题型二
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练习】
1、(2014四川)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2(2013 福建)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鹤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语言风格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含蓄委婉、蕴藉隽永、沉郁顿挫、被撞慷慨、雄奇奔放、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意境高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脍炙人口、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耐人寻味、富有音乐美、节奏美等。
提问类型: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和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概括+分析+情感)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描写方式: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工笔(细描)、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即景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等。
(二)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意象组合(列锦)、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白描勾勒、浓墨重彩、卒章显志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比等 (四)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等。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的这种手法③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技巧+分析+情感)
【练习】
1、(2014浙江)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写法的差异。(5分)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类型:(1)对内容主题的评价(2)对思想感情的评价(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 (1)山水田园诗
代表诗人: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王维、孟浩然等
内容: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或以农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农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感情:热爱山水,钟情自然;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厌恶官场,渴望归隐;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2、边塞征战诗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辛弃疾等
内容:描写边塞军旅生活、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感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销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赞叹边塞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等。 3、咏物抒怀诗
内容: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寄寓了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感情:如: 梅——孤高不群、矢志不渝;菊——高洁淡雅 4、咏史怀古诗
内容: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反映对现实的关注、怀古伤今。
感情:描绘昔盛今衰之景,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手法:借古讽今、对比等 5、赠友送别诗
感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思念、劝勉、祝福;表达分别时的离愁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等 6、羁旅思乡诗
内容: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
感情:表达羁旅之苦、宦游之艰;抒发绵绵乡愁、对亲人的思念感念;抒发仕途不平、客居他乡、怀才不遇、郁郁而不得志的忧愤之情。 7、即事抒怀诗
内容:诗人因某件事的发生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感情:忧国忧民、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鹤山。 (二)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疾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伟大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想怀人(羁旅之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不舍、勉励)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悠闲;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昔盛今衰的感慨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本诗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题模式:点明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练习:(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其他题型: 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综合训练】
1.(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2.(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3.(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渐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4.(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5.(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6.(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 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⑵ 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7.(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8.( 2014山东卷)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9.(2014四川卷)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